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丙中的学术成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一)著作
1、《居住在文化空间里》,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民间风俗志》(《中华文化通志》百卷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3、《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4、《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二)译著
1、《满族的社会组织》,史禄国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
2、《反文化》(合译),英格著,桂冠出版公司1995年。
(三)论文
1、Gao Bingzhong, The Rise of Associations in China and the Question of Their Legitimacy,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II, No. 1, Spring 2001.
2、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载《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1期。
3、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2期。
4、《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与朱苏力、葛云松、张守文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10月。
5、从人生意义的设计看家族文化的复兴, 载马戎、周星主编《21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6、青海土族社会文化调查报告,载马戎、潘乃谷、周星主编《中国民族社区发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7、社会团体的兴起及其合法性问题, 非营利组织发展和中国希望工程国际研讨会(1999年10月北京)论文。
8、民间文化和民间社会的兴起,载高丙中《居住在文化空间里》,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28-35页。
9、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族际文化共享,载马戎、周星主编《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10、 文化影响与文化重构,费孝通编《甘肃土人的婚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1998年。
11、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社会学研究》98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98年5期转载。
12、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社会学研究》97年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97年4期转载。
13、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会通,《中国文化研究》96年4期。
14、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中国文化的群体差异及其变迁,《社会科学战线》96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96年4期转载。
15、圣诞节与中国的节日框架,载《民俗研究》1997年2期。
16、 变革中的冲突与交融:中国文化发展的问题与路向,载刘世定、丁元竹主编《走向 21世纪的中国社会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11-264页。
17、 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载《民俗研究》1996年第2期。
18、东北满族的血缘组织--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家户的演变,《满族研究》96年1期。
19、 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战略:文化整合还是文化平衡?载《文化评论--中国当代文化战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5年。
20、 现代化与时空设置的转型,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6期。
21、民俗模式:民俗研究的操作单位及其属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22、新疆维汉民族交融诸因素的量化分析(与吉平合作),载《中国边远地区开发研究》,潘乃谷、马戎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
23、中国学者论民俗之'俗',载《思想战线》1993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3年第6期转载。
24、文本和生活: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载《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
25、英美学者论民俗之'俗',载《思想战线》1992年第4期。
26、生活世界:民俗学的领域和学科位置,载《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3期。
27、民俗生活: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取向,载《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