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的养生分类

如题所述

传统养生种类比较多,大体可以中医养生;食品养生;药物养生;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气功养生;武术养生;辟谷养生;佛家养生;道家养生;儒家养生;书法法养生;音乐养生;五行养生;吟唱养生;吐故纳新养生等等。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之术。
《内业》与养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锻炼身体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很难有专门的锻炼身体的机会,有没有方法,一边工作一边健身、养心、增长智慧,在日常的活动过程中来锻炼身体,而且工作做的好,身体也锻炼的完美。 可以说;有。
为了说明这件事情,先引用一句谚语来过渡解释一下。有句话说 “饭吃八分饱,到老胃口好”,知道这句话的效果,自己在一日三餐中有意的去做到,也许这辈子真的胃口就好。那么能不能找到一句话,只要做到了,身体各部都会好,都协调健康呢!而且在日常活动中能去完成呢。 能! 这句话就是:
敬守忽失
下面就来介绍怎么做到这句话;
这句话,取自管子的《内业》,内业意思就是锻炼心里的功夫。内业的价值,可以和后来的道德经,和释家思想相并论。具体的信息可以查看敬守注内业详解。
按照内业的观点,人的结构是一层一层的,  
每一层次,都象一座坚固的城防,不能被任何物质精神的东西突破,突破了就要处理,不处理就要生病。怎样来维护这坐城防,怎样处理问题呢,就是敬守忽失。意思是讲,遇到了问题,要恭敬的对待,不论什么问题都要恭敬,然后守住它,不要让它跑掉了,再一步步的想办法去消化它。随着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认识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大,到一定的时候就把什么事情都能处理得当,这样来达到心静气理的效果。
为什么“敬守忽失”这样做到了,就可以健身、养心、增长智慧呢! 不放心的话,可以看看下面的详细解释:
要做到敬守忽失,也要有方法的,比如说要处理问题,处理得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道德,简单的说就是善。内业里面说“守善勿舍”,就是说,要守住一口善气不变。 因为善的东西就是有生气的东西,任何问题你处理的都有生气,身体的素质就会好。通常讲“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说,人的情绪还是守住一个善字最好。还有一个字“敬”,做到恭敬,人的神气会稳定。就是情绪能自己控制得住。人往往都是想东想西的,一瞬间,不知道有多少个念头在反反复复的,要是恭敬的对待,就精神专注,就能把遇到的问题抓住不跑掉,这样才有可能再去慢慢解决它。
善和恭敬做到了,还只是心情和待度的事情,接下来,形式也重要,就是采用怎样的形式来做事情,来处理事情。内业里面形态要求做到端“正”。就是说不要用骑牛的方式来骑马,不要用养猪的方式来养鸭。不要挂羊头卖狗肉。对于一个人来讲,端正是不歪头歪脑的,着装都对称等等,工作中的端正,是使用的工具、物品等放在合适的位置,对人对事都要认识清楚,要得体等等。环境事情不同,处理的形式不同,“正”就有不同的理解,要求什么样的事情对照什么样的形态; “形”端正了,还有个好处,内业里面说“正形摄德”“形不正德不来”,意思是说形态端正了,就有收货。就是说骑马的方式都有了,会有马来供你骑的,养鸭的东西都备的妥当,自然有鸭养。如果你只会骑牛,有马你也骑不了;如果你只有养猪的设备,有鸭也养不好。
所以,敬守忽失的做法,是抱住一颗善心不动不变,遇到问题事情都恭恭敬敬的,把形态端正好,再去把碰见的问题一个个的都解决掉{包括眼见、耳闻、鼻嗅、口尝、身触到的等等的任何一个感觉都看明白再放开它}。使得自己的身心不被干扰,不被污染。始终保持一个自己的原有心。
如果再简单点说,就是要做到一天至少要把一个问题搞明白。
始终保持一个自己的原有心,这样做到了,按照内业的意思就会“ 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就是讲人在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是会自然生长好的。
敬守忽失,还有个作用,按照内业上说,“道者所以充形也”,是说道可以充实人的形体。 敬守忽失的过程,也是神气运动的过程,就是内业上说的道。这么做下来,人的形体就会坚固。也就是心的坚固。心坚固了,就不会被侵扰。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自我满足的时候就消亡?为什么运动身体好?为什么脑子动的多就聪明? 就是,“道者所以充形也”,道动了,形体就坚固,越来越强健。道不动形体就得不到发展,就停止。
为什么有的人,素质很好也有很大的追求,行为上却萎靡不振,那是自己守的“道”
出了问题,所追求的和现实不相符合了,也是因为道没有动了,一定要使得“道”动起来。所以守道也是要讲究方法的。而且从小就要注意这件事情。
要是再从理论上来理解这句话,他和道家的“无为无不为”也符合,无为就是按照事情本身的规律做事情,敬守勿失,也要求把遇到的每件事情都理解清楚不相互混淆。该咋样就咋样;与佛家的思想也不违背,佛家思想要平等、不妄想、不执着。要明心见性。敬守勿失的做法要求心不被干扰污染,就没有执着于哪一个的事情了,保持本有的自己的心,就是和见性的意思相当。
综上所叙,要想身体好,就是心不被干扰不被污染。怎么来做到,就是一句话:
敬守忽失
如果扩充为几句话,就是(心如铁城,喜怒不侵。勿烦勿乱, 宜安宜宁。守善勿舍,依德依道。正形摄德,能君万物。)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首先,就难抓的住。要是自己想一下自己近几分钟想的事情,有几个是仔细解决过的呢! 再一点,人难经得起诱惑的,一受到诱惑就偏心了。就不是自己原有的心态了。所以要做到敬守忽失,也是慢慢来,做到多少是多少吧。
如果在工作中来做这一点,有个好处,事情不处理,事情还在那,所以不得不做。自然把一个个问题处理好,这是借工作来养成 敬守忽失的习惯了。现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很多违背人的本性规律的,我们正在推行《内业与企业管理》的课程。但愿将来人人都能在一个 敬守忽失的环境下来工作。这样做对企业是有好处的,如果员工都恭恭敬敬的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得当,那从工作上来说,不正是企业所需求的吗。
如果人积久成习,就是说心里受到干扰太多太严重,怎么办?内业上也有解决的办法。这里就不详细讲叙了,。如果对《内业》养生感兴趣的话,欢迎一起讨论。相互学习吧,教学相长 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