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餐就是营养餐吗?

如题所述

是的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5月15日,网络餐饮营养促进健康老龄化研讨会暨“世界高血压日”饮食营养科普宣传活动在北京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以下简称“营养食品分会”)主办,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饿了么”)、首厚康健(北京)养老有限公司协办。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共同探讨了网络餐饮营养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机遇与挑战。与会专家呼吁,希望社会各方携手,深耕网络餐饮营养对养老供餐领域的促进作用,共同探索社会共治、合作共赢的模式,实现健康老龄化。

我国健康老龄化程度低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民政部门、营养健康研究机构、烹饪及餐饮相关协会、老年产业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养老健康产业及餐饮企业代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书记李志新、北京市民政局处长陈桐林、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秘书长翟静娴、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主任付萍在活动中分别致辞。

翟静娴在致辞中指出,1987年,世界卫生大会首次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就个体而言,健康老龄化是指人进入老年之后,在身体、心理、智力、社会和生活等5种功能方面能保持应具备的正常状态,使老年人能较长时期参与有价值的社会活动。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发展过快,“健康老龄化”在我国实现程度很低,对很多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但健康老龄化是长寿时代共同的社会发展目标,无论是科学还是政治,是政府还是非政府,是机构还是社区,是家庭还是老人,都应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重点强调了老年人群的营养问题。老年人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营养有着特殊需求。科学合理的膳食及老年营养餐,是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根本条件。截至2018年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18%。翟静娴表示,相信通过此次合作,各方力量将携手共进,以网络餐饮营养促进健康老龄化,共同探索以社会共治方式促进健康老龄化进程。

营养食品分会与饿了么达成网络餐饮营养促进健康老龄化战略合作

四大要素影响老年营养餐

会上,饿了么与营养食品分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双方希望,借助学会的专业资源,更大程度地发挥网络餐饮平台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加速网络餐饮营养对养老供餐领域的促进作用,共同探索社会共治、合作共赢的模式,实现健康老龄化。

付萍说:“全国各个城市都出台了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全社会养老助老的各项工作也在陆续展开。但各级政府在养老方面最关心的仍然是老年人的健康营养问题,老年餐如何更加便利地送到老人手中的问题。”付萍表示,分会此次与饿了么达成“网络餐饮营养促进健康老龄化战略合作”,就是要在电商平台上,让更多的、专业的、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健康营养餐上线。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电商平台便捷、周到的递送服务,将美味的餐食送到老人们手中,将“老年营养餐,送到家的健康餐”的愿望变为现实。

付萍分析,当前,老年营养餐社会需求受到四大要素的影响,即市场上有供应、老年人买得起、饭菜质量好并适合老年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人送餐。她预判,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养老供餐服务产业将成为蓝海,互联网电商参与到银龄服务产业的路也会越走越宽广。“我们共同的愿望是‘把充满爱意的生命盒饭送到每一个消费者手里’,要营养健康、要快、要便捷、要安全。”

打造“养老营养餐送到家”闭环体系

在饿了么首席食品安全官王三虎所演示的PPT中,记者看到了“老年餐食谱”——午餐是赤豆饭、虾皮香菜萝卜丝汤、红烧肉、肉末茄子及腐竹油菜。王三虎在“居家养老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报告中谈到,考虑到我国快速的老龄化进程、老年营养、老年就餐难等问题,饿了么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自2018年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展了养老助餐以及养老营养餐上线平台等服务。例如,在广州,以“餐厅+驿站+送餐”模式,实现老年助餐服务5.5万人次。在饿了么探索养老服务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老人需求难以统筹、养老餐价格如何定价、餐食品质,以及配送、APP点餐与政府补贴对接等。

王三虎分析指出,当前的社会服务无法充分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这主要是从老年人的需求特点来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基础需求——吃饭用药;二是重视健康着重——健康管理;三是基于家庭环境——居家场景。据了解,今年,饿了么电商平台上首批上线的老年营养餐食,在全民营养周期间线上5折优惠。

王三虎表示,饿了么将在分会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平台的传播渠道,精准地将营养科普信息传递到餐饮企业和老年人群,鼓励餐饮企业提供合理搭配的老年营养餐食,引导消费者形成健康饮食理念。双方将共同探索老年营养餐发展新模式,提高老年人营养与健康水平,为健康老龄化添砖加瓦。饿了么也希望得到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共同打造养老营养餐送到家的闭环体系。

