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分别适合哪些听力患者使用?

如题所述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抑或“双模”方案,都是目前主流的听力障碍治疗方案。
最重要的是通过耳鼻喉科医生详尽的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最大程度的听力补偿和康复效果为目标,进行科学地选择。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都是常见的帮助听力障碍人士重获听力的手段,但大部分人并不清楚两者的区别
首先: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不同
助听器是一个电声放大器,将原本听障患者听不到的声音放大到可以被听到的强度,就好似给耳朵架了一副“放大镜”。从原理上来推断,助听器的使用前提是要求患者的残余听力能够听到被放大的声音。但是,助听器的放大功率是有限的。所以,助听器的主要使用对象是中度和部分重度的耳聋患者。如果双耳残存的听力属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这时助听器就无效了,需要通过人工耳蜗来帮助。
人工耳蜗是一个“人工耳”,用于替代严重病变丧失听力的患者耳蜗,可以类比于大家熟悉的人工关节等植入物。人工耳蜗分为外部处理器和植入体两部分,外部处理器接受声音并发射信号到植入体,植入体可绕过已受损的感受声音的耳蜗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使听神经产生活动来重建听觉功能。因此人工耳蜗的植入不要求患者有残存耳蜗毛细胞(即残余听力),只要有可利用的完整的听神经功能即可。
其次:对声音的感受不同
助听器的作用仅仅为放大声音,因此听障患者可以重获熟悉的听感。个别情况下存在助听器性能不佳、调试不当等因素导致听到的声音有失真(变调)或听不清楚等不适。
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而言,他们“听到”的其实是一种电流刺激,与自然的声音存在差异。
对于先天性听力障碍(语前聋)的小朋友来说,在人工耳蜗植入之前他们从未听到过声音,更不会懂得其含义,因此术后的言语康复训练尤其重要。
通常,语前聋小儿需要经过2年以上言语康复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语后聋患者,数月的的言语康复也是必
再次:佩戴方式不同
助听器有多种样式,有常见的耳背式,耳甲腔式,也有广受欢迎的深耳道式助听器更兼具隐蔽性,不认真看难以发现。样式的选择除了个人喜好外,最重要的是听力损失的程度。
可以选择:耳背式、耳甲腔式、深耳道式。
人工耳蜗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耳蜗内,具有一定创伤性和手术风险,若植入体有损坏或故障都需重新手术;同时言语处理器也是外挂装置,佩戴欠隐蔽性。
建议植入人工耳蜗之前最好先选配合适的助听器3~6个月,让患者听到些声音对术后的言语康复有帮助。但如果没有任何残余听力,术前佩戴助听器意义也不大,因为即使放大了外界的声音仍然听不见。
另外:价格差距较大
助听器的价格,每只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人工耳蜗植入的费用包括单个人工耳蜗植入体设备、手术、术后调机、言语康复以及电池维修等几部分,总花费在10万-30万人民币。
还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则需要特别注意下列情况:
1)通过安检门时体内植入体会引发报警,建议出行时随身携带人工耳蜗植入标识卡和出院证明,安检报警时向安检人员说明情况即可。
2)部分体外机对静电和X射线敏感,可能会受到安检门和X线传送带的干扰,建议关闭体外机,交由安检人员手检,避免静电和X线损伤。
3)避免靠近强磁场,包括强力磁铁、磁疗机、磁共振检查室等。
虽然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迥然不同,但二者也完全可以“和睦相处”。比如,我们为双侧重度干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选择的一侧佩戴助听器、另一侧植入人工耳蜗的“双模”方案,效果远远优于单侧的人工助听干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4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抑或“双模”方案,都是目前主流的听力障碍治疗方案。
最重要的是通过耳鼻喉科医生详尽的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最大程度的听力补偿和康复效果为目标,进行科学地选择。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都是常见的帮助听力障碍人士重获听力的手段,但大部分人并不清楚两者的区别
首先: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不同
助听器是一个电声放大器,将原本听障患者听不到的声音放大到可以被听到的强度,就好似给耳朵架了一副“放大镜”。从原理上来推断,助听器的使用前提是要求患者的残余听力能够听到被放大的声音。但是,助听器的放大功率是有限的。所以,助听器的主要使用对象是中度和部分重度的耳聋患者。如果双耳残存的听力属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这时助听器就无效了,需要通过人工耳蜗来帮助。
