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论功封侯时,为何萧何排名第1,韩信第21,张良却屈居第62?

为何有如此区别?

三国时期张亮和韩信还有萧何他们是汉国刚建立时的三个杰出的英雄,他们还是帮助刘邦建国功劳最高的臣子,在世人眼中,张良运筹帷幄,萧何坐镇后方,韩信征战沙场,王朝建立,就意味着从打天下阶段向治天下阶段过渡。打天下阶段,对于刘邦来说,擅长出谋划策的张良和擅长治国安邦的萧何同样重要,但是,到了治天下阶段,显然更需要治国安邦类的人才来匡扶社稷,而谋臣的价值却瞬间大打折扣。张良远的作用远不能与萧何相比。

自古以来,谋士虽然名声极盛,但实际地位往往远不及坐镇后方的文臣,张良纵然堪称“一代谋圣”,也难逃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以明朝的刘伯温作为对比,他的历史名望和历史功绩都堪比张良,但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大将徐达封信国公,禄五千石,文臣李善长封韩国公,禄四千石,但谋士刘伯温只封了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爵位比徐达、李善长低了两个档次,“工资”更是只有徐达、李善长的二十分之一。

古人常说,共患难容易,同富贵就难了。刘邦得天下后,萧何作为丞相,跟刘邦的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相权和军权的冲突日益显著,此时的萧何又玩起了当初明哲保身那一套,大伙都知道萧何故意搞臭自己的名声,以求得刘邦宽心。

张良为人谦逊,也是三人中最聪明的一个,张良是一位足智多谋且登高望远的杰出军事家,每到紧要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提出较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刘邦之所以能荡平群雄,取得最后的胜利,和得到了张良这位军事奇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7

汉王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朝代,尤其后来发展建立成中华大地上最大的民族,关于大汉的很多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尤其是汉高祖打天下的时候,流传了太多故事, 如:楚河汉界,鸿门宴,西楚霸王,萧何月下追韩信,张良献计,韩信胯下之辱等等,太多太多了。

西汉初年,世界已经确定。当奖励世界的时候,奖励的结果非常令人困惑。公务员优于军事指挥官。众所周知,世界上大多数战斗的英雄都是军事指挥官。因此,军事指挥官们非常不满意。其中,萧何获得了最高和最多的奖项。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所有的军事指挥官都聚在一起询问刘邦:大臣和其他人都有足够的勇气去战场。他们打了一百多场战争,但很少有人打了几十场战争。他们只得到微弱的死亡边缘。萧何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他被判处监禁,文学和墨水。他为什么得到最多的奖励?

刘邦做了一个形象比喻。他说:“你们都知道打猎,狩猎猎物,取决于猎狗,是猎人给狗下命令。”你攻击城市,夺取领土,就像猎狗一样,但是萧何可以命令猎狗,这正是猎人想要的。更何况,萧何是全家跟着我起兵的,你能跟着我多少人?因此,我想给他一大笔报酬。请停止怀疑。

在这个故事中,刘邦把军事指挥官比作猎狗,把萧何比作猎人,也就是说,萧何是发号施令的人。可以看出,在刘邦眼里,从一开始就跟随他的萧何是最值得信任和感激的人。至于张良和韩信,他们只是为了伟大的事业才需要的,只是被利用而已。张良源终于隐退,韩信被杀。只有萧何才是安全的,这也表明萧何在刘邦眼中确实与众不同,在刘邦的心理萧何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第2个回答  2019-09-19

因为萧何本身便是刘邦的亲信,而且能力过人,是刘邦的莫逆之交,而刘邦对张良并非完全信任,张良又出身卑微,有意远离朝政,刘邦就遂了他的愿。

论功,萧何的确是排在了第一位。萧何是刘邦真正的亲信。萧何跟刘邦是老乡,两人地位接近,年龄相近,性格相同,早年便是莫逆之交,是西汉集团的原始股东,对刘邦极其忠诚,深受刘邦信任。刘邦也十分清楚萧何的地位和作用,把他列为开国功臣第一,就是刘邦识人用人水平的体现。