不少餐饮企业也开始关注并加大老年营养餐的研发工作。北京嘉和一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部总监白松告诉记者,早在五六年前,嘉和一品就推出了老年餐桌。近几年来,针对老年人的饮食和营养需求,研发了清炒红薯叶、以鸡肉和山药为原料的鸡米粥及京华火腿炖卤水豆腐等口味清淡且营养丰富的餐食。

付萍表示,借2019全民营养周的春风,饿了么与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共同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大力宣传倡导健康老龄化,积极推进老年营养标准体系建立,扎实开展老年营养与食品应用研究,多措并举,提升老年人营养健康认知,聚力共促老年营养餐产业智慧发展,为推动我国老年营养与食品事业发展,为助力健康中国,不遗余力。

此外,付萍介绍了高血压人群的饮食营养及健康注意事项,饿了么平台在APP端进行了高血压营养建议的科普宣传。参会代表希望有更多像饿了么这样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能加入到养老服务、为老服务的事业中来,倡议更多的企业跨界联合,关注老年健康。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代表还参观了首厚·大家友谊康健社区。

据了解,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长期从事老年营养研究,促进老年营养餐健康发展。该分会成立15年来,始终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分会活动十分活跃,组建了运动营养、老年营养餐、口腔吞咽、特医食品等专业学组。同时,分会还积极参与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条例中老年营养餐的标准制定和试点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首先,中国老年人多有几种心态:对自己一辈子的饮食行为坚信不疑,对中医养生食疗的“以身试法”,对权威专家的步步紧跟,以及对宣扬“抗氧化、防衰老、保健”产品的极度依赖。
几方面结合下来,对老年人的营养科普就很容易跑偏。顺带着,面对老年人群体的营养项目也相对比较容易跑偏。要么是认死理;要么就是宁愿花大价钱买所谓的保健产品,而不要从饮食方面入手;还有就是偏信于“邻居家二大姑的朋友的三大姨的神奇食疗”而甘愿做小白鼠。要做真正的营养餐,需要排除这些阻力前进。

再次,老人多从艰苦时代过来,对“付出更多的钱来吃营养餐”这一点,会比较难以接受。即便接受了,老人也会将账目算的比你更清楚,什么菜,给了我多少,成本是多少,总价是多少,加上油盐酱醋水电煤气是多少,为什么要收我这么多……这样的纠葛会一直发生。(这只是在养老院的见闻,在院外,不强制接受营养餐的话,这种情况会少很多,但相对的,老人心里的这笔账不会少,所以有多少人愿意光顾,就值得考量考量了。)

另外,在养老院外的老人分两种:没钱住养老院的,和有钱住但不愿意或不用住的。前一种,对于商业而言,无具体价值,若题主愿意做公益,我认为是非常好的项目。后一种分情况讨论,不用住的,基本行动无忧,他们更愿意出点菜钱,看看养生堂营养专家的建议,然后自家做菜吃。不愿意住的,属于目标人群,但更多的是请了家庭保姆,做饭家务全包的这种,故市场的开发有一定难度。

对于中国大多数的老人而言,钱是留给儿女,留给子孙,而不是用来自己享受的。这种情况,大城市会相对少一些,但仍然是主流声音。尤其在吃的方面,愿意付出的更是少之又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8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体质和年轻人有很大的差别,老年人的身体不能承受一些比较刺激的食物,所以老年人的饮食一定要注意健康,人到了中老年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常见的疾病,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饮食调理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老年的健康饮食。
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弱,牙齿开始脱落,消化及吸收力也慢慢减退,胃口自然大不如前。在食量缩小的情况下保证饮食品质,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数量少一点。
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轻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为年轻时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会肚子胀、不消化。所以,老人每一餐的进食量应比年轻时减少10%左右,同时要保证少食多餐。
质量好一点。
蛋白质对维持老年人机体正常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老人,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蛋白质,应以鱼类、禽类、蛋类、牛奶、大豆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为主。
蔬菜多一点。
多吃蔬菜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处,老人每天都应吃不少于250克的蔬菜。
菜要淡一点。
老年人的味觉功能有所减退,常常是食而无味,总喜欢吃味重的食物来增强食欲,这样无意中就增加了盐的摄入量。盐吃多了会加重肾负担,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扩散的几率。因此,老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同时要少吃酱肉和其他咸食。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老年健康饮食的一些介绍了,饮食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好的饮食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饮食很重要,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注意老人的身体状况,要制定相应的菜谱进行调理。
第3个回答  2020-11-18
按照我们一天三餐的方式,对肠胃是非常有利的。而也有的人,在两餐之间就觉得饿了,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可以食用的,选择加餐的食物就可以以营养多样饱腹感强的美食,如奶制品、新鲜的水果,都是优选食物。

