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表达师生关系相对教与学可以相长的观点

如题所述

《师说》中,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理解性默写】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2
《师说》中,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