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质量管理和日本质量管理的区别

如题所述

德国企业管理模式是:核心技术+严谨质量

先从德国人的性格说起,笔者的同事出差去德国,回来是这样和我说的:德国人讲求踏实,万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拿他们的房屋建筑为例,虽然在式样上并不美观,但朴实无华,整齐大方。每一种材料,如玻璃、锁、铰链、搭钮、开关、灯罩、窗帘、衣架等等,纵然是极微末的,也都坚牢稳固,毫不马虎。

他们宁可失之笨重,极不愿敷衍潦草。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传的。这都是德国民族性格的写照。

严谨的质量:其实可以看出德国人把民族的文化转嫁到企业管理上面来,德国企业管理,员工的工作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制造和德国标准通常代表着高品质,是消费者可以完全信赖的。在这方面,就连一向以高品质取胜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风。

德国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心目之中。

大众公司在职工中树立了严格的质量意识,强调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熏陶,在企业中树立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

西门子公司以“以新取胜,以质取胜”为理念,使西门子立于不败之地。就注重产品质量而言,他们认为高质量意识与员工的高素质是分不开的,十分注意培养具有专门技能和知识的职工队伍,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就拿西门子来说,他们有自己培训学校,据笔者所知苏州西门子是每年会选择5个人去德国培训,培训期是2年,培训回来发相当于中国大专文凭证书,费用是全是公司出,回来以后工资升50%,在公司服务8年才可以离开。培训回来也就是德国技师。

德国的技术:德国特有的技师制度。其实德国的技术对我国严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国家,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与其花这么大的钱去培训出来什么也不会的大学生,不如大力推广技师知道。

德国的技术具体体现在研究开发上,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领域,从而产生非凡的独创性和独特性。

技师制度和研究开发中的独创性是德国企业通常采用的两种方法,这也是德国经济持久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日本与德国经历相当。但是,日本真正的赶超与崛起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1971年,日本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为5%,首次超过英国与法国。

日本人企业管理模式是:日本人的团队+培训

因为笔者在日资企业做过几年,对日资企业的管理模式相对来说比较了解:

日本的团队精神:在日本虽说目前来说,企业已经改变以前那种终身制度,但是日本人一般的话,都会在企业做完终身的,这是他们企业文化所致。

日本企业是以整体取胜,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企业的整体带入了组织发展的第二阶段,企业组织进入了一种整体默契配合的阶段,在整个企业中形成了一种员工之间无意识的默契配合,从而使整个组织的效率最高。也可以这么说日本人不一定比我们中国人优秀,做事情也没有中国人灵活,但是他绝对是团队合作的魔幻组合。

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各方面活动中,参与到所有企业工作环节的改进和提高之中,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员工都加入到组织中来,形成一种整体的配合和协作!

日本的企业非常讲究整体,不突出个人的作用。他们讲求团队与组织整体的成功,讲究为了组织整体而牺牲个体,这既是日本社会的风气,也是日本企业的最核心的企业文化。正是这种对组织整体的认同,使日本企业在战后能够快速崛起和成功。

日资企业的培训制度

在日资企业做过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这一点,在日本企业里面,你一进去(当然是级别相当于工程师级别)都会有出国的培训机会,一般在他们企业一到公司,就会和你签订3年合同,下面我还是说个实例给大家:

日本岛津仪器,在中国有工厂,他们对员工是这样的:

    重视员工培训

一般在面试的时候不看重个人的具体技能,而是强调基本素质。进企业后一般会和你签订3年合同,盈飞无限实时车间生产质量管理体系www.infinityqs.cn)在第二年的时候给据你各个的表现,一般会送到日本培训,一般以2-5周,这就给员工一个发展的机会,这也是留住员工的重要一点。

日本公司一般还会从学校里面直接进实习的学生,日本企业非常注重与学校的合作。在不同学校之间,企业认为好学校的学生比较好,更加愿意优先录用。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比较高。

2.注重内部提拔

在日本企业里面,一般当有一个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会尽量培训已有的员工,通过内部调节来满足需要。

在日本企业中,外部招聘来的管理人员,无论其能力多强,没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熟悉企业内部的制度和体系,和上下左右建立起密切的工作和个人关系,都是很难开展工作的。这一点我估计在日企企业呆过的人应该是深有体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