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那位帮我详细解说一下佛经中的天人

如题所述

内容太多。。
一、欲界6天
欲界天虽然是很清净,色身很庄严,但是他是有三种欲望:一、他有男女的欲望;二、他有饮食的欲望,他定时间是要吃东西的,来滋养他的色身、三、他要睡眠,他疲累的时候要睡觉。他因地当中是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但是他能够修习很多、很多殊胜的善法。
1. 四天王天
四天王是住在须弥山的半山腰,东西南北;东边的叫持国天王,西边叫广目天王,南边叫增长天王,北边叫多闻天王
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生四天王天的人他在做人的时候(因地),他邪淫中,心不流逸,说明这个人他是严持在家五戒,他对于夫妻以外的邪淫,不但是身口不犯,而且心中完全没有一点邪念,心不向外流逸。这一部份的操守非常的严谨,当然他还是有夫妻的正淫,他顶多就是对于邪淫这一部份,他能够做到心不流逸。因为他坚持不邪淫的功德力,当然也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等等,所以他的内心是「澄莹生明」,非常的澄净,而且心地光明;「澄莹生明」说明这个人观念特别的坚固而不可动摇,这不是说缘缺不生,你任何的境界刺激他,他对善法的坚持是特别的坚定的,叫「澄莹生明」。
他有这样一个坚定善念,他死亡以后他的神识,善念是属于正气,轻飘到须弥山的半山腰,跟日月做相邻,这叫四天王天。
四天王天,他整个男女淫欲的事情,跟我们人世间是完完一样,寿命五百岁,他们的天寿一年是人间五十年,所以天寿五百岁合乎人间等于是九百万年。
2. 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前面的四天王天强调的是这个人不邪淫,忉利天就更进一步,甚至于对于自己正淫的妻房,他的淫欲之心也特别的淡薄,次数也比较少,他连正淫都淡薄了。他的第二个因地,不得全味,他在自己独居的时候偶尔会生起淫欲的念头,他能够随时加以的克制加以诃责,来调伏他淫欲的烦恼,这叫不得全味,他有某种诃责淫欲烦恼的力量。这样的一种力量,临终之后,他的神识就生长在须弥山的山顶,超日月。因为日月是居在须弥山的半山腰,所以他已经是住在日月之上。这在日月之上,当然日月照不到,所以他身上自己有光明,他也不需要日月。居在人世间之顶,他是地居天的最后一天,因为下一个焰摩天就是空居天,他就不住在地上。
玉皇大帝是忉利天主,与王母娘娘是夫妻关系。
《楼炭正法经》云:四王忉利行欲之时,男女形交,同于世人,而【不泄精。】
此天之有情寿量达千岁。其一昼夜相当人间百年。行淫欲时虽交行如人间,唯泄完风气后热恼便除。身量一由旬,天衣长二由旬宽一由旬。初生时如同人间六岁儿。色身圆满,自有衣服。相传佛母摩耶夫人命终后生于此天,佛曾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
他的天寿是一千岁,但是他的昼夜是人间一百年,所以算出来是人寿的三千六百万年。
智者大师说:前面的四天王天他除了不邪淫以外,他是护持戒法的;忉利天他要兼修十善,他要有一些利他的十善事业,才能天生忉利天。
3. 须焰摩天
“焰摩”这二句话就是时间的意思。为什么叫时间?为什么以时间来安立这个天呢?因为他这个天日月光明都照不到,所以他白天晚上不是用日月光明来判定,是用莲华的开合来判定昼夜的时间,叫焰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世间,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他这个人要是有结婚的话,有夫妻的因缘来,暂时的去随顺他,过去以后他一点的思忆、一点的执着都没有,可见这个人淫欲的心是特别淡薄,这第一点。第二点、于人世间,动少静多;蕅益大师说:「动少静多」这一句话是说明这个人已经成就了欲界定,他不是前面那个散散乱乱的只有善念没有禅定。譬如这个人他平常也不喜欢跟人家有一些动态的你来我往,这种人事的往来他是没有什么重大的兴趣,能够少就少,没有事他就喜欢在佛堂打坐,动少静多,有少分的欲界定。

须焰摩天已经没有男女交遘的事情,只是牵牵手,牵牵手就构成淫欲了,他的天寿是二千岁,他的一昼夜是人间二百年。
智者大师说:焰摩天不但要修习慈善事业,他有一种功德,这个人心性调柔不恼害众生,他去到哪一个地方他的心就特别调柔,比方他开门的时候他轻轻的开,他讲话的时候也是轻轻的讲,他时时刻刻都想到不要去触恼众生,他有护持众生善念的心情,这种德行当然比做慈善事业更微细了,生到须焰摩天,他有不恼害众生的功德。
4. 兜率陀天:弥勒菩萨住在欲界的第四天兜率天内院,虽然兜率天在欲界,但兜率天内院由于弥勒菩萨的大威德力是一片净土。