而对于特殊的人群,如体型消瘦的老人,或者是需要补充营养的孕妇,即便是一天食用五餐也是可行的,在每餐控制量上保持七分饱左右,对机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还会更有帮助。
老年营养餐社会需求受到四大要素的影响,即市场上有供应、老年人买得起、饭菜质量好并适合老年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人送餐。她预判,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养老供餐服务产业将成为蓝海,互联网电商参与到银龄服务产业的路也会越走越宽广。“我们共同的愿望是‘把充满爱意的生命盒饭送到每一个消费者手里’,要营养健康、要快、要便捷、要安全。”
中老年人是我们所有人群中是很值得关注的一类人群,因为此类人群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也为子女付出了很多,是功成身退的一代人。不过中老年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就不如年轻时候的有活力,很多身体的机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开始退化,慢慢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疾病,这时生活作息和饮食方面就要注意了,在作息方面就要保证睡眠质量,目前中国人均寿命为74.8岁,解决了睡眠这个问题后都可以在这个的基础上延生15岁,因此,中老年人能有一个好的睡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饮食方面就要进行合理的搭配,才能更大程度上保证中老年人的健康。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西方和东方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是在文化和人文上的差异,在饮食上就能很明显的看出,存在很大的差别,

从南北早餐上也能体现出来北方人和南方人性格上的差别,南北早餐和南北方人的性格很相似,北方的早餐是属于豪放派,而南方的早餐是属于精致婉约派。北方的早餐量是非常多,南方早餐则是量会少点。
第4个回答  2020-11-18
为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国内不少城市都设立了老年助餐点。在日前闭幕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高峰论坛上,营养专家提出应重视目前为老助餐“只管吃饱不管吃好”的误区,并呼吁尽快设定老人营养午餐建议标准,推出助老餐建议食谱。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付萍称,她从2006年开始就提出应当制定老年营养餐标准。“这些年来,我调研了京津沪三地的社区为老助餐项目,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老年餐只管饱不管好。有些社区因条件所限,就给老年人发放助餐券,让他们自己去指定的饭馆吃饭。”让老人“自助”的后果便是,许多老人拿着餐券去包子铺一下子买50个包子,带回来放在冰箱里每天拿几个吃。“这样吃法谈何营养?”付萍说,很多参与为老助餐的企业对老年餐存在很大的误区,就是觉得给老年人吃的只要满足“热乎乎、软乎乎、烂乎乎”这三点就算符合标准了,“确切点说,这种‘三乎乎’的饭菜充其量只能算是给老年人吃的一顿饭,称不上老年营养餐。我们对老年营养餐的定义是,以健康长寿为目标、依据老年人的生理特质和营养需要、合理搭配食材的老年餐食。”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建议老年餐应当和学生餐一样有专属标准。“从医学角度看, 老年人的年龄每上升5岁,咀嚼、消化能力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餐饮标准也要有相应的调整。”付萍表示,以肉类摄入为例,高龄老人尤其应当每天摄入75克左右的肉类,如摄入不足会使皮肤变薄,就容易产生压疮。“鉴于午餐已成为老年人摄取食物意愿最强烈的一餐,其搭配就更为重要。”
专家呼吁,随着为老助餐的普及,有关方面应尽快着手制定老年营养餐的标准,并提供建议食谱让参与为老助餐的企业参考、借鉴。
老年营养午餐食物要求:
主食:1.5~2两,最好两种以上原料(米、面、杂粮)菜肴:至少保证一荤一素一汤。其中,肉类50~75克,蔬菜200~250克(含100克以上叶菜)
烹调方式:以炖、煮、蒸为主,煎、炸、炒少用薯类:100克,每周2~3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