壮族的风俗习惯100字

如题所述

1、服饰

壮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如广西西北部,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

2、饮食

居住在干旱山区的壮族,由于不宜种植水稻,则以玉米为主食。壮族人民喜食水产,鱼蛤螺蚌,皆为珍味;山林中的菌果、蝉、蛇、禽、兽,也是壮族人民的日常佳肴。嚼槟榔是壮族的传统习俗,今广西龙州等地的壮族妇女仍有此喜好。

扩展资料

壮族的文化艺术风俗:

1、壮族民间常用的乐器有唢呐、蜂鼓、铜鼓、大鼓、铜铙、铜锣及笙、箫、笛、马骨胡、天琴等。天琴是壮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交界的龙州、宁明和防城一带,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2、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以棉纱为经,丝绒为纬。经线一般为原色,纬线用各种彩色,织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壮锦色泽鲜艳、织工精巧、质地松软、结实耐用。壮族人民喜爱象征吉祥的凤,因此,“十件壮锦九件凤”,壮锦上的凤各个鲜活生动,别具特色。

3、壮族的舞蹈有“舂堂舞”、“绣球舞”、“捞虾舞”、“采茶舞”、“扁担舞”、“铜鼓舞”等等。舞蹈的特点是主题鲜明,舞步雄捷,诙谐活泼,感情逼真,时而激昂慷慨,时而缠绵悱恻,充分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的倔强和爱憎分明的性格。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壮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17
  壮族是土著民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壮族先民在历史上曾有西瓯、骆越、乌浒、俚、僚、俍、僮等不同称谓,后来才统一称为壮。至于民间部分壮族口碑传说其先祖来自山东、江西、福建等省,均无史籍佐证。全县19个乡镇均有壮族分布,除隆福、三只羊、九渡等乡外,其余乡镇的壮族人口都在1万人以上。壮族虽然与汉族来往较早,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部分文化习俗已被同化,但在经济、语言、风俗、宗教信仰,以至心理素质等方面还保留一定特点。
  本县境内的壮族,大多聚族而居,一族一村一寨,少则十几户,多达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其住房分全楼式干栏、半楼式干栏及地居式建筑3种。全楼式干栏多见于山地民房,主要构件为木料,分下层、中层、阁楼3部分,下层用作牛栏羊圈猪舍,中层住人,一般为三开间,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卧室或客房。半楼式为石山地区建筑式样,与全楼式干栏不同点为后半部砌成坪台;地居式建筑多见于平地,其结构为砖瓦顶、泥瓦顶2种,也有木料骨架,一般为三开式,厨房、猪舍建于后,用天井隔开。新中国成立前,壮族居民以有无瓦房区分贫富,财主多住瓦房,多数农户住茅草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居民已建起洋房。
  日常礼仪 壮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讲究文明礼貌,龙其注重各种礼节。在壮族地区,家庭成员之间,尊老爱幼,互相体贴;亲朋交往,以礼为先,情义至上;接待客人,热情洋溢,彬彬有礼,路人相见,不分熟陌,概能礼尚往来,壮族社会的不同关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俗成不同的“礼数”。
  家族礼教:壮族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以辈份为依据,以尊老爱幼为准则,决定人们在冖遇中的层次关系。辈份越高,年龄越大的老人,越受敬重。其居家外出,衣食住行备受优遇待。每逢家宴,必被敬献猪肝、猪肾、猪肚、鸡肝、鸡脯、鸡股肉之类的美食。外出作客,必居高座,并享以餐中最精佳食。族中有事不能决断,定要秉告老人,乞其裁决。这样的老者,由于经历世事多,经验丰富,又德高望重,一决必断,故族人奉之为精神支柱和族中骄傲。一但其患病在身,则家人必团团守护,亲友不招自至,备礼问安。若其辞世升仙,则要全族举哀。方园数十里内,不论亲戚好友,还有非亲非故的,都会不约而同携带香仪前来吊念。违此例者,不免被子孙世人鄙视唾骂,斥为非礼“木人”,不齿于世。
  在壮族礼仪中,小孩仅次于老人。小孩从降生之时起,就享受名目繁多的礼仪。问世时,家人要为之备齐鸡、酒、到舅家行“姜酒”礼;出生第三天,要举行“三朝”礼;满月时,要操办“满月酒”。这几次礼仪,亲友都要送来象征各种意义的礼品,小则襁褓背带,大则鸡猪羊。每年春节,上门拜年,要给小孩红封包即“压岁钱”和礼品。
  族中成员,各按不同身份,遵守和履行一定规范的礼节。如晚辈不直呼长辈的名字,要自觉为长者舀饭、斟酒、递茶、送烟、端板凳、整铺盖、打洗耳恭听漱水等,违者被认为不恭,有失家教。
  亲朋礼数:壮族亲朋好友之间交往,崇尚以礼为先。平时杀猪宰羊,必请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欢宴共享,或馈送适量肉食,“龙捧”以表心意。遇上红白喜事,修房建屋、天灾人祸,则“抬水过天”众手相帮,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红事,一般由当事主家邀请,亲戚朋友按亲疏程度,或备酒、米为礼担;或送钱为贺仪;或送边猪为“助席”;或赠家具为礼品。数额有差,但意义相同。大家寓礼于乐,旨在减轻操办者的负担。
