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新四军,八路军的先后顺序是怎么来历的?

如题所述

先有红军,之后是八路军,最后是新四军。

1、红军,它的全称是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其中,红军包括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1927年12月11日凌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起义领导机关在发布的《红旗号外》中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并公布了工农红军领导人名单,从此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虽然虽然广州起义不久便遭到了失败,但“工农红军”的响亮名称却在全国不胫而走。从此,“红军”的称号在各地的革命武装中开始陆续使用。
2、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它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由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中国共产党指挥下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为着实现共产党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红军改名之保证,特依据与国民党及南京政治谈判结果,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3、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当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由中国共产党指挥下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9
中国工农红军 :简称“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由中国工农革命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工农武装于1928年5月25日后陆续改称。曾组成第一、二、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4年10月后陆续长征,并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称八路军和新四军。 八路军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同年9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下辖三个师。曾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太原会战、在日本占领区内发动民众一同进行游击战,设立敌後抗日根据地。并于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陆敌後战场的主力。根据资料,至1944年5月,八路军对敌作战7.4万次,歼敌79万馀人;至1945年8月,八路军已发展到90多万人。改名後,除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式命令称第十八集团军外,传统习惯上一律称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全军共一万余人,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第2个回答  2013-07-09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更好领导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国共两党于1937年下半年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根据国共合作协议,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了关于将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同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及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称为第18集团军)。八路军下辖陆军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直属队,全军共4.6万人,朱德和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正副总司令)。  1937年10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湘、赣、粤、浙、闽、鄂、豫、皖共8省14个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和项英任正副军长。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在汉口成立军部,全军共1.03万余人,各种枪支6200支(挺)。 八路军和新四军就这样先后诞生了,这两支人民军队在后来的斗争中不断壮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第3个回答  2013-07-09
1红军
2新四军
3八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