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作性睡病?济世促醒汤又是怎么调理...?

如题所述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症、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发作性睡病一词,由Gelineau于1880年首创,因此本病又称Gelineau综合征。

西药治疗

(一)过度嗜睡的治疗

1、中枢兴奋剂:对网状激活系统产生激活作用,发挥很强的兴奋效果.是治疗睡眠发作的有效药物。兴奋剂有6 -12 个月的耐受期,因此,在治疗过程由需要周期性的停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此类药物能促进突触前单胺类神经递质(NE、5 -HT、DA)的释放,抑制其再摄取,增强食欲素对脑干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的兴奋作用.可提高觉醒度。

(1)苯丙胺:常用剂量为每日20mg ,口服。初始剂量5mg ,每日2 次,能有效减轻日间睡眠。本药不良反应较多,出现头痛、兴奋、焦虑、静坐不能、夜间睡眠障碍、心动过速、高血压、恶心与呕吐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癫痫、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2)哌甲酯:半衰期短,常用剂量为每日口服10-30mg ,分2-3 次服用。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胃部不适、多汗和排尿困难。高血压、癫痫者慎用。

(3)马吲哚:疗效弱于苯丙胺,可减少日间睡眠发作。口服剂量为1 次0.5mg ,每日1 次,饭前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5mg 。该药成瘾性较小,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拟交感神经症状。

(4)匹莫林:结构与哌甲酯相似,半衰期较长(12-17 小时),起效慢,耐受性好,药效弱于盐酸哌甲酯。剂量为每日60-200mg ,对多数患者有中度的觉醒作用。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头痛、口干和胃部不适,少数病例出现严重的肝脏损害,应慎用。

2 .新型中枢兴奋剂--莫达非尼:莫达非尼是一种新型催醒药物,美国FDA 批准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本药不直接促进NE 或DA 等的释放,可能通过激活下丘脑觉醒中枢、兴奋下丘脑食欲素能神经元,达到催醒作用。每日有效剂量为200 -400mg ,口服2 -3 小时达峰值浓度,半衰期约10-12 小时。长期使用仍能保持疗效。莫达非尼能对抗睡眠剥夺所致的精神运动障碍,改善认知功能,对夜间睡眠的开始、维持、觉醒及睡眠构成等均无影响,也不影响凌晨的行为和白天的小憩,是目前首选药物之一。

3 .其他药物:因发作性睡病与DA 的代谢有关,可通过提高突触前的DA 水平来治疗发作性睡病。

(1)司来吉兰:一种不可逆性单胺氧化酶B( MAO-B )抑制剂,通过降低DA 的代谢而增强其功能。当日剂量扶20-30mg时可显著抑制REM 睡眠,提高觉醒水平。不良反应为兴奋、头痛、失眠、口干、出汗和震颤。该药具有提高觉醒程度和抗猝倒的双重作用。

(2)安非他酮:阻断突触前DA 再摄取的作用,能提高神经末梢DA 的含量,治疗发作性睡病效果良好。剂量每日l00mg ,分3 次服用。不良反应为偶尔出现癫痫发作。

(二)猝倒的治疗

1 .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可逆转猝倒发作,如地昔帕明、维洛沙秦和文拉法辛等,均能有效地对抗猝倒。文拉法辛为首选药物,剂量每日25 -50mg ,分2 次口服。

2 .三环类抗抑郁药:能增加血液中NE 等单胺类的含量,是常用的抗猝倒药物,如丙米嗪(25-200mg )、氯丙米嗪(每日10-200mg )和普罗替林(每日5-60mg )等。SSRI类药物,如氟西汀对猝倒发作也有效。

3.羟丁酸钠:是GABA 的衍生物,达峰时间为40 分钟,半衰期为53 分钟,用药1周后猝倒发作即减少53 %, 4 周后减少69 % ,对日间思睡、睡瘫症和人睡前幻觉等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失眠的治疗

患者如在白天使用兴奋剂后,夜间可出现失眠或睡中不宁等,此时宜选用短半衰期催眠药,如唑吡坦等睡前口服,尽量避免给予半衰期长的催眠药,以防白天睡意加重。

中医中药治疗

(一) 心脾两虚

1. 症状 嗜睡,睡前多眼花幻影,神疲心悸,面色不华,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 补益心脾。

