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通货膨胀的原因

主要是问铜铸币时期的原因

中国铜铸币时代的通货膨胀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铜铸币内在价值的降低。作为金属的铜是商品,具有价值。根据商品交换原理,价值相等的商品相交换。铜铸币的价值降低直接导致等量的铜币只能换取较少的商品。而铜铸币价值降低又是由于铜金属本身价值下降和因人为减重、扩大单枚面额等使铜铸币所包含金属材料实际价值远远低于名义价值两方面造成。
(二)统治者采取错误的货币政策,滥发虚价钱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在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财政支出的用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卫职能;二是满足统治者生理和心理需求;三是社会职能,稳定社会秩序,如赈灾等。在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往往特别荒淫无度,不惜人力物力以满足他们的欲望,于是大量钱粮被耗费;同时,由于封建制度的固有弊端,土地往往不可避免地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造成严重的贫富不均,从而常常激化为社会矛盾,矛盾一旦激化,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于是封建王朝就会去镇压,也需要钱粮;我国季风性的自然环境,又极容易出现水旱灾害,这就需要贩济,即需要钱粮。总之,无论是统治者荒淫生活的需要还是战争,都要耗费大量的钱粮。而在钱粮大量耗费的同时,劳动力的投入量却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商品的生产大量减少,国家的税收就随之急剧减少。一方面是大量消耗钱粮,消耗国家的财力储备,一方面是国家的税收收人急剧减少,于是国家财政恶化。国家财政一旦恶化,封建王朝采取的办法常常就是发行虚价货币。统治者在削减铸币尺寸的同时,也增大了货币的投放量。原来同一单位重量的货币,一钱变成五钱,就等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了四倍,这与信用货币下的通货膨胀类似。而越是在这种时期,人们越千方百计搜刮铜料,铸成钱币投入流通,使通货越来越多。
(三)由于战争等原因造成物资匮乏商品量不足。除了铜铸币本身的原因外,由于战争而使生产力下降,物资匮乏,商品量不足也会导致物价上涨。在我国历史上,粮食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国家财富的象征,在流通中是最为重要的商品,而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导致粮食大量减产。在战争中,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力被严重消耗,社会经济发展系统被严重破坏,势必造成流通中商品的严重匾乏,而流通中商品的严重暖乏所引发的同样是恶性通货膨胀。如西汉初年,连年战争使田地荒芜,生产力极低,米价涨到一石五千到一万钱,马价涨到每匹百金,而正常米价为28钱,马价为五千四百多枚铜钱。饿死者不计其数。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86951126bcd126fff7050b1b.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6
铜矿的过度开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