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的历史

如题所述

曹州府志记载:“曹州北50余里,有曹寺,香火盛大”,“黄巢曹寺誓师西征。”据说,黄巢集结了黄巾军,在曹寺(清凉寺)开会宣誓,西征长安。黄巢起义失败后,黄氏宗亲为了躲避官府追拿,在曹寺附近定居下来。据说清凉寺南10华里有黄营村,乃黄巢后裔。
北宋时期,佛教盛行,曹寺改名清凉寺。当时,在曹州、濮州一带颇具盛名,殿堂宏伟,雕龙画栋,建筑规模宏大,有前、后大殿东西廊房,古铜钟及山门院墙等。庙内塑有释迦牟尼、菩萨、十罗阎君及关羽等,僧侣众多。曹州府志记载“曹州七十单三寺,清凉寺院闻钟声。”清凉寺内有一口大钟,用青铜所铸,音质浑厚,声闻十余里。如遇紧急事情或洪水灾难来临,寺内钟声响起警示信号,告诉附近的村民躲避灾难。被当地人成为神钟,此钟现在仍被埋在地下,现有八十上下的老人都见过此钟,具体位置以待探测。
明清以来,清凉寺更是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濮州县志记载:“濮州南50余里,有清凉寺,每年四月八日庙会盛大,商贾云集”。当时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烧香拜佛,买卖更是兴旺。据说庙会期间,董口、临卜及周边集市冷落无人。庙前姬庄村的井水都被打干了。
后来,因黄河改道,洪水泛滥,加之战争荒灾,不幸毁于民国十四、二十四年两次水患,清凉寺几度兴衰,最终被夷为平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8

据清乾隆年间行唐县志记载,清凉寺是金大定,即1161—1190年间修建, 清凉寺占地13.7亩,周围辖土地164亩,属于刘磁沟村、吴磁沟村、陈磁沟村、和南王庄村的共同财产。每年的六月初六至七月初六的五台山大庙会时,南方的僧侣们到五台山进香,经过清凉寺,都要在此休息几天,再向北进发,因此,该寺又称为“歇脚寺”。
史料载,清凉寺住持是五台山派遣的高僧,直属五台山管理,是五台山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作用和价值引起了历代王朝的重视,每个朝代都曾修缮,甚至重建过,才使这座千年古刹得以繁荣昌盛,经久不衰。清凉寺内有石碑30余块,碑文记载了该寺历次修建、重建及重修,其中一次重大重修是明永乐年间已亥季春。
清凉寺不但建筑艺术高雅,其坐落环境也让人留恋不舍,加之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成了人们去五台山旅游的第一站。寺中大殿的“三菩萨”壁画更是名扬天下,历史上的文人学者、诸家名流、达官显贵、名道高僧,到五台山旅游时都到此一游,专门来欣赏壁画,领略风采。可惜的是1926年被英国人买走,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