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追星现象

7B政治书上有的。有书的直接提供书上的答案

第一、追星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归属感。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情感波动大,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对世界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但同时成长带来了内心的孤独、迷茫……而在追星粉丝团中,可以建立起轻松的社会关系,因为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话题,让粉丝们积聚在一起,从心理上获得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关爱和情感。让青少年时期比较迷茫、躁动的学生们有了归属感。

第二、追星和青少年的从众心理有关

当周围人都在谈论明星、时髦、流行的时候,如果自己没有同样的话题、爱好,就会自发地感到孤独和排斥。所以会自动或被动地参与群体追星行动。

第三、占有性的追星和“自我投射”有关

有些粉丝对偶像有着一种“占有心理”,认为偶像是自己的男朋友等。其实这是在追星的过程中,将自己投射到偶像身上,想象着自己能成为和偶像一样或者般配的理想形象。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过犹不及,容易失去自我,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自身情况的过激行为。


第四、通过追星可以缓解压力,建立生活动力

很多青少年也不懂得如何缓解压力,面对成长中的各种矛盾,内心会产生压力、焦虑,而追星给他们带来一些轻松的话题、画面、交流,让他们更加轻松。但是,偶尔的轻松是有利的,若是大把的青春时光都消耗在追星的轻松愉快之中,其实是一种虚度。

第五、女生的追星更疯狂

女生在择偶的时候是谨慎而挑剔的,但在追星的过程中,又是开放而善变的。可能女生更感性,可能成人后相对而言对婚姻等更为保守,所以在追星方面更为开放,具体有待更充分调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0

追星行为本质上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自我理想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他们渐把学校的师长、同伴中的强者去认同学习,最后综合多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为自己勾画出一个理想的轮廓,希望做一个怎样的人。

由于媒体的炒作,明星往往成为中学生的榜样或偶像,作为个人追求的目标。肤浅的中学生对明星的经历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带有一种狂热盲目的崇拜,并刻意跟随外表的模仿,不惜留下自己的作业,忘记自己的学业。中学生只看到明星成功后的风光,却不知道明星成功前的辛苦。

总之,要了解中学生,在纠正中学生过于狂热的追星行为时,不约束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损害自己的理想目标。

扩展资料:

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与自信的作用。在青春期,随着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个体在心理和社会上开始成熟,但仍处于生命发展的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

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这一时期人们的突出特征。偶像崇拜是通过自重的心理作用实现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年轻人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模式、参照系和一种精神寄托。

由当代流行文化名人的特点,美丽的外表,潇洒的举止,业务的成功,社会意识,收入,生活条件优越,等等,强烈吸引了青春期的青少年,明星的作品如歌,不同程度的青少年有特殊的共振,安慰,鼓励,指导、娱乐甚至是通便的效果,形成了一个“爱我,爱我的狗”的效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9

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追星”?


顺其自然地追星


中学生追星,这也是一种个人崇拜。不少人年幼的时候都有过追星的经历,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明星的热度也会渐渐退减。因此,看到你身边的中学生在追星,不需要太过紧张。中学生还没有接触太多的社会,如果会去崇拜一些明星,如果不是很迷恋,就不用制止了。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中学生开始追星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明星。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当前的审美观。不少中学生喜欢关注网红,甚至开始关注网红的直播。这时候就要注意了,网红的素质很多都是很低下的。仅仅靠颜值高骗人,甚至为了冲榜播放淫秽信息。


追星学习不能放松


中学生如何正确追星?中学生是极其具有叛逆心理的,如果发现中学生有自己喜欢的偶像,那么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父母不要反对。但是如果因为追星影响学习了,父母一定要委婉地指出来。要以和孩子平等的态度来讲学习的重要性。


养成正确的追星方式


如何正确对待追星?如果中学生正在追偶像歌手。那么比起说自己多喜欢谁谁的时候,一定要做出真正尊重这个明星的事。比如购买正版的音乐和电视剧。在中国大陆大家对于版权不是太在意,听的都是盗版的免费歌曲。这样恰恰是对偶像的不尊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自居作用。在青少年时期,伴随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个体的心理和社会性开始趋于成熟,但又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这一时期人们的突出特征。偶像崇拜是通过心理上的自居作用来达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的一种寄托。当代流行文化明星们所表现的特征——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事业的成功、社会知名度、丰厚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等等,都会强烈地吸引着青春期青少年,明星的作品如歌曲等,能够不同程度地对青少年起到特有的共鸣、宽慰、激励、引导、娱乐乃至宣泄作用,从而形成“爱屋及乌”的效应。
审视“追星”现象

