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壳虫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5
1、介壳虫的形态

  介壳虫的若虫和雌成虫,体微小,无翅,大多无足、触角和眼,树上常见到的是介壳,虫体在介壳下,介壳小的仅0.5毫米,较大的也仅5-10毫米,形态有近圆形、椭圆形等多种,介壳有红色蜡质,白色的棉花状,有的成糠粉状、绒状等。介壳群集固定枝、叶和果面上。雄成虫体微小,有翅、足、触角和眼,田间不易找到。

  2、介壳虫的防治

  2.1严格检查购入苗木,市场上购入的苗木要仔细检查,不购买有出苗,如已购入有大量虫的苗,应彻底淘汰或处理,名贵苗木或少量虫,也要将介壳虫彻底清除,不使带虫苗进入大棚温室,混入花圃内。

  2.2加强管理

  花木种植适当稀些,盆花摆放宜疏些,大棚、温室加强通风,以降低湿度,减少介壳虫,使花木健壮生长。冬季结合整枝,剪除出枝并及时处理,剪去病虫枝、弱枝和过密枝,利于通风降湿。

  枝干冬季刷白涂剂防蚧防冻,白涂剂用生石灰:硫磺粉:食盐以0.5:1:0.25的比例,加适量动物胶和水,使易涂刷而不会流掉为宜。家庭养小量盆花,用竹木片刮除介壳虫,或用手抹去,离开植物的介壳虫不会再上树危害。草履蚧若虫上树前,在树干基部涂一圈宽约20-30厘米的粘虫肢环,上树盛期每天上午涂肢一遍。粘虫胶用废机油、废柴油、棉油泥或蓖麻油加热熬煮,加入等量松香粉,边加边搅拌,待松香粉熔化后即可息火备用。

  2.3药剂防治

  因介壳虫有介壳保护,抵抗力强,虫体小且隐蔽,不易发现,繁殖快,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就会成灾,故应做好检查工作,达到一定虫口时就要防治。介壳虫对农药易产生抗药性,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不能多次连用同一种农药,施药方法有以下4种:

  2.3.1涂干

  有2种方法:⑴用刷子蘸农药直接涂在有虫的枝上,在休眠期涂95%蚧螨灵(机油)乳剂150-200倍,机油乳剂30-50倍,45%结晶石硫合剂50倍,松脂合剂8-10倍或涂桐油。⑵茎干先刮去表皮再涂药,在树干分枝处以下较直处,或离地面40-60厘米处,环状刮去一圈表皮,深度稍达韧皮部,见到绿色或白色即可,环宽8-10厘米,再用利刀纵割数刀,深达质部。或视树大小,胸径在4厘米以下的小树,在树干一侧刮环状宽3厘米,长10厘米;胸径5-8厘米,在树干二侧刮环,胸径更大的大树,以交错半环状刮成二个半环,胸径更大的大树,以交错半。

  环状刮成二个半环,二环间隔2-5厘米,环长与胸径相等或稍长,深度都达韧皮部。再用排刷蘸农药刷刮皮处,或在刮皮处包贴脱脂棉,药液滴于棉上使吸收。涂药处包以塑料薄膜,上下扎紧,以减少药剂损失。农药通过植物的输导组织,达到植物茎叶处而杀死害虫。所用农药只能有内吸作用的,有40%氧化乐果(对梅、桃、李等蔷薇科种植物会有药害),50%甲胺磷,10%吡虫啉等,每株树原药用量,中、小树2-3毫升,大树5毫升,农药稀释倍数,成年树或害虫大发生时5-10倍,一般20-30倍,或按胸径大小定药量,胸径每厘米用稀释液1.5-2升。本方法防治成虫和若虫效果都好还可兼治其它害虫,省药,减少环境污染和对天敌杀伤,但所用农药种类有限,只适用内吸杀虫剂。各种花木和害虫对农药敏感性不同,大量使用前应做试验。

  2.3.2注药

  用直径约1厘米的电钻头或尖头凿,在树干离地面30-50厘米处,或主干近第一分枝下方,对准大主枝打孔。胸径15厘米以下的树,可对称打2孔,胸径每增加7-12厘米加打1孔,孔间距横隔8-10厘米,均匀分布在主干不同方向,上下错开。孔稍偏下斜钻,与树干约成45度夹角,深达木质部,一般为主干直径的1/3,用废弃的医用注射器或吸管滴注药液,或塞入药片、药粉,立即用粘土或黄泥封口。每树用药量视树大小,常用原药2-3毫升或克,稀释5-10倍,夏季高温时就稀些。1个生长季可注药2-5次,每次间隔约1个月,同一孔注药数次后,可适当加深,以加速药液渗入,停药后用水泥堵塞孔。所用内吸剂种类、药量和本方法优缺点参考涂干方法。

