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二战时北上为何要挑战强大的美国,而不是和德国夹击苏联?

如题所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海军基地,从而正式引发了太平洋战争。在历时近四年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陷入了多线作战和资源匮乏的困境,最终他们只能选择无条件投降。而珍珠港事件,也被认为是日军在二战中的分水岭。


(珍珠港事件)

那么,如果当初日军不袭击美国珍珠港,而是选择向苏联发起进攻,又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岛国,其国内的资源并不足以支持他们进行长期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战争刚开始的两年,日军还算打得顺风顺水。但跨入40年代后,日本的侵华军队渐渐露出了疲态,战争也开始朝着长期消耗战的方向发展。

偏偏在这个时候,美国又加大了对同盟国的支持力度,同时减缓了对日本的石油输出。这就使得日本本来就紧缺的战略资源更加紧张了。更致命

是,日本虽然在1931年就占领了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但他们在东北鼓捣了好几年,却始终没有挖出石油。

无奈之下,日本只能铤而走险,选择到其他地区掠夺战略资源。

当时摆在日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是向东南亚出兵,在掠夺资源的同时侵占土地,方便构建“大东亚共荣圈”。但由于东南亚国家大部分都是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日本要掠夺资源,自然就会招惹到其背后的宗主国。虽说欧洲的国家暂时自顾不暇,但美国却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这样一来,日本不仅会平添一个强敌,而且还会陷入多线作战的巨大压力之中。

当然,日本在二战中正是选择了这个方案,最终结果不甚理想。

至于第二条路,就是被日本舍弃的方案,即向苏联出兵,占领西伯利亚地区。如果这一计划进行得顺利,日本甚至有可能和德军在莫斯科胜利会师,这自然会让轴心国离称霸世界的目标更进一步。


(侵华日军照)

那么,这个计划到底能不能实现呢?

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日本军队能不能击败苏联红军的问题。

早在1938年,苏日之间就爆发过一次“张鼓峰事件”。两国军队在张鼓峰地区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战役,最终苏联获得了胜利。但从伤亡人数和战斗过程来说,日本实际上并没有处于下风。

一年后,日本人卷土重来,主动挑起了诺门罕战役。诺门罕战役最终仍是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但日本却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又一次造成了苏联人惨重的伤亡。

要知道,日本是一个海权国家,海军远强于陆军。如果日本陆军都能和苏联陆军旗鼓相当。那么当海军加入战斗后,日本必然能在战场上获得优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日本举海陆大军进攻苏联,也是有机会侵入西伯利亚地区的。

但问题是,占领西伯利亚能解决问题吗?

前文提到,日本之所以要选择北上或者南下,本来就是要掠夺资源,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但西伯利亚地区不仅气候寒冷,并且荒凉而贫瘠。哪怕日本真的控制了西伯利亚,他们也什么都捞不到。

同时,苏联的国土面积庞大,战略纵深足够。日本想要从西伯利亚向莫斯科进军,更是难上加难。这样,日军的战线会继续拉长,补给将会相当困难。同时,日本本来就已经匮乏的战略资源,将会变得更加紧张。

如果战事进展得不顺利,日本在中国和苏联的战场搞不好会同时崩溃,那日本就完全前功尽弃了。


(诺门罕战役中的苏军)

退一万步来说,哪怕日本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和德国在莫斯科会师,又能得到怎样的好处呢?

1939年,正当诺门罕战役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德国却在没有提前通知日本的情况下,突然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样的一个举动,让当时日本军方相当寒心。所以在1941年,日本才会在不通知德国的情况下,直接偷袭美国珍珠港,以此作为报复。

可见,日本和德国两国始终是互相猜忌的,他们之间组建起来的联盟,显然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假如他们真的占领了莫斯科,那两国很可能会在分赃问题上出现矛盾,搞不好还会兵戎相见。

因此总的来说,如果日本选择向苏联出兵,且不论打不打得过。其最终结果都是不好的。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只有南下侵略,和美国交战才是出路。只不过这条出路的尽头,最终还是投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1
日本和德国之间是互相猜忌的,他们之间没有信任可言。所以日本不能相信德国拉那么长的战线去打苏联,只能选择侵略美国才是出路。
第2个回答  2020-08-11
因为那时候美国与日本已经在东南亚有利益冲突了,美国需要照顾到东南亚的盟友,而日本则需要东南亚的资源,向北攻击苏联的话,在西伯利亚地区与苏联开战,不仅损失比较大,也不得更多的资源
第3个回答  2020-08-10
因为日本认为和德国一起打苏联分不到什么好处,所以还是在太平洋进行扩展,并且美国是必然要撞上的对手,所以先下手为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