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兄弟排行的称呼?

在古代如果有四兄弟分别称呼伯、仲、叔、季,那么如果有五兄弟怎么称呼呢?

分别称呼为伯、仲、叔、季。如果有第五个兄弟,则成为少或者幼。少或幼并非排行第五的专称,而是最末的代称,如司马懿8个兄弟,被誉为“司马八达”,其排序分别是伯达、仲达、叔达、季达、显达、惠达、雅达、幼达——这里的幼并非指排名老五。

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分别指代家中儿子的长幼顺序,也就是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扩展资料:

名字称呼为伯、仲、叔、季的原因:

伯,老大也,是家里把持家政的,如果是王室子弟,那就是主持国政的。因此,周文王的长子,传说中那位被苏妲己害死的王子,名字就是伯邑考。

春秋时代诸侯国的老大就称伯,例如春秋五伯,伯又称为霸,所以又称春秋五霸。其实在《左传》这些先秦典籍里,都是记录为“伯”。“孟”也是老大的名称,不过多指庶出的老大。

仲,是老二。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的次序,例如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称“仲尼”;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字为“仲谋”。

叔,是老三。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

季,是最小的。但也有例外,例如汉高祖刘邦,有四兄弟,他排行第三,大哥二哥是刘伯和刘仲,似乎应该称“叔”,但刘邦则被称为刘季,其实他下面还有个弟弟,名字刘交。

参考资料来云:百度百科-伯仲叔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23
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等。因此,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你之弟统称“叔父”。《史记•项羽本纪》:“其(项羽)季父梁。”这里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专指最小的叔父.
第2个回答  2018-10-26

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分别指代家中儿子的长幼顺序,也就是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伯”、“霸”通用。

“仲,中也,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还留在云南白语(汉语最亲的兄弟语)里,读 zv 阳去(第6调),在白语里,“仲子”是二儿子,“仲女”是二女儿。

扩展资料:

古代常见称谓: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

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家:“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侄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伯仲叔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2-21
孙伯符:孙老大;
董仲颖:董老二;
刘叔向:刘老三;
左季高:左老四;
马幼常:马老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2-21
纬书所记传说中还有“皇氏五龙”的“伯、仲、叔、季、少”的叫法。老五叫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