“兜率”这二个字翻成中文叫知足,他对于种种欲乐的事情能生知足想,他吃东西吃到刚好他就停止了,他做什么玩乐,他适当了就停止了,他有知足的正念力。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一切时静。这个不简单,我们前面讲到焰摩天是动少静多,多多少少还有一点动,但兜率天这个人是二六时中,他的心是完全处在寂静的状态。说明这个人【已经成就欲界定】,就是九心住的「等持」,叫一切…这一切包括什么?包括白天也包括晚上,二六时中他的心就是活在寂静当中。二、有应触来,未能违戾。但这个要是结婚怎么办呢?夫妻来要求淫欲之事,他怎么办呢?未能违戾,暂时随顺于他,他【完全是被动的配合。】
他成就欲界定以后,他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他的神识因为禅定的摄持,特别的精细微妙,所以他就不接下界诸天人境。也就说,他已经超越了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下三天的相貌。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不接下界诸人天境」指的是什么呢?兜率天的外院,兜率天有外院跟内院。他的内院是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外院就跟前面的诸天一样是放逸的境界,当然兜率天比较好,他知道知足,他放逸到一个程度它自然停下来。内院他就不是,内院是弥勒菩萨带了很多、很多菩萨在那个地方修学佛法,它是弥勒菩萨教化的处所。这样的一个诸大善人居住的地方,它是怎么样呢?
是劫坏三灾所不及,坏劫到来的时候有大三灾,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三大灾来的时候诸天破坏了,但是兜率天的内院没有坏,三灾不及,名兜率陀天。
这一天男女的淫欲是双方一笑,双方见面彼此一笑,就构成淫欲的事情,他天寿四千岁,他的天寿一天人间四百年。
5. 乐变化天
乐变化天又叫化乐天。“变化”是什么意思?前面的四天它的五尘是固定的,比方说你住在这个宫殿,你今天看它是这样,明天看它还是这样子,还没什么太大变化。乐变化天不是,它没有太多固定的东西,它不断变,他心里想要什么样的五尘,他自己就可以变化出来。比方我这个宫殿我希望它是蓝色的,它就变成蓝色系列的宫殿,明天他想蓝色太单调了,蓝色当中再加一点米黄色的,哎!它又多出米黄色的,他能够把五尘随心变化,然后自己来受用。当然可以随心变化表示什么?表示这个人的心力比前面还强,不是只有善念而已,他必须有一点禅定的力量。
智者大师说:乐变化天以后要达到【未到地定】。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我无欲心,他平常是完全没有淫欲的烦恼,因为他这人的禅定【不是欲界定,是到未到地定】。到未到地定的人,他淫欲心基本上已超过欲界了,他刚好是接在欲界跟初禅的中间,所以他的淫欲可以说被禅定的力量完全暂时的调伏下来。但是应汝行事,有自己的夫妻来索求淫欲之事,他也要应付一下。他在应付的过程,他是什么心态呢?于横陈时,就是有男女美貌横陈于前的时候,乃至于在男女交遘的时候,他味如嚼蜡,就好像在吃蜡一样淡然无味。就是说,他整个过程中没有淫欲的烦恼,完全是应付行事。
前面说是,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他这个是完全没有这样的烦恼。命终之后生越化地,他的神识超越下四天之地,高度比下四天更高;“化”是讲他受用的五尘,他是完全随心来变化,他也不是固定的,他可以随时变化,这一类叫乐变化天。
这个天的果报体,他在行淫欲的时候是彼此熟视,彼此对方看久一点就构成淫欲。他的天寿是八千岁,它一昼夜人间是八百年。
〔天台〕智者大师讲『小止观』,他说:九心住比较好成就、很好成就,一般人只要贪瞋痴烦恼淡薄,有一定的用功,基本上很容易得到欲界定。但未到地定非常难成就,因为你得到未到地定,要得到初禅就容易了,所以未到地定是很难、很难成就。

未到地定跟欲界差在哪里呢?未到地定有轻安乐。因为未到地定成就的人,他色身的四大产生变化,不是我们这种麤重的色身,他有少分的初禅的四大在你的身心世界出现。所以你会觉得这个人特别的轻飘,不像我们这种麤重。
所以他说到达未到地定有二个特点:一、他不容易退,不像欲界那么容易退。二、他要成就初禅容易,而且他有轻安乐。乐变化天就是有少分的未到地定。
6.他化自在天:是魔王波旬掌管的天
