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考生应该怎么选择科目

最后一科在生物和化学纠结,并不讨厌两门课,目前状况是生物没听懂,化学较喜欢,但是题目难就拿到分数不高,我应该选哪一科较好?

新高考的省市采取“3+1+2”的模式,其中“1”是物理和历史当中二选一,和之前的“3+3”模式相比,选科组合从20种下降到12种。

即将面对新高考的同学可以看看下面几个重点,建议从“1科覆盖专业+2科强势冲分”的角度规划自己的选科。

1、物理历史二必选一,采用卷面分记分

考生须在“物理”与“历史”中只选1科,体现高考服务选材、立德树人的核心目的。该科目采用卷面分记分,即学生能考到多少分,高考最终该科目的分数就是多少分。此方式更直观反馈教学,指引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备考该学科重、难点知识。

2、剩余四选二,采用等级赋分

考生需要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科中选取2科作为高考选考学科,因而产生6种不同的考学、选拔情况;然而各学科考试命题难度不一,将带来卷面分数差异。

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以及满足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此两科会采用等级赋分的形式记分。即根据该科目考生排名所在等级对应的分数,作为考生本科考试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高考总成绩还是750分,其中“3”(语数外)+“1”(物理或历史)直接使用卷面分,共550分。“2”实行等级赋分,各100分。

3、高校专业招生计划未出,选科须谨慎

根据此前高考改革试点省份或城市的招考录情况分析,高校在专业录取的过程中,不仅会对考生的成绩有一定要求,更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有限制。

例如,某些高校专业,只录取选择了“物理”甚至是“物理+化学”的考生,故选择其它组合的考生就算成绩再高也无缘此专业。因此,考生须提前进行生涯规划,结合未来专业以及个人职业倾向,慎重选科。

因此,我们建议学生从“1科覆盖专业+2科强势冲分”的角度规划自己的选科。

新高考特点

取消文理科,实行“3+3” 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统一高考成绩和自主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选考科目“6选3“(浙江“7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浙江多一门“技术”)。

