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锋派文学?所谓先锋,主要是指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在《论先锋派》一文中,法国先锋剧作家尤奈斯库通过查阅法国著名的《拉鲁斯词典》,找到了“先锋”一词的原意——所谓先锋是指一支武装力量的先头部队,其任务是为这支武装力量进入行动做准备。尤奈斯库并没有详细讨论“部队”、“先锋”、“武装行动”这些关键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而是直接转入类比——戏剧中所谓先锋派,应当是由进行突击的作家的一个小组所组成的……先锋派就应当是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先驱的现象……有人倾向于用“反对”、“决裂”这样的词来给先锋派下定义……先锋派的人是现存体系的反对者……他是现有东西的一个批评者,是现在的批评者——而不是它的辩护士。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先锋派,先锋派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先锋派”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和动态的概念。这一概念在中国,它的比喻性意义要大于它的实际意义。先锋派在广泛的意义上指那些文学艺术的前卫,为文学共同体的难解题活动充当前卫的实验者。 在中国,先锋派指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松散的写作群体。其共同特征是提倡回到文学本身,注重语言实验,注重作品的形式感,强调“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前期有徐星、刘索拉等人在作品中表现现代主义思潮,马原、余华、格非、苏童、孙甘露、叶兆言等人的出现将“先锋派”推到高潮。 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个群体,改变了很多人固定的观念。但进入9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后,这批作家中的大部分没有再拿出有分量的新作,许多人甚至彻底放弃了写作。 “先锋派”文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刘索拉、王朔、徐星创作的那一类小说,他们对于现实世界以及作为其基础的正统意识形态的反叛和颠覆,给人的震惊程度至今令人难忘。作为其逻辑上的继承者,由莫言、马原和残雪为代表的“先锋派”终于渐成气候,在小说的质感、观念和形式诸方面都显示了自己不俗的战绩。很明显,他们的价值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对是异质的,而先锋派作家也毫不掩饰他们对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仰慕之情。质而言之,“先锋派”文学的目的就是在西方文学中寻找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异质化资源”,这无疑为死气沉沉的“文革”后文学注入了一股清新可人的气息。 先锋文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独创性、反叛性与不可重复性,因此,真正的先锋是精神的先锋,是体现在作家审美理想中的自由、反抗、探索和创新的艺术表现,是作家与世俗潮流逆向而行的个人操守,是对人类命运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前景的不断发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