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

如题所述

山东省曲阜市的孔府,是儒家的圣地,占地240亩,这里居住着孔子的后代,他们日日守护着孔子的遗物。孔府与曲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到了孔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府的正门上有一个粉白色的大照壁,大门两旁有一对2米多高的雌雄石狮子,威风凛凛地看护着“天下第一人家”,孔府大门正上方有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在门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很有趣的对联: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字里行间收放结合,疏密得体,苍劲多姿,可是这副对联却一连出了两个“错别字”,“富”和“章”,而且这一错还错了200多年,竟无一人订正。那些了解情况的人都说这副对联写的太绝妙了!据说这副对联出自纪晓岚之手。

题主所问的“纪晓岚为孔府题词……300多年无人能改”,其实纪晓岚从出生到目前为止都没有300多年,确切地说纪晓岚为孔府题词距今应该有200多年。

纪晓岚(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他可是清朝一代文豪,他的文学造诣得到乾隆帝的赏识,乾隆帝说纪昀学问“优胜”,特意让他留在身边。就算纪晓岚犯了罪也因其学问高深被特赦。纪晓岚曾纂修《四库全书》等,乾隆年间多次伴驾南巡,当过太子的老师,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就这样的一位文学大佬,不可能在闻名世界的孔府门前连出两个“错别字”。有一种妙解就是这纪晓岚故意这样写的,且“错”的别有一番内涵。

咱们先看一下他是怎么“错”的,“富”字少了宝盖头上的一点,“章”字的最后一竖破日而出。因为这两个字都是简体字而不是繁体字,所以被人认为它们是错别字。首先看这个“富”字,宝盖头上的一点纪晓岚没有写,“富”字头上无点意思就是“富贵无头”,寓意钱财和地位不封顶,钱财、官位、社会影响力都蒸蒸日上、无边无际。这是对人的一种最绝妙的祝福。自古以来富贵最难求,也是人最希望得到的祝福。

再看一下这个“章”字,“章”字下面的一竖纪晓岚故意写出头了,他所表示的意思是:“文章通天”,这里不但赞扬了孔子的非凡成就与天地并存,日月同辉,也借此希望所有的孔子后人,在文化上面更加有突破。所以说这副对联写的太妙了,这样写也一定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准许,才一直在孔府大门旁悬挂,因为清朝的皇帝也很尊崇孔子的思想,经常去孔府祭拜,皇帝准许的对联谁没事去订正呢?

有时候皇帝也写类似这样的字,例如西湖苏堤南段西侧的“花港观鱼碑”,这五个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其中的繁体“鱼”字,底部是四点,寓意“火”,康熙信佛,希望用善心普渡众生,他认为“鱼”字下面的四点看着就像熊熊的篝火,而鱼儿就像被架在火上烤,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康熙皇帝不忍见鱼死,于是他就把四点改为三点,三点意为水,这样鱼儿就能在湖里畅快地游了,也昭示着皇恩泽披万物。

还有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打眼一看就发现少了个勾,这个字源于南宋时期,一场大伙烧了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的“玉碟殿”,值班小太监吓的不得了,正好他的一个亲戚是位朝中大臣,这位大臣很有两把刷子,深得赵构信任,他灵机一动欺骗赵构说,这场大火是天意并非人为,都怪门匾上的“门”字有一个勾,按五行学说来看,“门”字最后一笔直下带钩属“火笔”,有火脚的意思。赵构听了立刻就相信了,把匾额上的“门”字去掉了勾,一直沿用到清朝,现在游览故宫细心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由此可见,这些“错别字”的存在,都有很深的寓意,孔府那副对联的字被纪晓岚赋予更吉祥更强大的意思,讨得皇帝的欢心和认可,加上出于对历史人物的敬重,所以近300年无人能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