前面讲他的变化是要自己去变化,这一天他果报的受用,他自己不用变化,当然他自己要变化也可以,重点是别人在变化的时候,他可以把别人变化的东西他自己来受用,别人变化出来,他可以把变化出来的东西拿来用,他化自在。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徧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一、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他完全没有世俗之心,古德批注说:特别指的淫欲之心完全没有,但他有时候为了善巧方便,有正式的夫妻来索取,他也会随顺他。他随顺他的时候是什么心态呢?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在行淫欲的过程当中,是了然超越。【前面的乐变化天在行淫欲的时候,是味如嚼蜡,一点滋味都没有。这地方是不但没有滋味,他还可以神游境外,毫无欲想。】他的神识还可以在这过程当中,能够超越神游境外,了然超越,不但是味如嚼蜡还能够超越,他的神识更加的自在。
命终之后他的神识,他能够超越化无化境;“化”指的是前面的化乐天,超越化乐天的果报;“无化”是没有变化固定的五尘,指的是下四天。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他的淫欲是暂时看一下,前面是熟视,这个是暂视。他的天寿是一万六千岁,他一昼夜是人间一千六百年,所以他加起来是人寿九十二亿一千六百万年。
整个六欲天,我们会看到他整个判定,基本上是男女的欲望来做判定。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淫欲是整个六道轮回当中,它是一个生死的根本。所以它直接牵动的是整个六道的升沉,因为它是个根本,所有的欲望都跟这个有关系,从这个开展出来。所以他的天上是越往上淫欲越淡薄,四天王天他是完全一样,忉利天他就是抱一抱就算了,焰摩天是牵手,兜率天是笑一笑,化乐天是熟视,他化自在天暂时的看一下,是越来越淡薄。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本经上说这六天,第一个、形虽出动。要往生到诸天,“形”就是色身,他的色身对于欲望要出,要有少分的出离淫欲的扰动之行,要有少分的出离,要是完全是投入在淫欲当中,那当然这个人不可能生天,「形虽出动」,他的色身要有少分的出离的力量。
圆瑛老和尚他把「形虽出动」分成六种差别,他说:四天王天他的动,只有内动没有外动,他的动是有章法的,自己的夫妻他是扰动,夫妻以外的,他是绝对不能动,他的动是有章法的动。忉利天是虽有内动,渐渐的轻微,虽然还有烦恼的活动,但是他的次数减少很多了、淡薄。焰摩天是遇境方动,去无思惟,焰摩天他不但是内动减少,他是要有环境来刺激他的时候他才动,平常的时候他是没有这个念头。兜率天是心中寂静,境迫不违,他平常的心是完全寂静,真的是外境不断的逼迫他,他只好随于他,兜率天完全是被动天。第五个是化乐天,化乐天是虽有欲境,交中无味,虽然有欲境的活动,但是他的整个过程当中是索然无味。第六个他化自在天,是色身虽合,内心超越,他完全是超然物外。所以他的“动”有六种的差别,总而言之,他已经能够少分的去出离淫欲,也就是说他能够去诃责,诃责淫欲的过失,是不净的、是苦的等等。
第二点,心迹尚交。蕅益大师说:什么叫心迹尚交?“心”指内心,“迹”指的是色身。他的身心世界还有相交之事。形虽出动,是赞叹他这个人已经不简单了,已经有点出离淫欲烦恼的力量,但是还是不能完全的避免淫欲的烦恼。
蕅益大师把这六天分成二类,他说:下四天身心俱交。也就是说从四天王天乃至于兜率天,这种情况身心俱交;但是化乐天跟他化乐自在天,是身交心不交。
到这地方,六欲天因为都还有这种男女淫望,心迹尚交的事情,所以总名为欲界。
在古德批注当中也提到说:那魔王住哪里呢?我们讲【六欲天的天主是波旬】,而【三界的天主当然是大梵天】,魔王他是住在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上面有一个宫殿,它是隶属于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跟初禅的中间有一个宫殿,他就在那个地方,他住在他化自在天跟初禅的中间,但是它是判属于欲界。

二、色界18天:即18梵天
虽已完全离欲(男女之欲),但尚有色质,故叫色界。色界天人,纯是【化生】,貌如童子,身白银色,衣黄金色,全是男相,没有女人。
完全没有男女的欲望,没有饮食的欲望,没有睡眠的欲望,完全是以禅定的法乐为食。色界就是说,这一类的众生虽然有禅定的摄受能够禅悦为食,但是他还有色身的存在,当然他的那个色身有二种功德,第一、充满了光明。第二、他的形质特别的殊胜,他完全是只有童男之相,他没有男女相,因为他没有淫欲心,所他招感的果报体就没有女众之相,完全是童男之相,完全是化生,而且充满了光明,而且形质特别的殊胜。【色界就是形容他的色身的光明殊胜,叫做色界。】
初禅3天:每过一劫,亦有火灾坏之
1. 色界-梵众天
楞严经: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我空法空的)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色界的众生他在生命当中,他完全不必靠饮食也不必靠睡眠,他肚子饿的时候,在古德的批注上说,他肚子饿怎么办呢?他疲累怎么办呢?入禅定。入禅定以后,三昧现前的时候,他会有一种殊胜的法乐,法乐就能够滋养他的色身,他出定以后精神特别的饱满,他饿的感觉、疲累的感觉完全消失掉,他完全没有这种需求。