3 .方药 归脾汤加减。

若腹胀、脘闷、纳差、舌苔腻者,加茯苓、藿香、厚朴以芳香化湿,健脾行气;睡前眼花幻影较多因心阴不足者,加麦冬、玉竹、北沙参。

(二)脾气虚弱

1 .症状 整日昏昏欲睡,面色萎黄,神倦肢怠,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健忘易惊,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 补益气血,荣脑醒神。

3 .方药 养心汤加减

如水饮内停,心悸怔忡者,加猪苓、槟榔、泽泻;整日昏睡不醒者,加苏合香、石菖蒲、益智仁以开窍醒神。

(三)肾阳不足

1 .症状 嗜睡发作,或昏昏欲寐,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微弱。

2 .治法 温补肾阳。

3 .方药 右归饮加减。

若气虚血脱等,加人参重用并加白术、黄芪。

(四)髓海不足

1 .症状 怠惰嗜睡,腰膝酸软,头昏脑鸣,或耳鸣耳聋,神情呆滞,思维迟钝,精神不济,记忆力减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2 .治法 填精补髓,健脑利窍。

3 .方药 左归丸加减。

遗精,梦交者,加生牡蛎、金樱子、芡实、莲须固肾涩精;潮热,盗汗,口干者去山茱萸、鹿甲胶,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

(五)心阳不足

1 .症状 嗜卧倦怠,精神萎靡,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 .治法 温补心阳,补益心气。

3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人参益气汤加减。

畏寒肢冷甚者,去桂枝加肉桂、干姜以补火助阳,温通经脉;面色苍白血虚甚者,加阿胶、熟地、枸杞子、何首乌补血。

(六)胆热痰阻

1 .症状 昏困嗜睡, 头晕目眩,口苦口干,呕恶,胸胁满闷,舌红苔黄,脉弦数。

2 .治法 清胆化痰。

3 .方药 蒿芩清胆汤加减。

因痰浊内阻,气逆不降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加旋覆代赭汤以益气和胃,化痰降气;若昏睡不醒者可加安宫牛黄丸醒脑开窍。

(七)暑湿伤气

1 .症状 昏困嗜睡,四肢困倦,纳呆胸满,身热自汗,头痛,口渴,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苔腻,脉虚。

2 .治法 清暑益气。

3 .方药 清暑益气汤加减。

若暑热较甚者,加石膏;湿浊甚者见舌苔白腻,去麦冬、知母,加广藿香、草豆寇。

(八)脾湿肝郁

1 .症状 嗜睡频作,头脑昏蒙,精神委顿,肢体沉重,倦怠乏力,月经量多,色紫有块,腰重痛,白带多,咳吐浊痰,头晕头痛,或胃脘嘈杂,神疲面晦,记忆力差,便干溲黄,舌淡红,苔白厚而腻,脉沉弦。

2 .治法 健脾疏肝,除湿醒脑。

3 .方药 完带汤加减。

白带多者加乌贼骨、芡实、煅牡蛎收涩止带;咳吐痰浊较多者加法半夏、天南星;头晕、头痛重者加菊花、川芎、天麻等。

(九)湿浊困脾

1 .症状 嗜睡频作,头脑昏蒙,精神委顿;肢体沉重,倦怠乏力,胸闷痞满,口腻纳呆,舌质淡,舌苔白厚而腻,脉濡缓或滑。

2 .治法 健脾祛湿,开窍醒神。

3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者,加钩藤、珍珠母、代赭石息风潜阳。

(十)瘀血阻滞

1 .症状 嗜睡发作,迁延日久,神疲乏力,头脑昏沉,记忆力减退,时有头痛,失眠多梦,舌质紫暗,常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无力。

2 .治法 行气活血,开窍利脑。

3 .方药 通窍活血汤加减。

若头痛甚者加葛根、延胡索等;夹瘀血抽搐者加僵蚕、全蝎、蜈蚣。

中医针灸治疗

1 .体针

( 1 )方法1

主穴:鼻交。

配穴:神门、三阴交、太冲。

操作:取鼻交穴,向鼻尖方向刺人0 .6--0 .9cm ,出现针感后留针,再取双侧神门、三阴交、太冲穴,施以捻转提插手法,留针1 小时,每间隔20 分钟对双侧神门、三阴交、太冲穴再重复一次捻转提插手法,刺激强度依次减弱。每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

