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曾提出五音疗疾法

如题所述

五音疗疾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篇中首次 提出“五音疗疾”的理论。


五音调情志

音乐能养生、治病,已被中外许多学者公认,尤其是中国古典音乐,曲调温柔,音色平和,旋律优美动听,能使人忘却烦恼,从而开阔胸襟,促进身心健康。

在两千年前,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观点。中医认为,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并与人的五脏和五种情志相连。

依据上述原理,可采用以下方法调畅情志:

浮躁在五行中属“火”,这类人做事爽快,爱夸夸其谈,争强好胜。平时未发作时,应引导其积极的一面,如《步步高》、《狂欢》、《解放军进行曲》、《卡门序曲》等这类乐曲激昂欢快,符合这些人的性格,能使人奋进向上。

在情绪浮躁时,则应用水来克制,缓和、制约、克制浮躁情绪。

音乐治疗每日2~3次,每次以30分钟左右为宜。最好戴耳机,免受外界干扰。治疗中不能总重复一首乐曲,以免久听生厌。治疗的音量应掌握适度,一般以70分贝以下疗效最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