佛告诉阿难,一切世间修心的人,不知本有寂然常住的真性,以致错乱修习(没有依止不生灭心来修禅定),不修禅定无法获得出世的真正智慧,但【以世间的静虑为因心,不犯淫行。无论行住坐卧,心中皆不会起淫念。因此,心身清净,爱染不生,不再留住欲界】,此类修行之人必然因其心念生于天界,投身僧侣【梵众】,梵即清净,离欲清净。如此一类称梵众天。梵众天身长四十里,寿命二十小劫。
梵众天当然到了色界以后他的禅定已经坚固成就了,我们知道,到了未到地定还不是很决定,他还是属于一个过渡的。到了初禅就以后,他三界的爱欲跟情染就完全没有想念之心,他因地没有淫欲的念头,当然不会生长在欲界。这个人临终的时候,神识就应其清净的梵行之念而生为梵众天。梵众天就是初禅天一般大众的人民,他们的人民大众叫梵众天。
2. 色界-梵辅天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欲界的淫习既然除尽,离欲的清净心就能显现,对于梵生的仪式戒律,都能乐于遵守,随顺不犯,身心轻安,具梵天之德。这一类人就可以生到梵辅天上,身长八十里,寿四十小劫。
梵辅天就是大臣,辅佐大王来整理事物的大臣,他的因地有二个:一、欲习既除,离欲心现。这一点跟前面的初禅差别不大,他对三界爱欲的烦恼调伏了,禅定离欲的心坚定的现前,这一部份跟前面没有太大的差别,【重点在下一句话:于诸律仪爱乐随顺。】前面的【持戒】是比较属于大方向的,偏重在调伏烦恼;梵辅天对大小的律仪,特别是威仪特别的重视,爱乐随顺,没有人强迫他,他就很喜欢去注重自己的大小律仪,有威仪的德行。这个人应其定共戒,他有禅定跟戒行的清净,他能够行种种的梵行之德;梵行之德有二部份:一、他自己爱乐随顺梵行之德。­二、他能够弘扬教化众生遵守梵行之德。
这一点就不同于梵众天,他偏重在自己的修学,【梵辅天他能够以梵行之德,来劝人家修学梵行,赞叹梵行的功德,他有种利他的妙行,叫梵辅天。】
3. 色界-大梵天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由于修身而能摄心,身心如一,妙德圆满,威仪不缺,不但禁戒清净,还得明悟,既然福德圆满,有威可畏,有仪可敬。这个人就能统领梵众,为大梵王。这一类叫大梵天,身长一百二十里,寿命六十小劫。
大梵天是【天王】,他的因地有三个:一、身心妙圆。赞叹他的身心世界是微妙圆满。什么叫微妙?蕅益大师说:他能够完全远离欲界麤重污浊的身心,他没有欲界的爱染。“圆”他较前面诸天,他戒定的功德更加的满足,这第一个。他的戒行更加的清净,他的威仪更加的庄严。二、威仪不缺,清净禁戒,他不但是威仪不缺,行住坐卧都不放逸,具足持戒之德,不但能奉持清净的净戒,身口意清净,他经常保持摄心而不放逸,有持戒之德。三、加以明悟,【“明悟”就是他够通达慈悲喜舍之理,他有四无量心,广大的慈悲心跟喜舍之心。】以这三种的因地,他能够应其持戒清净跟慈悲喜舍之德,以这二种德行来统领整个梵天的大众,而为大梵天王。这指的是他天王的德行。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这三种天都称作胜流,因其身胜、乐胜、能胜下界的各趣的众生,又不受欲界八苦的煎逼,虽然不是修真正的三摩地,但因持戒的定力,心中常能清净,已不为欲界诸烦恼所摇动,这叫做初禅天。【于九地中,是离生喜乐地,即离开欲界诸恶趣,而得清净喜乐。】但是因为仍有觉观之火,故到劫尽时,仍不免为劫火所烧。
(总结)前面三种的天已经成就这种殊胜身心之流,因为他已经离开欲界的麤重污浊的心身,产生一种安乐精妙的身心。他这种身心世界一切苦恼所不能逼,他没有欲界八苦的逼迫,也没有三苦当中苦苦的逼迫,当然他还有无常败坏之苦,还有微细的行苦。虽然他没有真实的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出世的三昧,但是在他一念寂静的心中,诸漏不动,已经能够【调伏世间的欲漏】,名为初禅。

初禅叫做【离生喜乐地】,离开“生”就是三界麤重的身心,而产生一种跟喜乐相应的一种身心。智者大师在『法界次第初门』他说:初禅具足五德,觉、观、喜、乐、心一境性,初禅是有觉观的。
他的觉观是怎么来的呢?智者大师说有二种觉观:一、从欲界到初禅最重要的【觉观是要诃责五欲】,他必须用不净观,他要观察我们众生为什么贪爱色身,因为我们产生颠倒,我们一直认为色身是清净美妙的。所以他在觉观当中,他就如实的观察我们色身,其实把这一层皮剥开以后,把肉也剥开,我们看到我们的色身,脓血屎尿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他以不净的觉观来诃责欲爱的烦恼,所以他成就禅定的时候他的觉观还在,而且他不断的保留(下面会说)。因为初禅的特点虽得禅定,但并不坚固,【到二禅就觉观没有了】,他要随时用觉观来诃责五欲来保护他的禅定。所以你看初禅在大三灾现前的时候,火烧初禅。为什么?因为觉观之火,他还有觉观,所以他心中还有微细念头在动,他招感初禅之火。「喜」他有欢喜心;「乐」喜跟乐都是快乐的,【乐是比较微细,喜是比较粗;】「心一境性」,禅定的相貌,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的安住,这是禅定的相貌,心一境性。
