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探花、榜眼在当今是什么文凭?

如题所述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发展了1300年,共计诞生11万名进士,也就是说平均每年84人,而科举制度中,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按在古代的科举制度,前三甲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担任修撰,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几乎是侍郎、巡抚、御史等官职。

状元类似于如今高考的榜首,并不是省份榜首,而是全国榜首,但是因为如今每个省份的高考制度不同,其主要是考题不同,说现在很难区分,甚至就连每个大学对每个省份的录取人数也不同,分数也存在差异,也就没有全国第一的说法。

古代则不同,要取得全国第一,也就是状元,首先要经过童试,童试又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之后再是乡试,接着才是会试,只有会试之后才到殿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再由皇帝选定,或者是皇帝直接出题,明清时期才分三甲,一甲三名,由皇帝分别选出状元、榜眼、探花。

如果以学历文凭定位的话,状元、榜眼、探花应该是同等文凭,只是分数高低不同而已,有人统计出相对应的对照表,如图所示:

这样看的话,古代的状元对应的就是院士,榜眼就是博士后,探花就是博士,但是这种对比着实没有意义,古代每个时期每个阶段就出现一甲三人,也就是说状元、榜眼、探花在同一时期就各一人,然而今天的博士、院士一大把,如何对等?

况且古代能够挤进前三甲的人,就算再没有能力、运气再差,一辈子都进不了京城为官,但是至少也能够在地方上混个五品知府什么的,几乎相当于现如今的市委书记,而现在的博士甚至是院士都未必有这样的地位。

而状元更不必多说,出阁入相也不稀奇,榜眼也未必比状元差,有的状元在为官仕途方面还不如榜眼,但是探花有个规定,也就是必须长得俊俏,至少不能太丑,我们经常会看到京剧中所谓的探花郎。

所以不能同等并论,毕竟不一样的晋升制度,只能自己感觉,现在还出现许多中考状元、高考状元,亦或是本地状元,那和古代的状元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但是就涉及的知识面应该是没有现在读书人广泛的,所以实在难以比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