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和谐稳定都包括什么

如题所述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创新农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健全权益保障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优化政策结构,以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确保政府政策切实体现农民利益。

规范行政行为,科学设定行政程序,优化公务员队伍,杜绝不良行政现象,提升纵向层级政府、横向政府部门间的统一行动能力和政策执行力,提高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转变行政方式,实现由管理为主向提供服务为主转变,由政府给予式服务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的互动式服务转变。

在完善行政职能的基础上,创新矛盾处理模式,建立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充分整合市场、社会以及其他主体力量的网络体系,建立覆盖农村各领域的矛盾监测体系,构建涵盖矛盾风险产生、发展全过程的矛盾排查机制、现场调解机制、利益受损者救济救助机制,形成多方位、广领域、全过程、良性运行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

形成自主化解机制。农村社会的许多矛盾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化解这些矛盾有赖于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应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求,积极整合农村社会内部资源,引导自治组织健康成长,使农民能够有序参与乡村治理,自主化解利益矛盾。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的资源情况,探索多样化的村民自治模式,明确村民自治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引导新乡贤积极参与治理,充分发挥其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功能,使矛盾及时化解在农村基层,不扩大、不上移。

优化法治保障机制。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保障。优化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的法治保障机制,首先要不断完善立法。

当前,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和农业农村发展,在土地流转、土地征迁与人口流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风险。应完善立法,进一步规范相关主体行为,使相关矛盾的化解有法可依。

其次,在法律执行上,应创新法律适用机制。建立矛盾分类处置制度,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最后,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信法守法。建立农村长效普法教育机制,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

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法律援助制度,引导优质法律资源流入农村,提高农村法律服务的专业性与便民性。

扩展资料

乡村社会治理要注重四个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

从广义上来讲,我国乡村社会治理要注意四点:效率、平等、稳定、可持续发展

讲效率,要做到以下三点:处理好财产权配置,提高支农财政效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如何实现呢,第一,要做到政经分开;第二,财政要积极支持家庭农场、支持大宗农产品生产和生态安全;第三,小型兼业农户与合作社不匹配,专业家庭农场要通过专业合作社面对市场;第四,合作社必须规模大。

讲平等,既要提高城乡收入均等水平,又要提高乡村内部收入平等程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讲稳定,一要合理设置公权机构;二要扶持乡村民间组织;三要建立民主协商机制和村规民约

新形势下如何制定和维护村规民约呢?我认为,制定村规民约要遵守上位法律;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平等(扶困济危)和可持续发展;要有组织、实施、诉讼等违约惩罚机制;要体现公共性,不干预私人生活;一些地方应将村规民约转变为市民社区公约;要改革物业管理办法。

讲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人本主义的人居环境;必须解决大宗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必须建立合理的城乡关系。

参考资料:南方网-加强农村社会治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资料:北方网-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18
  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1.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农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3.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4.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