一, 前提:中学生追星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潮流。而学生的偶像大多都是影视歌星,只有少数人的偶像为艺术家或商人作家等。因而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中学生追星状况有逐渐变得疯狂起来,很多中学生都为那些明星偶像着迷起来,他们盲目的“随大流”,疯狂的收集明星资料,相片和唱片,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这样既浪费钱财,又磨损时间。更甚的是,有的学生已经到不可自拔的地步,例如:大连16岁的少女因母亲没有买到偶像张国荣的CD而自杀;温州一名17岁的中学生因为没钱亲眼见到偶像赵薇而服毒自杀。为什么这些中学生会如此狂热的崇拜自己的偶像,造成悲剧的原因和根源是什么?从这些悲剧中,也可以折射一个值得社会深刻反思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学生的“追星情结”? **********实例(辨时可用)~!!!!!!!!
从心理学上来看,任何行为都会有原因,中学生的追星行为
也是有复杂的原因的。从整体上说,中学生追星是因为他们需要
偶像。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发现和自我确立的时期,他们需要一个
模式来参照,要不然他们就很难完成自我确立的任务。偶像是他们的理想自我的载体。中学生正处于好幻想的时期,当自己的
很多想法无法实现时,就只好借助偶像的崇拜来达到心理的平衡
和补偿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借追星来摆脱孤独。中学生随着自我
的萌发,他们开始关注内部世界,有许多事情他们都不再挂在嘴
边上,而是装在心里。他们不愿意把有些事情和家长说,更不愿意把一些事情告诉老师,同学们呢?年龄又太小了,和自己一样
没有经验,又沉不住气。这时,他们愿意和远处的人交流,享受
着遥远的亲密感,自己不仅感到自由也觉得安全,精神上也可以
有所寄托。所以只要没有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大人倒是没有
必要为他们的行为感到大惊小怪的。
所以,我们课题小组成员作为中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追星
对于同龄人的影响,亲自对多所高初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采访调查,经过各自整理后,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袁永琪,赵瀛同学认为,中学生追星的理由有如下几点:1.慕拜心理。中学生们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的
人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
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球
星也都英姿勃勃、气质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2.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了流。3.时尚心理。“追星”,
在不少中学生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至于有没有道理、有没有
价值,何必管它那么多?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够了。所以,
追星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
分寸: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该
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2.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应该罩在你的身上,追
星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3.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
叶晓云同学认为,“追星”对于中学生有利有弊,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对待。如果一味地随从潮流,看到别人说某个歌手好而自己就成为了他(她)的歌迷,从而为他(她)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影响学业,这就对自己无疑是有弊无利的。但如果把追星当作一种娱乐,在闲暇时,好好地放松下,这未尝不可。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担子愈来愈大,在闲暇时间,关注一下娱乐新闻,听听自己偶像的歌,看看他(她)们的电影或电视剧,这对于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的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喘气时机。放松后的我们重新投到学习时,学习的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有时,一个歌手、影星、球星等公众人物会成为我们所想要赶超的目标,学习的对象,或是精神上的支柱。有时,一个歌手的某一个方面比较出色,他(她)们的歌迷会努力提高自己在此方面的能力。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场面:一位记者采访蔡依琳时问道:“你认为你给歌迷带来了哪些有利的影响?” 依琳就回答道:“有的歌迷认为我的英语好,因此他们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刘翔的偶像是一位世界出名的跨栏运动员。刘翔以他作为赶路的目标而不断地努力着。终于,在2004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夺得了120米跨栏的冠军,打破了亚洲人在此项目上的0奖牌记录。有些中学生把偶像当成精神支柱的事例,我想并不少见。就拿我来说吧.。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把自己的偶像当成精神支柱,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想起自己的偶像曾遇到的困难,相比之下,我就发觉自己的遇到的和他比起来,就像芝麻与西瓜,小得不能再小。想到这些,我就会重新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困难,并不断努力地去克服它。任何事情就像把双刃剑,追星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用这把刀斩除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它对我们而言无疑是把宝剑;如果我们用这把剑到处乱砍,砍伤了自己也砍伤了别人,它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件凶器。我希望大家能用这把剑斩除人生道路上的荆棘,让它成为一把宝剑。
麦哲,邓君的看法是,“追星”是人们对一个明星的喜爱,从而去关注他(她)的新动向的行为。有时是因为这个明星的脸蛋,还是因为歌声、演技,或是性格。同样的,追星也会给一些商家带来机会。“追星一族”会购买明星的各种商品:如海报,电视剧,专辑,杂志报刊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追星也存在着不好的地方。曾有不少报纸报道,某某小孩为了见自己喜欢的明星离家出走;多少人又因为与明星见面时因人多挤压而摔;多少人为了支持明星花了许多钱去购买他(她)们各类商品……有些人为了看明星的电视、电影等将学习放在一边;有些人为了追星而用完所有的零花钱;有些人将明星视为梦中情人,甚至达到迷恋的地步。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追星只是一种娱乐,因适量而行,而不应该把它看得很重要,甚至是生活的全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4-27
忘记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