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东吴后主孙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都有什么成就?

如题所述

无论何时何地,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人们都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也正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历史在一步步得到完善,人们对某个历史人物的认知也越来越系统。在众多的议论声中,东吴后主孙皓是一个怎样的人?目前,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孙皓是一个非常残暴的君主,但是有的人对这样的看法提出了反对意见,提出反对意见的人的看法中,认为其是残暴君主并不是因为其做出害国害民的决策,更多的是因为后代站在西晋的立场上看问题,那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好有坏吧!

手段残暴,为了维护统治不择手段

古代,出现抢夺王位的世界历史上屡见不鲜,而卸磨杀驴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孙皓生活在东吴后期,伴随着中原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东吴已经渐渐失去了和其他强者进行争夺的实力,等到东吴第三任皇帝孙休即将一命呜呼之时,为东吴选择一个更好的君主,成为他的下一个任务,然而历史并不如他所期盼的一样发展,孙皓在别人的支持下成为了东吴的统治者。在支持孙皓的人看来,之所以会支持他成为新的统治者,完全是达成了利益上的某种平衡,然而等到孙皓站稳脚跟之后,这些功臣全都成为了他的刀下亡魂。

滥用法律,采用极刑

孙皓是一个不采取怀柔政策的统治者,在他的统治之下,东吴的法律非常严苛,他总是明目张胆的颁布一些严苛的法令,以尽可能的约束管理之下的各类官员,官员或者普通民众犯了错误都会被处以极刑,即使是极简单的事情也会受到非常严重的责罚,久而久之,整个东吴都弥漫在一种极权统治之下,总的来说,其政治威压达到了统治民众的目的,但是这也民众意愿相悖,只会埋下东吴破灭的祸根。

大兴土木

无论什么时期,只要君主大兴土木,耗费国家财产,那么这个国家的气运就会直线下降。孙皓在位期间,修建豪华宫室,痴迷享乐成为日常,久而久之,国库空虚,国家财政既不能发展对内建设,也不能提升对外国防能力。

具有一定政治功绩,平定叛乱

东吴后期,内外部危机环绕,处在风雨飘摇境地之中的孙皓,没有眼睁睁的看着其他敌人入侵自己的领土,也没有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治理之下的州郡出现叛乱,尽可能的维护国家大局,且不说他真正为东吴做出了怎样卓越的政治功绩,但是在其登位之时,国家总体上呈现出了稳定的趋势。

历史会给孙皓怎样的评价,来源于各种各样的资料佐证,而这些资料是否和作者主观立场有关,是否带有极大的个人情感色彩,不得而知,但是所有的证据都指明,孙皓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君主,但换个角度来看,除了暴行之外,孙皓的确为东吴做出了贡献。总的来说他并不是一无是处,只不过作为一个君主,他做的不够好,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孙皓的成就:稳定局势、收复交州

抛开个人道德不论,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一个政权的统治者,小编更愿意用功和过来评价孙皓。首先说说孙皓做出的贡献。与刘禅相似,孙皓在即位的时候,也是风雨飘摇的环境。要不然濮阳兴和张布也不会无视孙休的遗命,一定要选择孙皓这个年长的君主。当时东吴的重要盟友蜀汉刚刚被曹魏(当时司马氏还没篡魏)消灭,荆州、交州都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叛乱,尤其是交州,南部地区几乎完全失控。

在这样一个危险的境地,孙皓在即位初期,发布善政、体恤臣民、放开官仓接济贫民,又放出宫中宫女分配给光棍,宫苑中珍禽走兽全部释放出去,完全是一个明君的形象。另外孙皓也不是一个愣头青,他积极回应北方的拉拢,维持表面的和平。通过这些举措,至少在即位初期,孙皓稳定住了东吴的形势。

