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作为副职,与正职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你该怎么办?

有没有再详细点的,我要演讲的

作为副职与正职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应该:

1、冷静对待,正确分析,要解决与正职的矛盾,应主动找正职沟通,首先主动检查自己的不足,并诚恳地接受正职的批评,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坚决支持正职、处处维护正职,真心诚意地按正职的批评意见改正自己的不足。

2、按组织原则办事,在组织上自觉服从正职决定,非原则问题要互谅互让,求同存异。

3、如果自己正确的意见未得到采纳,也不因此而消极工作。重大原则问题可向上级反映。

副职与正职的关系

一个领导集体中,正职是核心,是班长,主持全面的工作,对本单位和上级部门负责;而副职是协助正职工作的,是参谋和助手。因此,副职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好领导和服从的关系,维护好正职的领导形象和核心地位。做到配合不争权,用权不专断,处事不越位,尽责不争功。

正职主持全面工作,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在工作中总揽全局。而副职只是分管某些方面的工作,自觉做到牺牲局部利益换来全局的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当副职与正职产生分歧和矛盾时

  在工作中,由于正、副职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性格特点的差异,观察问题和考虑问题的思路与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副职与正职难免在工作上产生一些意见和分歧,这是客观存在的。笔者认为,作为副职要冷静理智,把握好四个关键:

  一、冷静对待,忍耐包容

  当你与正职产生意见上的分歧后,作为副职,必须冷静对待,忍耐宽容。不论正职的言语多么不通情达理、语气多么盛气凌人,也不管你有多么充足的理由,都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不能当面顶撞正职。因为帮助正职树立威信、维护正职的权威,是副职工作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副职的义务。当面顶撞正职,会让正职下不了台,降低正职的威信,其结果只会加大分歧,加剧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但忍耐不等于放弃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也不是说要向错误低头,而是缓解矛盾和冲突。因为在产生分歧之时就争辩出谁对谁错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双方冷静下来之后,理顺思路,认真分析,合理推断,才能找出产生分歧的真正原因。副职应积极找出正职想法中的可取之处和双方共同点,即使是在最糟糕的关系下,两个人都可以会有共同点,先亮出共同点,再不断完善,就会求得两者共鸣。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事物都有正反对立的关系,就如砂糖是甜的,精盐是咸的。它们是味道的两极,互为正反,如果想要使事物尝起来是甜的,只要加点糖就够了。然而事实上若再加上些盐,反而更能增强砂糖的甜度。 如果副职和正职能承认各有差异的客观存在,彼此包容理解,互相学习欣赏,就能双赢多赢。

  二、逆向分析,换位思考

  有了分歧就不能消极躲避,而必须积极地面对。作为副职,首先,要闭门思过,将自己与正职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事情在大脑里回放几遍,平心静气、客观公正地分析产生分歧的主客观原因,为下一步主动与正职沟通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即使是正职错了,也要为正职多找几条开脱的理由,以免在沟通中再次发生争执。

  其次,由于副职与正职在工作中的地位、角色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副职仅仅从自身角度去分析,是很难发现产生分歧的真正原因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需要副职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正职和全局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如果经过反复斟酌,认为的确是正职错了,自己也应该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看看正职究竟是“对事”还是“对人”。如果是“对事”,即使在场的是别人,他的行为举止也会是一样的,由此便可断定正职不是有意识针对你的,分歧自然也就容易消除了。如果是“对人”,很明显是正职故意给你“脸色”看,那就更要冷静分析,是什么事情、什么原因造成如此“水火不相容”的现状,然后再想办法加以解决。

  换位思考的优势在于:一是容易缩短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内心沟通;二是容易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彼此之间产生的分歧;三是容易创造消除分歧的气氛,有利于找到消除分歧的办法,使正、副职之间的关系变得协调、融洽。

  三、及时沟通,消除芥蒂

  找出产生分歧的原因之后,就应积极寻找机会与正职沟通。等待正职主动放下架子来找你沟通,一般是不可取的;试图通过电话或书面请示、汇报工作以避开与正职直接接触,也是行不通的。主动与正职沟通,是对正职领导表示尊敬的一种重要形式。注重沟通,要从维护团结的愿望出发,以大局为重,对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法,对小事不细究、不计较,谦和忍让,豁达大度,消除心理防线,减少矛盾和猜忌,做到“四多”,思想上多交流、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能力上多看长处。“五讲”即讲政治、讲原则、讲支持、讲感情、讲谅解。

  副职在与正职就分歧意见进行沟通时,万万不可一张口就申明自己的“千正万确”,而应先作一番情真意挚的检讨。副职先就自己的错处作一番反省,既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技巧。这种“退避三舍”的沟通方式,表达了对正职的尊重,也增大了正职容纳自己意见的心理空间,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概括起来说,就是“先让一尺,再争九寸”,从而使正职乐意采纳自己意见中的合理成分。

  恰当的沟通方式,适当的沟通时机,宽松的环境和愉快的氛围,能使正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达成思想上的共识,沟通的效果自然会非常好。实际上,正职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正职与副职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过程,副职必须学会沟通,掌握沟通的艺术。副职只有保持与正职的经常性沟通,才能把握正职的心理状态、工作方法,才能减少甚至避免与正职意见上的分歧。

  四、服从大局,低调实干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副职要服从大局,低调实干。当然,坚持原则绝不是无端的挑剔、指责和伤害;尊重友情也绝不是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

  有分歧时要谋断而不擅断。身为副职,应当尽心辅助正职,凡属于自己职责内的事要拿出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事无巨细都请示正职。不是自己职责的事,要积极提建议、出主意,当好参谋,决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在正职决策前多参谋、多献策,当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不被采纳时,不固执、不气馁。对正职考虑不到的,要及时提醒、建议和补充,对正职一时还没有把握的问题,要协助调查、了解和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有分歧时要解难而不推难。作为副职,对正职负责,积极当好正职的参谋助手。在难题面前要及时解围,有时正职处在矛盾的焦点上,一时难以解脱,副职要主动出面,勇于接触矛盾,果断承担责任,为正职排忧解难,要敢当问题和困难的“清道夫”,该管该做的事,不分难易,不论苦乐,都要去管去办,不应临阵脱逃,不能装聋作哑、绕弯子、推卸责任,更不能给正职出难题、唱反调。在重大问题上,献策不决策;在一般问题上,当机立断有主见,为正职分忧解难。

  有分歧时要补台而不拆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工作中正职常常宏观思考得多些,微观考虑得少一些,事务多了,忽略遗漏的地方不可避免。当正职出现失误时,作为副职,切忌说三道四,评头品足,抬高自己,而应当为正职分担压力,拾遗补缺,副职在功劳面前应淡泊名利,保持低调,要注意把正职往前台推。如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又存在失误,要做到责任不推,困难不让,功劳不居,过失不诿,在成绩面前荣辱不惊,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1.如果你认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你可以继续提出论据讨论,直到达成你们都能接受的一个平衡点.
2.他是正职,无论观点的正确与否,你都应该全力去支持和配合他,但前提是,你有义务要提出你不同的观点让他知道,讨论过后,无论怎么样,你都应该全力支持和配合他.
3.收拾包袱离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4-25
先思考一下自己的观点 是否自己在重复错误思考

然后再做决定 不能一味忍气吞声。
第4个回答  2008-04-27
提纲

1什么时候会发生冲突:

2发生冲突的原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3冲突的本质,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

4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理念:

5正视冲突,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