  白事,无须邀请,闻者自来。也按亲疏关系层次,决定礼额的多少,但必有所赠。如奉送供品、奠仪、烛仪、香资等,是亲朋好友或一般吊客所必行之常礼。
  修房建屋,或兴建其他较大工程,亲朋好友,准会通力协作,按不同程度,予以人力、物力、财力资助。
  遇上天灾人祸,则远亲近邻,必闻风面至,备礼问候,并以各种方式,同舟共济,为遇难者排忧解难,救死扶伤,恢复生产,重建家业。如有谁闻讯不到,见死不救,则被视世人唾弃,壮族情礼之重,由此可见一班。
  迎宾礼数:壮族接待客人,十分讲究礼节。客人来访,在大门外止步扬声,先打招呼,主人随声出门迎接,招呼客人进客厅分宾主落座,主人递茶递烟,请客人享用,然后备好酒好菜热情招待客人,表示尊重。
  一般交往礼,壮族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一般交往,都很注重礼节。小孩刚懂事,父母就教以各种对人尊称和礼貌用语等社交常识,路人相遇,不论亲疏熟陌,都相互热情招呼,路人经过家门,老幼都习惯招呼进屋歇脚,有茶水、稀饭招待。
  壮族注重礼节,用礼节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壮族社会比较稳定,风气较好,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婚姻习俗 壮族男女青年的婚姻,新中国成立前多由父母包办。通常是男方父母遣媒人向女家求婚,如女方父母同意,媒人即取回姑娘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庚”,如“八字”相克,婚事告吹;若“八字” 相容,则可结为伉俪。男方即可备上礼品,选好吉日上女家去订婚,送“礼金”(作为女方办嫁妆用),即“报好”。此后,双方便以亲家关系互相往来。男女双方经一段交往后,男方便选好日子完婚,届时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迎接新娘。婚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送去肉、酒、米若干斤。结婚当日,新娘要带上几位伴娘和叔娘到新郎家住上一夜;次日,新娘与伴娘一起返回娘家。数日后,男方再择日接回新娘。
  由于多由父母包办,常常造成夫妻感情不好而吵闹不休,甚至发生女子逃跑或自杀的悲惨事件。《婚姻法》颁布后,废除了包办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主,男女青年通过生产劳动和其他交往活动中建立感情,即到政府部门进行结婚登记,举行简朴的婚礼,就算完婚。
  迎娶:现时迎娶新娘,农村大部分有条件的一般坐摩托车、拖拉机,有钱人家坐轿车,红男绿女兴高彩烈、花花绿绿的迎亲队伍热闹非凡。
  嫁妆:七十年代只注重保暧方面,主要有布鞋、衣服、床上用品。另外主要还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八十年代主要有收音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等是最好的嫁妆。九十年代以后,生活条件好了,现时嫁妆有了很大的改变,衣服、床上用品都是高档的,住的是平顶楼房。在交通方面:有轿车、摩托车、自行车。信息方面:送彩色电视机、映碟机、手机。穿戴方面有金戒指、金手镯、金项链。卫生保健方面:送消毒柜、电冰相、洗衣机、热水器。种养方面:送良种牛、羊、猪、鸡苗等等。
  婚宴:现时的婚宴,有的简朴,摆上两、三桌酒席。邀请最亲的好友和亲戚前来和家人一起简单庆贺即可。有的摆上几十桌甚至上百桌酒席,大宴宾客,广收贺礼,互相攀比较访,大讲排场,这种不良风气有亦演烈之势,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丧葬习俗 壮族老人临终时,依习俗不得留在床上,须在地上铺席垫让他静卧,子女亲属日夜围守,为他送终。老人死后,用柚子树叶或黄皮果树叶煎汤沐浴,穿上寿衣,收俭入棺,停于厅堂,让亲朋好友拜祭。停放时间不一,或一天,或三天五天,择日开道场,请道公、师公等数人念经打斋,然后送上山安葬。
  壮族习惯土葬,墓地请道公或地理先生选定。殡葬结束后,孝男孝女要为之守孝,一般父亲死亡守32天,母亲死亡守42天。
  壮族习俗,凡非正常死亡和在外亡故的均不得在厅堂停棺,而在屋外搭棚停放,后送上山安葬。
  寿诞 壮族时兴给老人 “做寿”和给小孩过“生日”。
  老人一般50岁、60岁、70岁的生日较为隆重,多由晚辈操持,亲友祝贺,送寿联、寿匾或其他礼物,主人备酒佳肴美款待。长寿面是寿宴上食用的面条,寿日吃面,取“绵长”之意,以祝老人延年益寿。
  为小孩过生日,父母主要给孩子送生日蛋糕和小孩喜欢的礼物等,请较好的小朋友们来吃蛋糕、饼、糖和饮料,一起开开心心地庆祝生日,父母旨在让小孩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无忧、健康地成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
有“炮火”入洞房、背字、新娘过河的婚俗。
还有“勒惹和卜基”、“踩高跷进村”的风俗习惯。
第3个回答  2018-10-02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
有“炮火”入洞房、背字、新娘过河的婚俗。
还有“勒惹和卜基”、“踩高跷进村”的风俗习惯。
第4个回答  2015-08-05
具体请百度壮族,里面就有,如果是写作文的话,多查查资料,百度都可以帮你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