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氢水是不是伪科学?

如题所述

富氢水不是伪科学,只能说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

康志敏教授曾在汇氢康医学发布的【为什么要推广氢医学part2】氢的从前、现在和未来,其中指出:
氢医学发展10年,对于一门学科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国内氢医学的领导者孙学军教授曾经说过:历经10年研究,我们能够确定的只有一点,氢确实对治疗疾病有效,但是到底对哪些疾病最有效?各种疾病应该怎么利用氢气最好(喝氢水?吸氢气?泡氢水澡?),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人群研究证据支持。

可以这样说,氢医学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研究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和学者来关注和参与,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起码我们可以确定:氢气确实是一个真正的疾病治疗手段,不是伪科学,将来会有一天,它被大众认可,被医学权威接受,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为大众带来健康的身体调理手段和疾病干预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8
富氢水是从日本传过来的营销概念,又叫「水素水」。其本质就是将微量的氢气溶解在水中。但是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1 升水里最多可以溶解 1.6 毫克,即使采用加压的方式,也只能再溶解几毫克而已。按照每天饮水 2 升来计算,通过富氢水喝进去的氢气也不足 10 毫克(约 100 毫升),而且这些氢气并不会全部被人体吸收。从国际医学文献检索平台的数据显示,最早的一篇富氢水文献来自 2008 年。很难想象,这个在营销文案中「极富应用前景」「有诸多健康功效」的东西在后来的 10 年中只产生了不足 30 篇文献,主要来自中国和日本。并且,这类富氢水「有益健康的证据」基本上都来自小白鼠,能否在人身上起作用实际是个未知数。同时,食物中本就有各种各样的抗氧化物质,比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花青素、虾青素、番茄红素等等,富氢水又怎么可能凌驾于它们之上?而且有意思的是,在富氢水寥寥可数的科学文献中,还有一些反面证据。例如研究者发现,喝完富氢水,马上就能在你的呼吸中检测到氢气浓度上升,但很快就恢复正常。这说明你喝的富氢水越多,呼出的氢气越多,意味着喝进去的氢气其实基本上都马上呼出了,能被吸收的微乎其微。更有意思的是,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很多中国人都属于这个人群)如果喝牛奶的话,随后长达 9 个小时里,呼吸中的氢气也会持续升高,总释放量远远高于喝富氢水的效果。这些氢气是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事实上,普通人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氢气。据估计,成年人肠道中每天约产生 13 升氢气,其中大部分被细菌利用,一小部分通过屁放出来。另有少量氢气被肠道吸收后,经肺部从呼吸释放。因此,某些肠道疾病可以通过检测呼吸中的氢气含量辅助诊断。所以说人体的肠道微生物自身产生的氢气都要比所谓富氢水里溶解的那点氢气要多的多,而且还是产生在肠道里,吸收起来比总喝到胃里就释放呼出掉的要多的多吧。以上事实说明,每天通过喝增加的富氢水量远小于消化道中产生的氢气量,也远小于呼吸道排出的量,因此不要迷信富氢水的「神奇功能」。当然,富氢水和普通水没什么本质差异,喝了并不会让你生病,无非是花高价买些没用的东西罢了。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过于相信商家的营销噱头。另外补充下,日本是一个极其喜欢把各种伪科学包装成在营销概念的国家,可以说是伪科学的重灾区,光是水就搞出各种富氢,富氧,还有什么酵素,胶原蛋白,甚至还有本书叫“水知道答案”,已经迷信到万物有灵的地步了,所以以后看到来自日本的营销概念,不管多么高大上,建议大家都不要轻易盲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09

氢水,也叫富氢水,是通过一定手段将氢气溶解进水中而来,日本称之为“水素水”(日本将氢叫做“水素”,氧叫做“酸素”)。

氢水的生产方式一般有三种:

1、镁棒法

将镁插入水中,由于镁活性高,与水产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Mg+2H₂O=Mg(OH)₂+H₂↑

2、加压溶解法

类似汽水、可乐等碳酸饮料将二氧化碳加压溶入水中,氢气也可以用加压法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3、电解法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将正极的氧气释放掉就行。

注意、注意、注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些商家大力宣传其医疗保健功效,但其实该功效并不显著,甚至可疑。

1、现有所有关于氢水的医疗保健功效都是商家宣称的或者是不正规试验结果,无权威检验机构验证,无临床试验结论,无国家监督检验机构认证

2、氧自由基在人体中的作用并不都是负面的,超氧离子团和过氧化氢(H₂O₂)是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同时它们可调节细胞凋亡、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过氧化氢还可以转化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再比如一氧化氮自由基是重要的神经递质,也是血管舒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即使商家宣称的氢自由基中和氧自由基的功能成立,那么,氧自由基的减少也未必就是身体的福音

3、肠道菌群在分解消化食物时,是会产生氢气的(传说中的屁能点燃,原因就在于其中包含甲烷、氢气等可燃气体),而且这个量很是不小,平均每个人肠道每天产生12升氢气。是不是很吓人?其实这些氢气只有很少以屁的形式排除,大多数都被吸收或者参与了其他物质的分解合成等反应。如果按照氢水18ml/L的饱和浓度(常温常压下)计算,你也需要一天喝666升氢水才能比得上你自己的肠道产生的氢气

4、国家强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12月24日批准发布,自2015年5月24日起实施,标准中对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包装饮用水的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包装饮用水的产品名称不得标注“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学的内容。

所以,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所谓“氢水”、“富氢水”、“水素水”都是违法的

第3个回答  2022-06-15
不是。 钟南山院士在2016年4月16日世界胸科大会上发言指出“氢分子主要针对慢性疾病,最基本的是抗氧化应激的加强作用,不是单纯修复作用,有利于机体恢复,理念是对因治疗而不是对症治疗”。
中国氢水研究领军人物第二军医大学孙学军教授认为:“根据目前初步掌握的数据和信息,发现富氢水对80%以上的老年便秘患者有确定的效果。
产生富氢水的方法:
1、氢水棒,又称水素水棒。由日本引入。利用镁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将氢水棒放入装有饮用水的容器中,氢水棒周围就会产生氢气小气泡。 在密闭容器中使用氢水棒效果 稍好些。如果在敞开式容器中使用,氢气很容易从水中逸出。
2、富氢水机(滤芯式),里面装有PP棉、活性炭、镁粒子或者托玛琳等滤芯,当水流经过镁粒子滤芯或者托玛琳微电解滤芯时,产生微量氢气随水流一起流出。
第4个回答  2021-11-09
我觉得是,这个概念是国外先流行的噱头,据说日本先有,和霉国的素肉差不多,规模弄大了,就是为了销售新产品,打压旧产业,重新分配市场的手段,规模弄小了,就和民国时期路边卖药的流动摊贩一样,搓点淀粉丸子就说包治百病,实际全靠自身免疫。
理论上,都是说用氢气单质的还原性,来消除自由基,但是氢气不活泼,正常情况下不反应,以前的相关研究,用的是高压氢气,不是简单喝就行了,这点浓度的氢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而且如果消除自由基有用,随便参点水溶性还原剂不是更有用?而且目前的产品,普遍就是水电解一下,产生了氢气和碱,就没了,具体有多少氢留下,根本说不清楚,如果水里有盐,或者用的是自来水,还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氯气,这玩意水溶性比氢气可好了不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