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究生需要准备什么?

如题所述

考研需要做好物质准备及心理准备
准备一副好身体

考研是一个很强的脑力和体力消耗过程,看似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实际上消耗的卡路里不比剧烈运动少多少。因此,为了把将近一年的高强度复习支撑下来,就需要一副强健的体魄,而加强营养和每天坚持适量锻炼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同时,在复习备考期间,人体免疫力通常会有所下降,容易生病,因此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否则小感冒可以干扰一周的学习,一场大病则可以断送整个考研。

做好心理准备与调节

考研复习过程非常枯燥,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些书,持续时间又太长,越到后来又越多地受到毕业找工作之类的冲击,心理压力大,信心很容易崩溃。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人中途放弃,越到后期越密集,几乎每天都不断有人退出竞争,甚至在考场上还有当场打退堂鼓的。据调查,每年在6月份宣称准备考研的同学中大约只有30%左右坚持到底,这需要超强的毅力和定力。

实现这种超强毅力和定力一是凭借各人的自制力;二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心理暗示来强化信心;三是尽量远离干扰源,如尽量不要在宿舍学习;四是周期性的适当放松、甚至发泄,以维持心理平衡。

准备一些银子

虽然考研的开销比起出国的数万花费来不值一提,但也仍然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免得事到临头捉襟见肘,影响复习。

考研开支主要有以下几项:

书籍资料费;

辅导费;

考试报名费;

信息咨询费(一般表现为向别人打探消息的电话费、请客开支等);

营养费。

报考外地的还要加上来往的交通食宿费,出去租房的加上房租水电费。一般而言,大概在一千元到数千元之间。这当中有些费用可以节省,例如基础教材可以借,本校本专业报考的信息费基本上就不用了。
调整考研与其它事务冲突 最大的干扰源是大四求职。考研和求职两者的高峰基本上是错开的,冲突不能说没有,但远远不如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大。

恋爱问题是另一个重大干扰。恋爱对考研确实存在很大的干扰。危害不必多讲,神思恍惚、乍喜还悲是不可能复习好的。

周围环境影响。大四学生功课一般比较清闲,多数人又不考研,正是下棋、打牌、玩游戏的大好时机,这时就要考验定力与耐性了。
政治考试大纲通常变动较大,故新大纲出台之前,应提前复习哲学、政治经济学这些知识量大、体系庞大、变动小又偏重理解和应用的基础课程。

英语属于基础性学科,如果本科阶段学习情况很好,考研复习相对就会轻松一些;如果本科基础不够扎实,四、六级只是勉强过关,那么就要进行坚苦卓绝的长期复习了。

数学初步复习时,应首先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个部分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尤其是高等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1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民系列教育(如统招、自考、成考、网络教育
等)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
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
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
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
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
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研究生。

第2个回答  2021-12-01
1. 熟悉考研的流程,明确报考专业以及目标院校。在考研之前,大学生要先熟悉考研的流程。比如考研的报名资格,考试时间、考研院校的招生信息等。然后明确报考专业以及目标院校。报考专业可以跟大学专业一样,也可以跨专业考研。专业确定之后就是目标院校的选择了。

  2. 制定备考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个学生决定要考研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大一就决定考研,有的学生大三还没想明白要不要考。不管什么时候做决定,决定之后,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份对应的备考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3. 报名、认定不可错过。大学当中的研究生考试一般10月份在网上报名,11月份到现场认定,也就是拍照、核实信息等。对于这两个时间段,大学生要留意,不要错过报名跟认定时间,否则就得来年再战了。

  4. 研究生初试。研究生初试时间一般在12月底,初试考两科,每科考试持续3个小时。根据报考的专业不同,考试的科目也不同。有的专业需要考数学,有的专业只考政治、英语跟专业课。
第3个回答  2022-06-15
考研首先面对的是学校和专业,只有选准了学校和专业,才能更好做准备。在选择目标的时候,可以考虑本校或比本校更好一点的学校,要关注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选学校也要考虑竞争压力,好学校报名的人多,需要自己综合考虑。在专业方面,要结合自身特长、个人爱好、专业发展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与自己本科学习的专业有一定关联度的更好,自己本身有关的专业,有一定的学习优势,如果重新选择一个新专业,可能要从头学起,难度比较大。
第4个回答  2021-12-01
考研难度主要根据本科学校和考研的目标学校之间的差距来定。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参考下表进行安排。
一般来讲,大学可以分为以下几档:三本(大专)、二本、一本、211、普通985、top2-top10,清华北大。
考生目标 本科学校和目标学校的差距 寒假安排
考本校 零档 可放心度假,可以返校后再开始复习
考外校 三档以上 寒假必须要开始复习的
两档 强烈建议在寒假开始复习
一档或同档 就随你自己了
上面的划分是建立在不跨专业考的基础上。如果是跨专业考研,而且专业基础为0,那不管考什么学校,不管复试线是多少,看到这篇文章后,都希望你能马上开始复习,因为跨专业考研真的很难很难!!!
如果现在还没有确定考哪个学校,我的建议是,自己对比下可能报考的学校,以其中最难考上的学校为基础,来决定是否进行寒假复习以及如何复习。这样可以为自己多留一个选择,不会因为复习太晚而放弃考目标中最好的学校。
同时提醒大家,在寒假期间,最好还是要把考研目标确定下来。实在没有办法确定的话,可以先挑两所学校:一所你没考上也不后悔的和一所你落榜了调剂过去也无怨无悔的。
过来人说:虽然我认为早点确定要什么学校和考什么专业比较好,但是像有些大学的同学从入大学起就开始准备,或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也未免过头了一点。这样一来,整个大学生活完全围着考研转,在以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来,难免觉得自己为了考研,放弃了太多的东西,别人有美好的大学生活,而自己的大学生活却黯淡无光。
因此,我觉得,如果你已经决定考研,那么在大三前你只要看到考研将来要考到的课,就非常认真的学好,学到和考研差不多的水平(比如说在上课时、特别是期末考试前就抱着考研的数学复习指导书来看),就是在为将来顺利考上研究生做准备了。在大三前,把所有的数学课都尽量学好,尽早把英语提高到六级水平或六级优秀的水平,就是为考研做了很好的准备。
如果考本专业,那么我觉得大三下开始看数学以及一些专业课就可以了。如果是跨专业,则最好是大三上就开始学一些该专业的课程或直接读该专业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然后在大三下开始看与指定参考书的书名相同,但作者不一样、内容也有些差异的教材,这样可以增加对指定教材的理解,也可以降低考试时出现没见过的内容的危险。最近,可能由于考研竞争激烈,我已经听到过很多学校的专业课大面积超出指定教材,有时甚至超过一半的考试内容都在指定的参考书上找不到(主要是经济类和纯文科的专业),所以早点读些其他教材非常重要,如果指定的教材明显不够权威、内容太浅或内容不够全面,更应该仔细研读与该书同名的权威教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