论功行封时,刘邦十分大方,说:“良啊,你自己在齐国任选三万户,作为你的食邑吧!”张良回答说:“陛下,我是一介布衣,能得封万户、位列侯已经很满足了,请陛下把我封到臣与陛下相遇的留县就行。”刘邦同意了张良的请求,把张良封在留县,故后世称张良为留侯。张良既不是刘邦的老乡,也不是刘邦的嫡系亲信,这一身份决定了刘邦对他不是绝对的信任,刘邦让张良自行选择齐地三万户食邑,其实是在试探张良。

如果张良心里一点没数,高高兴兴在战略位置重要的齐地选上最富的三万户作食邑,刘邦对他的评价必定大打折扣,在接下来清洗功臣的行动中,张良很可能也在清洗之列。但张良是一个极度智慧之人,他原本就信奉黄老,不恋功名,加上体弱多病,便有意远离政治漩涡,明哲保身,所以才坚决推辞齐地的三万户食邑。

第3个回答  2019-09-19

这个是根据刘邦对于建功立业的独特看法,还有对未来他们的作用和安排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刘邦对建功立业做了一个不太客气的比方,他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

在这一段话里我们知道刘邦把建功立业和狩猎相比,把上阵杀敌的武将比作追杀猎物的猎狗。更是把萧何比作发号施令的猎人,看见对萧何是多么的看重。

刘邦认为猎狗即使再凶猛,没有猎人的发号施令是没有多大作用的,猎狗的功绩是无法与猎人的功绩相比,唯有猎人厉害了,猎狗才会有机会现实自己的勇猛。所以坐镇后方,指点江山的萧何才是第一功臣。

韩信是一名武将,是带兵打仗的好“猎狗”,韩信的功劳也是非常的大。但是韩信的手里握有兵权,这个对于刘邦来说是十分的忌惮的。刘邦在开始为了拉拢韩信,封韩信为齐王,但是战争结束后将韩信的兵权剥夺,并改封为楚王。

在汉朝的建立后,韩信有因为涉嫌谋反的罪名,被刘邦贬为淮阴侯。在刘邦论功封侯的时候,韩信已经成了戴罪之身了,排名是不可能靠前的,所以位居21名也是情有可原的,并不奇怪了。

张良是一位谋士,张良曾经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斗智鸿门、暗度陈仓、下邑奇谋等都是张良想出来的计策。因为谋士在以前不论在哪个朝代地位都不是很高的,张良也是不例外的。

还有汉朝的以后是需要安邦治国的人才,对于这些谋士的需求开始变少了,所以对于张良的价值是下跌的。所以排名靠后也是有原因的,但是刘邦对于张良的福利还是不少的,被封为”万户侯“,和萧何的待遇是一样的。

第4个回答  2019-08-14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区别是因为:他们所专攻的领域不同,张良属于运筹帷幄;而萧何坐镇后方,具有治国方略;韩信是一武将,征战沙场。

张良、萧何,还有韩信,一块被称为“汉初三杰”,他们都是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在世人眼中,三者都非常厉害。但是在封侯的时候,萧何排在了第1位,能征善战的韩信排在了第21位,而张良排在了第62位。

我们第一步来谈一谈萧何排名第一的原因,刘邦是曾提出过“功人功狗论”。这个理论,即是刘邦把开疆拓土比作打猎,把武将比作追捕猎物的狗,而萧何则是发现猎物行踪的猎人。猎狗很勇猛,但是更离不开猎人,所以富有治国方略的萧何被称为“第一功臣”。

其次,韩信排在第21位、地位不高,是有原因的。楚汉战争的时候,刘邦为了依仗韩信,封他为齐王。但结束后改封他为楚王,同时免去了他的兵权。后又贬为淮阴侯,此时他已经是罪臣,因此将他排在第21。

还有就是张良,他的擅长是出谋划策,他的用武之地是打天下阶段,而到了治理天下的时候,刘邦更需要治国安邦的、有才能的人来贡献自己力量,而谋臣地位显然今非昔比。所以这个时候,张良的地位远远低于萧何。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张良排在后面,但他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被封为了“万户侯”,与萧何相差无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