外语2次考试机会 选择其中较高1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高考选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6
高一选科我建议从以下十个方面去考虑,看完我这十点的简单提示,或许你就有答案了。
第一, 了解高考与选科政策
高考改革从2014年开始,首先改革的是浙江与上海,然后是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是广东、湖北、湖南、辽宁、河北、重庆、福建、江苏,后续各个省份都会进行高考改革,这时候家长要清楚当地省份改革的内容,改革中最大的改变就是选科,无论是3+3还是3+1+2,前面的三是语文、数据、英语,第一种后面的3是指在6个科目(浙江是7个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第二种也是第三批省份实施的选择政策,中间的1是指的从物理、历史中选择一个必考科目,后面的2是从其他4个科目中选择2两个作为选考科目,选科目采用的是赋分制度,这里主要了解赋分对我们选择带来的影响就可以,至于怎样赋分简单了解就可以。因此,高考改革的制度以及赋分规则是首选要搞清楚的,并分析对孩子的影响,不能轻易选择一个对自己孩子不利的科目;
第二, 考虑个人兴趣和个人特长科目
有了兴趣才有动力,才能学的更好,知道自己喜欢的科目最好,不知道就反向考虑,去掉自己不喜欢的就可以;从兴趣上考虑,要从自己特长的科目看,选了自己的特长才能在高考或在以后的大学课业中脱颖而出;重要性在这里不多说,我认为个人兴趣和特长要放再选科首要的位置;
第三, 考虑学生所在学校的走班情况和师资力量
把这个放在第三位跟家长们说,说明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简单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喜欢化学和历史,但历史走班很不方便,而且历史对应的师资力量也不好,那我建议就要考虑选化学,毕竟老师教学也很关键;这里不细说,相信家长们能明白里面的道理;
第四, 在高一选科科目的排名要分析
成绩是选科的重要依据,孩子自己要清楚,家长也要替孩子分析一下,并关注孩子的自身潜能,对比好现在的成绩,同时要关注将来的变化,建议在选科时选择自己学习效率高的科目,同样的排名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学习效率高的、潜能大的。
第五, 孩子的职业兴趣倾向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选择报考专业要考虑孩子的职业兴趣、性格倾向,选择专业尽量要靠近孩子自己的理想职业,那这时候选择科目时要提前进行考虑,家长要和孩子要评判一下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点适合哪方面的专业和职业,做到心中有数。
第六, 大学专业对应的就业行业分析
分析了孩子适合的专业和职业,那就要看看这些专业和职业对应的行业怎么样,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孩子一定会有好的职业前景,不能出现大学毕业就面临着失业,因此我们在选科时也要去好好分析一下,早晚都要分析,为什么不早去打算呢?
第七, 高中学科对应大学专业的关系
高中的某一学科没学好,对应的大学专业课会更难学,如果选择一个自己不擅长的,到了大学很容易出现挂科或逃课的情况,本科毕业后直接选择参加工作还好,如果要选择考研,自己的专业课不过关是没法在研究生阶段毕业的。比如计算机关联科目是物理、数学、英语,电子信息类专业关联科目是物理等等,这些要做一些了解,尤其是有明确的专业方向的,并且将来要考研的,必须提前了解。
第八, 高校专业对高中选科要求要了解
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时各大高校对录取的专业,对应的选科是有要求的,比如理工科一些专业绝大部分是要求选择物理,尤其是名校更是要求物理必选的,再比如选择做医生,那物理、化学、生物,这三科高校的要求也有不一样,对与这一点,大家可以关注当地省招办公布的高校选科要求,对与孩子将来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务必要提前了解。
第九, 往年选科组合情况要分析
新高考改革,选的科目是采用的赋分制,这时候就要考虑选的人数情况,因为选的人少,说明选这科目的人大部分是比较牛的,当我们也选时就不容易排在前面,赋分时存在劣势,虽然有托底政策,仍然要进行考虑,尤其是在选择的科目对比起来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要考虑选科组合的情况;
第十, 家庭社会关系评估
家庭关系方面,不多说,大家都明白,但要搞清楚的是你的家庭关系要求的专业和高校的对应的专业有没有选科要求,有那就要考虑好了,提前想好用不用这个关系,用就要选择相应的科目,省的到时候不能报考。
以上是简单的分析罗列,给家长们一个提示,家里有高中孩子的赶紧收藏一下,供你以后参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13
相信很多家长和同学都对“选考”特别关心,毕竟选考影响高考总分。但这其中更深层的是:“选考”与“选科”息息相关。选科不慎,直接影响到高考专业录取,甚至影响未来就业、深造等选择!
所以,“选科”绝对不是单纯一个“选哪科”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综合个人能力、兴趣爱好、专业与就业倾向、社会发展趋势、个人时间与精力管理、学习与考试压力管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选科”既然是一次多元的、立体的考量与选择,就需要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合力,必要时甚至需要借助课外培训机构的资源来做有效补充。
选科策略大原则要“六根据”:
根据个人兴趣,根据未来规划,根据自身能力,根据擅长科目,根据目标分数,根据目标专业。
不同组合影响深远,不仅影响高考最分最大化,影响可报专业比例,也影响考试安排、学习压力等。而不同类型的学生也应该要有不同的关注点,对应匹配不同的四种典型选科组合。总而言之,选科组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借助多方力量,提前科学规划。
第3个回答  2019-08-20
选科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喜好、擅长科目,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综合来看的,因为新高考下的选科是和大学选专业挂钩的。你首先要明确自己大学想学习哪些专业方向,然后根据专业对于选科的要求再看自己应该选择哪一学科。你能够对化学学科感兴趣,其实对于学习上是有很大帮助的,现在才高一,遇到不会的难题是很正常的,只要耐心学进去,扎实掌握知识点和学习技巧,相信你是可以学好的。
由于篇幅有限,没办法给你介绍太多,如果对于新高考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关注百家号“口袋名师”,我们会定期发一些关于新高考的文章、视频等内容,方便你进行了解。
第4个回答  2020-12-29
喜欢化学那就选化学啊!生物都没听懂就别考虑了!而且 有句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对化学有兴趣所以你愿意为此深入研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主动去学习的,而不是被动,因此效果会加倍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