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想象丰富,夸张大胆,风格豪迈,感情奔放的诗有哪些

如题所述

"李白"的诗想象丰富,夸张大胆,风格豪迈,感情奔放的诗有

1.《赠宣城赵太守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赤县扬雷声,强项闻至尊。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2.《独不见》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3.《折杨柳》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4.《猛虎行 》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5.《塞下曲六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又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著有《含元殿赋》,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时称“四绝碑”。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 。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意思是说,背弃我而离开的,是昨天的岁月,它已经不可挽回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扰乱我心绪的,是现在的时光,它引起我的烦恼和忧愁。“弃”字,刻划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李白曾经身怀报国宏图大志。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将他召入长安并非是让他施展其政治抱负,而只不过是将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同时,李白不肯摧眉折腰的刚正性格,也难为那些权贵们所容。因此,不久就遭受谗言诽谤,被迫离开京都。在遭受了第一次重大挫折后,李白心情非常苦闷。“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了解了这些,我们不难想象到这“昨日之日”和“今日之日”的涵概了诗人今昔多少辛酸及悲愤!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一个“酣”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达与豪放。

五、六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是借建安至唐期间的文学概况,总结李云和诗人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你的诗文颇具建安风骨,我的诗象谢朓一样清丽秀奇。“蓬莱”是海中仙山,传说仙府难得的幽经秘录都藏于此。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极多,当时的学者称东观为道家的蓬莱山。这里的“蓬莱文章”四字,既点明李云校书郎的身份,又暗示其文章颇有仙气。“建安骨”即建安风骨,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所共同形成的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 。“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之“中间” ,是指从建安到唐之间的时间。“小谢”是指谢朓楼的建造者谢朓。《南齐书·谢朓传》中记载 :“朓字玄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清发”是指谢朓的诗风清丽隽逸。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二句,是从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负写二人的友谊之深。意思是说:我们俩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这里,一个“俱”字,联贯主客,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迈气魄的相同;一个“揽”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它说明诗人只有在明净如洗的“青天”中才能获得理想的自由,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二句,写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懑和似水难断的哀怨。“抽刀断水”是比喻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水更流”则是抽刀断水非但不能阻止流水,而且水流受阻后会更加急迫的意思。暗示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只能更痛苦。这一句是为“举杯消愁愁更愁”句取喻,以作抒情咏志的铺垫。“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是正面坦露情怀。这里,“举杯”的目的 ,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肠 ,不但不能“消愁”,相反却激起更多的愁绪,使“愁更愁”。这两句中的比喻不仅奇妙生动 ,而且极富于哲理,表明诗人的狂放不羁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的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

诗的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有对过去总结,又有为自己设计未来的意思。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尽管李白的“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某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成份,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杀敌,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我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直截了当地抒发了一腔愤懑之情。为加强起句的语势,第一句十一字中诗人连用九个仄声字,第二句又用三个平声字来救转,恰到好处地揭示了诗人满腔怒火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开头 ,给人的大气的豪放感,开门见山的吐露胸怀,使读者迅速了解诗人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

而诗的结尾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亦显得洒脱豁达 ,它不仅把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激愤鲜明地表达出来了,而且还能发人深省,去思考诗人的言外之意。

此外,诗中历史史实的活用,让人们很容易从谢朓楼联想到汉魏六朝著名诗人的业绩,追昔抚今,尤显今日“天生我才”之不逢时。“ 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大胆想象和夸张 ,也愈见诗人抱负的高逸、不凡;“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显出诗人悲愁的似水难断,烦忧的深重无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水”、“愁”等字的重叠复用,美如珍珠,耀人眼目,形象地加强了诗歌格调的愤懑苍凉感和流转哀深、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正是通过这绚丽多姿的众多表现手法的变幻运用,才使得这首诗的感情跌宕起伏,境界极富立体感,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这首诗歌几乎每一句都是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名句,被人们在日常生活和诗文创作中多次使用,可谓字字珠玑。

将进酒①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②。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⑤。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⑦。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⑧。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⑩。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⑾。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②君不见:是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③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④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⑤会须:正应当。

⑥岑夫子:岑勋。丹邱生:元丹邱。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⑦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⑧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⑨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纵情任意。谑(xuè):戏。

⑩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⑾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尔:你。销:同“消”。

赏析
赏析
[赏析]

《将进酒》属古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放歌。这首诗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以后。从诗的主要内容看似乎写的都是及时行乐,看透人生,只愿长醉不愿醒的情感,相当消极。但深入理解李白的内心深处,就会发现李白不是真正消极颓废,而是胸怀伟大的抱负却不能施展,便借酒发泄,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来表现对权贵和世俗的蔑视。但与此同时作者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气势奔放,语言豪迈,句法明快多变,充分反映了李白放纵不羁的性格与文风。
其实李白的诗大都这个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第2个回答  2015-06-17
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