( 2 )方法2

主穴:申脉、照海。

配穴:百会、三阴交。

操作:按“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阳,而后泻阴”的治疗原则,取申脉穴,进针深度3 cm 后,小幅度捻转补法,有酸胀感,用震颤手法施治1 分钟。再针刺百会、照海、三阴交穴,大幅度提插泻法,留针30 分钟,每日1 次。

2 .头针

主穴:国标头针顶中线、额中线。

配穴:湿浊困脾者加额旁二线(双)、额顶带;心脾两虚者,加额旁一线(右)、额旁二线;肾阳不足者,加额旁三线(双)、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双);髓海不足者,加额旁三线(双)。

操作:平刺法。湿浊困脾者,顶中线、额旁二线用抽气法(泻法),额中线用进气法(补法);心脾两虚,肾阳不足、髓海不足者,顶中线用抽气法,其余用进气法:行针留针时要求做适当全身活动以振奋阳气。对湿浊困脾、心脾两虚者行针时需按摩腹部并做深呼吸。对肾阳不足、髓海不足者行针时可温灸少腹部,留针一时可温灸顶中线。

3 .温针灸

取穴:通里、大钟、心俞、脾俞。

操作:此法配合体针进行。将普通艾卷剪成约20cm 的艾段,进针得气后,范剪好的中有小孔的圆形纸片套在针身上,并覆盖皮肤,再将艾段套在针柄上,艾段距皮肤约2 cm ,将艾段顶端点燃,待其燃尽后如法再灸,每穴2-3 壮,每日1 次,7 次为1 个疗程。

4 .耳穴贴压 取神门、脑干、皮质下、枕小神经点、肝、脾、心穴。令患者轻揉一侧耳廓4 分钟,用75 %酒精棉球擦拭耳廓,将王不留行子1 粒置于0.5cm x 0.5cm 胶布上,分别贴在上述穴位,每次只贴一侧,左右耳交替进行。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3-4 次,每次5 分钟。其按压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隔2 日压丸1 次。

推拿按摩治疗

采用循经推运松解疗法。令患者取俯卧位,身体放松,平稳呼吸。术者位于患者右侧,用双手的拇、食、中和无名指在患者体表操作。

方法:由骶部尾骨处长强穴开始捏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循督脉缓缓推运至百会穴,再由秩边穴循膀胧经推运至天柱穴(双侧);另由阳白穴开始循胆经达肩井穴,再依次沿两侧肩胛骨,侧腰部、骶部用提肌、摇晃分离的重手法松解软组织。整个手法要连贯完成,手法的轻重缓急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运用得当。治疗后以患者自觉头、肩及背部有麻、热舒适感为佳。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心理治疗

1 .发作性睡病部分患者出现反应性抑郁症状,应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增强其治疗信心,并取得家人、同事的理解与支持。

2 .行为治疗: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3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强调有规律的工作和休息,尽量保证夜间获得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白天加强体力活动以改善白天过度嗜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2
发作性嗜睡病又名猝睡症、渴睡症,是一种睡眠障碍,与睡眠机制相关的异常。发作性睡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发作、睡眠瘫痪以及入睡前幻觉。此外,患者还会有睡眠时不自主的肢体运动以及夜间睡眠不安等症状。

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大多均有白天突然睡眠发作现象。发作时可以是在学校里、公共汽车、饭桌前或是在看电视时。亦有一些孩子在排队或洗澡时突然进入睡眠状态。病人普遍在日g有无法用意志控制的渴睡情r出F,一天可能好几次,有r更]有A警之下(B病者也不知道)而突然昏睡或猝倒。

而且跟夜间的睡眠时间无关。而摔倒是因为对肌肉控制能力的短暂性丧失。时间可以从几秒到长达几分钟。这段时间,患者的意识完全清醒却连一根手指头都动不了。这种失去肌肉控制能力通常出现在患者情绪突然转变的时候,比如笑,生气,惊讶或害怕。@N病遍及世界各地,不分年龄种族。但很多学生往往被`J槭墼谏险nr睡X的B皮W生,而得不到械年P注及治。而成年患者却容易把这种病的症状误解成压力或睡眠不足。

