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都检查什么项目

如题所述

1)血红蛋白检测; 2)血型检测; 3)肝脏功能检测:转氨酶;4)血液传染病检查:目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居多,有的还检查梅毒螺旋体。献血后:血型、谷丙转氨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以及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一、献血前需要检测的项目

献全血检测项目包括
1)血型(正定型)
2)血红蛋白(Hb)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干化学法)
4)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
5)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的快速筛查
献单采血小板检测项目:除与全血的检测项目一样外,还要抽取静脉血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测:
1)血小板计数(PLT)
2)血比积(Hb)
超过时间间隔或第一次献机采的还要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标志物的快速筛查。
二、献血后需要检测的项目:
1)血型(正反定型)
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速率法)
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
4)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标志物
6)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
第2个回答  2019-05-05
献血前
抽血体格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
1.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千克(公斤),女性不低于45千克(公斤)。
3.
血压:收缩压12~20千帕(90~150mmHg);舒张压8~12千帕(60~90mmHg),脉压差大于4千帕(30mmHg)。
4.
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1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四肢无严重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
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献血者血液化验有哪些项目?
1.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
男性大于1.052,女性大于1.050。
2.血型定型:ABO血型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在有条件的地区或Rh阴性率高的地区,应做Rh(D)定型。
3.肝功能检查: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为指标,赖氏法测定应小于25单位。该指标不合格不宜参加献血,但不表示肝功能必定有问题。
4.血液传染病检查: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等四项。凡检查阳性者不得参加献血。
1.献血前最好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军人证等身份证明。
2.献血前两餐不吃高脂或高蛋白食物,如肥肉、鱼、油条等。以防止血液浑浊。
3.当日晨,应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鸡蛋等。
4.适当补充水分,保证血液不太粘稠。
5.献血前心情不要紧张,保持轻松愉快。要知道健康人按规定适量献血,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千万不要有思想顾虑。
6.献血前一天晚上要早点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7.献血前最好洗洗澡,换上干净内衣,特别是两个肘弯部要洗干净。
8.献血前一天和当天不要喝酒。
9.在献血现场要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保证整个采血过程井然有序。
10.
献血前几天应该以素食为主,少吃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蛋白质过高的食物,这是为了确保血液的治疗,避免血液中出现过敏的物质。
11.
献血前要吃早餐
献血前一晚要保持良好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应该暂缓献血;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间以及前后三天献血。
第3个回答  2009-04-17
目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梅毒血清检查这四项,检查呈阳性者是不能献血的。
不过血站的检验标准与医院的检验标准是不一样的,检查呈阳性,还是需要进一步确定是不是假性的。
第4个回答  2020-12-02
献血前一般都需要在采血车上先填表格,进行个人健康系统的申报,排外既往有没有肝炎、结核,有没有其它影响献血的疾病,比如血压高、冠心病、严重近视。这些问题可能在献血中对献血人本身有一定干扰,或者对受血人本身有一定干扰。献血前要测量献血人血压和心率情况,采血车上采血以后,并不是现场做检查。但是从健康献血人身上采集血液,到中心血站以后要进行严格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献血者本身的生化功能检查,主要集中在肝功能方面的检查,如果转氨酶的升高往往提示病人可能有肝病或者肝炎的问题,血液不能用;
2、献血者有没有携带传染病,特别是有没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传染病的情况,献血者携带以上传染病的病原体,对受血者肯定有不利干扰,所以如果检出有问题,血也不能用。
所以,血液实际采集完以后,要经过严格筛查,以现有的医疗技术和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才会发放到各个医院里使用。但是现有的医疗技术在一些特殊的窗口期,比如乙肝、丙肝,艾滋病,还不能够100%的检出病原菌。所以,临床上还是有通过输血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概率,当然比例比较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