孙皓还有一个军事上的成就,就是收复交州。交州的叛乱始于孙休时期,虽然对东吴政治中心的威胁有限,但多多少少还是牵制了东吴的精力。整个交州的叛乱持续了八年之久,交州叛军接受西晋的支持,长期与东吴对抗。在东吴建衡三年(即公元271年),东吴将领陶璜等人终于成功镇压叛军,将西晋名义上控制的交州重新归入东吴的版图。这算是孙皓统治时期最大的功绩。

孙皓的过失:耗费民力、失去人心

与孙皓的成就相比,孙皓的过失更加深入人心。还是忽略道德层面,仅从利益出发,孙皓有两个明显的过失——耗费民力、失去人心。首先是耗费民力。在即位初期的孙皓确实是一种明君的形象,不过后来就变得奢靡起来。比如听信岑昬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这一点曹叡也一样,也被记载到《三国志》中。仅从这一点上,陈寿对曹叡、孙皓是一视同仁的。

孙皓在即位初期将宫女放出去,但并不代表不补充。按史料记载,孙皓的后宫佳丽足有数千人之多。而且孙皓玩得还特别花,他令宫中工人制作华燧、步摇等金制首饰,令宫女佩戴后进行相扑为乐,早上刚制作好晚上就毁掉,然后再领工人重新制作。工人从中中饱私囊,久而久之府库空虚。

除了作乐以外,因为政治原因的消耗也很大。比如孙皓听说望气者的"武昌有王气"之类的话就迁都武昌,不仅要重新修建宫室(孙权的武昌宫已经拆毁了),还需要扬州军民逆流而上输送物资,消耗极大;再比如孙皓因听信谶语就大举发兵北伐,甚至带上自己的三千佳丽,让士兵困苦不堪,结果半途而废。

奢靡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人心的流失。从孙皓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无疑是一个暴君。小编不独指濮阳兴、张布之死,冤死于孙皓之手的东吴人物比比皆是。有些是处于政治原因,比如万彧、留平、朱太后、孙奋、孙奉以及孙休长子、次子等人,但是还有一些人被杀就是极为荒唐的情况。比如孙皓爱妾派人劫掠百姓,被孙皓宠臣陈声绳之以法,孙皓不但不责备爱妾,反而用烧红的锯子杀死陈声震慑百官。正因为孙皓的残暴之举,导致东吴人心惶惶,因畏惧征召投敌的人物也非常多。最典型的大概是西陵督步阐的叛变,才引发了陆抗与羊祜的"西陵之战"。

孙皓作为亡国之君,他受到作为晋臣的陈寿的春秋笔法以及后世的批评,这种想法自然是合理的。然而正如小编在段首所说的那样,因为这样一个猜测性质的原因而否定《三国志》的描述,也实在是因噎废食。

现有的包括裴松之引注内容的《三国志》中,记载亡国之君可不仅只有孙皓,刘禅包括曹芳、曹髦、曹奂这三个傀儡皇帝都可以说是亡国之君,但这些人都没有如孙皓一样的恶劣行径,刘禅甚至还得到一个"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的评价。至于李仁的应对,也是很常见的旧臣对旧主的回护。李密评价刘禅为齐桓公,大概也没有多少人真的认为刘禅的成就可以和齐桓公并列。

孙皓作为东吴的统治者,他在早期确实稳定了东吴的局面,除掉张布、濮阳兴加强控制,但他的过失远远超过他的成就。因为孙皓的暴政导致东吴人心流失,国库空虚,外镇遇征召则纷纷投敌;军队遇强敌则一哄而散。孙皓的罪行清晰、详细记载在史料上,也导致东吴的衰弱。所以小编认为为孙皓翻案是不合理且不恰当的。

第2个回答  2022-07-24
是一个非常有勇有谋的人,他曾经讨伐过匈奴,而且保护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害,能够修缮科举制度。
第3个回答  2022-07-23
他其实也算是一代比较好的君主,比如他平定了孙权侄子的叛乱,并且和蜀国合作,将魏国溃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