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小群体

如题所述

如何管理和教育班级的小团体,让他们走上积极向上的道路,为班级服务,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运用教育方式方法上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在充分运用学生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对小团体进行沟通和疏导。
第一、善于与他们交流、沟通,及时关注和满足他们学习要求和生活中的合理要求。利用群体内成员之间互相信任,凝聚力强等优点,深入学生内心,引导他们逐个进步,最后达到班级整体进步的目标。
第二、利用班级小群体的内部信息沟通灵敏、迅速的特点,及时搜集学生的意见的要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由此进行有效的甄别筛选出合理的建议,为制定班级管理措施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第三、采取各个击破,有效把握控制班级小集体的领头者,让他起到积极作用,通过他在小群体的影响,带动其他同学,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第四、多元评价,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任何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有其可爱的一面,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也是如此。对于这些有着强烈对抗情绪的孩子来说,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是打消他们对立情绪的第一步。也只有肯定他们的一些甚至一点长处,才能引起他们内心的震动,才有教育转化的契机。事实表明,一些表扬往往能满足这群十分缺少表扬的学生的心理需要。肯定这些成员的长处还不能停留于口头表扬,而应当把他们推到为班级争光的大舞台上,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下获得成功与众人的尊重,也有利于改变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见,让他们体验班级主人的自豪感。这些成员往往具有那些学习尖子们所不具有的一技之长,只要我们巧妙地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那么改变他们的自我认识与处境并不困难。当然,我们发现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成员的特长的时候,要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肯定。千万不可以嗤之以鼻,认为这些雕虫小技无益学习而讥讽乃至叱骂,而要将这些学生的兴趣引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五、循序渐进,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
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具有强大的心理影响力,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其他成员的响应。如果做好了他的教育转化工作,其他成员的工作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教育转化核心人物的工作要细致而有条理,不可急躁。转化时要找准切入点,消除其对立情
绪,然后再委以重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完成任务,使他在成功的鼓励下顺利转变。
第六、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氛围之中,班级的舆论就是班上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氛围。一种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前面已经说过,教师与同学对部分学生的“歧视”性的议论是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对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帮助时,要师生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利于他们转变的良好氛围,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班级的温暖。
第七、融入情感,反复教育
整个教育转化的过程是充满爱而又漫长的过程。从一开始观察这个群体起,我们的教师与同学都要对他们充满期待,对他们的一举一动充满关注,让他们把感情的归宿落实在班级中。当然,整个转化工作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成员在转变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反复犯错误的现象。对于此,我们施教者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可因他们的一两次反复而感到灰心,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了。我们坚信,只要始终不放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转化工作一定能取得成效。
总之,教育转化班级小团体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除了消除成员们的对抗情绪,保障班集体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促使他们转变并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之外,还可以为引导中间型非正式群体提
供经验。在预防学生犯罪方面更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加强班级小团体的教育和引导,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