这是整个初禅的相貌,【到二禅已去就没有觉观,二禅已去也没有前五识的活动。】这地方的调伏烦恼,跟佛陀在讲经的时候说,他都没有修真实三昧这是什么意思?佛陀在诃责欲界诸天他在调伏烦恼的时候,或者色界天在调伏烦恼的时候,都有一句话说:「他们没有真修三昧」,这什么意思?
他们虽然用不净观诃责烦恼,但是他没有真实的正念真如。【正念真如的思想就是说,你要相信你的自性是清净的,你来就没有烦恼。】所以我们在调伏烦恼的时候的一个思想,我们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我们要忏悔业障是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我们要了生死,要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站在本来就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这个是整个本经的核心思想,从本来无一物而建立整个戒定慧,以无住为本,而生起戒定慧的修学。

你加上这个观念,这个初禅就不是初禅,你加上这观念二禅就不只是二禅,那是整个菩萨道。所以你看修行就是一念之间,你一念之间提升了,你所修的法门全部提升。但问题是他不能够正念真如,他就只能够活在那一个小范围里面对治烦恼,还是以生灭心来对治烦恼,那当然效果就有限,站在本来就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就糟糕了!那等于就是两个人在那边对抗,那这就很难跳脱。这观念就在这个地方。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07
阿弥陀佛!师兄,天人总括来讲,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共二十八天。
其中,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欲界六天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其中,你的名字所说的至尊帝释天,即是指的欲界第二天,忉利天。此天也称三十三天,中间是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共计三十三天。帝释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玉皇大帝!
色界十八天,其中:初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第二禅(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第三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第四禅(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极天。此四天是凡夫。无烦恼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从无烦恼天以后五天是阿那含人。依第四禅修五品动禅生五天中。名五净居天)。色界的天神虽然没有财、色、名、食、睡等欲望,但是还有殊胜的形色、精神上的爱情、国家的型态、社会的组织等现象,此天以禅悦法喜为食,因此称为色界。
无色界四天,包括:空处天、识处天、无处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凡夫尔时谓心都尽。名为涅盘。圣者以理集之。怛无粗想。由有细想具足四心。是以更施后句情理合说故。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此三界中最上。名曰有顶。亦名第一有也)。无色界的天神已经完全超越男女饮食、身体形质的障碍,不执着于任何的形色,只有纯粹精神的存在,和色界一样以禅悦法喜及识为美食。
第2个回答  2013-02-07
就是外星人UFO里面的人
第3个回答  2020-05-15
读读楞严经吧,佛在上面有详细的描述
第4个回答  2013-02-08
佛法学习
点我名字,我空间主页(复制个人网址)上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 阿弥陀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