人工耳蜗是一个“人工耳”,用于替代严重病变丧失听力的患者耳蜗,可以类比于大家熟悉的人工关节等植入物。人工耳蜗分为外部处理器和植入体两部分,外部处理器接受声音并发射信号到植入体,植入体可绕过已受损的感受声音的耳蜗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使听神经产生活动来重建听觉功能。因此人工耳蜗的植入不要求患者有残存耳蜗毛细胞(即残余听力),只要有可利用的完整的听神经功能即可。
其次:对声音的感受不同
助听器的作用仅仅为放大声音,因此听障患者可以重获熟悉的听感。个别情况下存在助听器性能不佳、调试不当等因素导致听到的声音有失真(变调)或听不清楚等不适。
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而言,他们“听到”的其实是一种电流刺激,与自然的声音存在差异。
对于先天性听力障碍(语前聋)的小朋友来说,在人工耳蜗植入之前他们从未听到过声音,更不会懂得其含义,因此术后的言语康复训练尤其重要。
通常,语前聋小儿需要经过2年以上言语康复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语后聋患者,数月的的言语康复也是必
再次:佩戴方式不同
助听器有多种样式,有常见的耳背式,耳甲腔式,也有广受欢迎的深耳道式助听器更兼具隐蔽性,不认真看难以发现。样式的选择除了个人喜好外,最重要的是听力损失的程度。
可以选择:耳背式、耳甲腔式、深耳道式。
人工耳蜗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耳蜗内,具有一定创伤性和手术风险,若植入体有损坏或故障都需重新手术;同时言语处理器也是外挂装置,佩戴欠隐蔽性。
建议植入人工耳蜗之前最好先选配合适的助听器3~6个月,让患者听到些声音对术后的言语康复有帮助。但如果没有任何残余听力,术前佩戴助听器意义也不大,因为即使放大了外界的声音仍然听不见。
另外:价格差距较大
助听器的价格,每只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人工耳蜗植入的费用包括单个人工耳蜗植入体设备、手术、术后调机、言语康复以及电池维修等几部分,总花费在10万-30万人民币。
还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则需要特别注意下列情况:
1)通过安检门时体内植入体会引发报警,建议出行时随身携带人工耳蜗植入标识卡和出院证明,安检报警时向安检人员说明情况即可。
2)部分体外机对静电和X射线敏感,可能会受到安检门和X线传送带的干扰,建议关闭体外机,交由安检人员手检,避免静电和X线损伤。
3)避免靠近强磁场,包括强力磁铁、磁疗机、磁共振检查室等。
虽然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迥然不同,但二者也完全可以“和睦相处”。比如,我们为双侧重度干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选择的一侧佩戴助听器、另一侧植入人工耳蜗的“双模”方案,效果远远优于单侧的人工助听干预。
第2个回答  2021-12-04
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助听器的类型有很多,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多种类型可选。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近二十多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工耳蜗进展很快,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解决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人工耳蜗是目前运用最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人工耳蜗植入需要很严格的术前评估,有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人工耳蜗植入的。而且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尤其是人工耳蜗,与健全人体耳蜗结构的精细度相差很大,所以感受到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会有一些差异。要经过很长时间,语后聋者要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语前聋者(小儿)则要经过2-3年的语言康复,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第3个回答  2021-12-04
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且助听器的类型有很多,耳背机、耳内机、耳道机、隐形助听器,多种类型可选。
第4个回答  2021-12-05
人工耳蜗:适用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即平均听阈>80dB,这时助听器已经不能通过声音放大来让患者重新获得听力,需要植入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通过电刺激,把声信号转化成电信号,通过电直接刺激螺旋神经节细胞...
助听器:适用于听力损失较轻的患者。助听器是通过声信号放大,使用残余的听力让佩戴者重新获得接近正常的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