这种病的特点是患者会在很短的时间进入看上去像深度睡眠的阶段。一般人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从轻度睡眠进入到深度睡眠,而患有此病的人可能只需要一分钟甚至更短。而患者的夜间睡眠大多间断而且容易醒来。所以大脑才会在白天自动进入睡眠状态。

患者睡着的速度跟醒来的速度都可以快得惊人,而醒来几秒钟之内可能会意识模糊不清。而且大部分患者的梦都丰富多彩而且自己会记得多数的梦。甚至可以在睡着几秒钟之内就做一个梦,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梦境一般的幻觉。

目前这种病的真正原因还不得而知。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可以帮助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受试者在一个舒适,安静,光线暗淡的房间里,每隔2小时让其小睡20min共5~6次,通常在10点,12点,14点,16点及18点进行,同时用PSG进行监测,记录从关灯到睡眠开始的时间(根据脑电图),REM期的有无以及出现的时间;

一般认为正常人的睡眠潜伏期应在10min以上,如平均在8min以内属于病理性的;小睡中出现REM期且在睡眠起始15min之内(正常人在睡眠起始后90min左右出现),被认为是一次起始于REM期的睡眠,如果在MSLT中有2次以上起始于REM期的睡眠,而且整夜多导睡眠图又排除了可引起嗜睡的其他疾病,则可以确诊为发作性睡病。
第2个回答  2021-11-22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主要表现为长期的警醒程度减退和发作
发作性睡病是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病因未明。临床以白天出现阵发性不可抗拒的睡眠为特征,常常伴有猝倒、入睡前幻觉和睡瘫症等,上述四个症状称之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患者表现为白天不受控制地短暂睡眠发作,而且不受时间、
发作性睡病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以采取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目前治疗该病的药物主要有苯二氮卓类,比如安定,氯硝西泮,氯氮平等,二、非药物治疗,比如物理治疗,如电刺激、磁疗等,三,手术治疗
第3个回答  2021-11-22
发作性睡病
流行病学
多发于10~30岁人群,男性居多。
主要病因
病因可能与感染、免疫和遗传因素、头部外伤、突然睡眠习惯改变相关。
高发人群
1.白天工作压力太大,晚上睡眠质量不好的人。
2.有本病家族史的人。
3.突然改变睡眠习惯的人。
4.近期头部受过外伤的人。
如果属于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群,需要积极改善这些危险因素,并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情绪表现,如果出现异常需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发作性睡病目前研究的仍有很多谜点,一般来说,发作性睡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下丘脑分泌素的异常,一般来说,一型的发作性睡病,也就是说伴有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的往往合并有下丘脑分泌素的异常,出现下丘脑分泌素的降低。
二型非猝倒型的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可能下丘脑分泌素的量是正常的,但是可能存在下丘脑的其它一些功能的异常,比如患者可以出现这种快动眼睡眠期的随意差落,导致患者天这种犯困嗜睡,一过性的这种肢体的软弱,乏力等表现,患者目前的病因仍然不是很明确,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
第4个回答  2021-11-22
发作性睡病的四联症表现为以下的四点:
  第一个是睡眠幻觉,30%的病人有这种症状,在睡眠的时候发生;
  第二种是睡眠发作,患者经常在处于一个觉醒水平的低落状态,尤其是在下午明显,饭后或者温暖环境中尤其容易发生,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小时,一般十几分钟可以唤醒,一日可以发作多次;
  第三种是睡眠麻痹,常于睡后或者是入睡时发生,病人意识虽然清醒,但是全身无力,不能活动,一般历时数分钟恢复;
  第四种是猝倒症,70%的病人可以伴发,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时发作,发生突然短暂的全身性肌张力降低和运动抑制而跌倒或跪下,轻者仅有肢体的软弱无力。建议可以到医院找神经内科的医生面诊来明确。
  发作性睡病,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容易反反复复的发作,患者可以出现不分场合地点的不能控制的睡眠,特别容易出现意外,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