  2.3.3喷雾

  效果较好的药剂种类,有机磷乳油有40%杀扑磷(速扑杀,可透过蜡质层,杀死介壳下的虫体),48%乐斯本(毒死蜱),40%水胺硫酸,50%杀螟松,50%马拉松,50%辛硫酸,50%二溴磷,50%三硫磷,25%奎硫磷,25%亚胺硫磷(爱士卡),30%异丙磷,还有80%敌敌畏和40%氧化乐果,但后2种乳油对梅、桃等蔷薇科植物易产生药害,引起落叶。以上这些乳油都稀释1000倍。如在各种有机磷药液中,加机油乳剂150倍,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菊酯类乳油有20%甲氰菊酯(灭扫利),2.5%溴氰菊酯,4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杀灭菊酯),都稀释2000-3000倍,10%高效氯氰菊酯(高效灭百可)2000倍,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1500-2000倍,菊酯与有机磷复配剂有25%菊乐合剂,20%菊杀乳剂2000-2500倍。阿维菌素类乳油有0.9%阿维虫清,1.8%阿维菌素,1.8%阿巴丁,1.8%爱福丁,1.8%害极灭,1.8%集琦虫螨克,都用3000-5000倍,1%7051杀虫素和1%灭虫灵3000倍,0.9%虫螨光1000倍。另外还有24%灭多威(万灵)水剂1000倍,10%吡虫啉5000倍,这2种药剂都有内吸作用,25%噻嗪酮(优乐得、灭幼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25%单甲脒水剂800-1000倍,25%蚧死净乳油800倍。兼治螨类的乳油有20%速螨酮(达螨酮、牵牛星),20%螨速净,15%达螨净,73%克螨特,都稀释2000-3000倍。植物性的融杀蚧螨粉剂,生长季用100-150倍,休眠期40-60倍,机油柴油乳剂休眠期50-100倍。机油或柴油乳剂,休眠期用50-100倍,也可涂干,在开花结果期和高温干旱期慎用。机油乳剂可现配现用,用46号机油95份,加乳化剂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配成。如与化学农药混用,机油乳剂100-500倍,加40%氧化乐果,或40%杀扑磷,或40%水胺硫酸等2500-3000倍。

  此外,中性洗衣粉3份,加敌敌畏或氧化乐果等有机磷乳油0.1份,加柴油1份,水50份,或洗衣粉3份,加柴油1份,水50份。松脂合剂休眠期用8-10倍喷或涂有虫枝干。

  喷雾是防治蚧类常用方法,所用农药种类较多,较方便,防治效果较好,但用非内吸性药剂,在隐蔽处或乔木离地较高处的蚧不易喷到农药,防治效果较差;其有效防治时间较短,只有在若虫盛孵期,最好是第一代若虫盛孵期,防治效果较好,如错过这个时期,防治效果就差,甚至无效。

  2.3.4根施

  在树周围细根最多处挖放射状沟或挖3-5个弧形沟,或没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地面挖1环沟,沟深15-20厘米,见到较多的细根即可,沟宽约10-20厘米,沟底要平。沟内均匀撒3%呋喃丹颗粒剂,或15%梯灭威(铁灭克)颗粒剂,用药量按树胸径而定,每厘米胸径针叶树为5-8克,阔叶树为3-5克,灌木按冠丛直径每20厘米施药3-5克。也可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每平方米施8-12克,成片花木可在株行间开沟,每667平方米施2.5-4千克。各药剂拌细干土50倍,以便施药均匀。盆花口径20厘米用药4-10克,挖沟或穴施入。施药后随即覆土,如土壤太干燥应浇水。还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每株用量按树胸径每厘米针叶树1.5-3千克,阔叶树1-2.5千克,灌木按树冠直径20厘米用1-2千克。盆花口径每20厘米0.3-0.5千克。另外,草履蚧越冬若虫将孵化出土前后,在树干基部土面喷施各种杀虫剂2-3次,每次间隔7-10天,有较好效果。根施法不伤天敌,环境污染较轻,用法较方便,但用药量大,在同样药量时效果较差,在近水源地不宜用。

  2.4保护和利用天敌

  介壳虫的天敌很多,捕食的有多种瓢虫、草蛉、食蚜蝇、花蝽等,寄生的有多种寄生蜂,这些天敌对控制蚧壳虫危害起较大作用,应尽量加以保护和利用。喷农药时,尽量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种类,不在天敌发生初盛期喷药;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施药方法,如注射、涂干和根施。必要时人工繁殖和引进天敌放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9
介壳虫
开放分类: 生物、自然科学、昆虫

介壳虫scale insect

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

盾介壳虫具有蜡腺,因此能分泌蜡质介壳,雌虫无眼,无脚,亦无触角。雄虫则具发达之脚,触角及翅,营孤雌或两性生殖,部分种类是重要害虫。通常是在植物之叶或茎上吸汁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盾介壳虫是介壳虫类中最大的科,雌雄都有扁平的卵形躯体,有腊质介壳,介壳形状因种而异。常见的外型有圆形、椭圆形、线形或牡蛎形。幼虫具短脚,幼龄可移动觅食,稍长则脚退化,营固着生活。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壳虫等。此外,介壳虫的分泌物还可引起煤烟病。

介壳虫是一类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体。雌虫无翅,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介壳虫是花卉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成虫、若虫以针状口器插入花卉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

介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营固定生活,即形成介壳。介壳虫抗药能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体内,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

常见种类:有吹绵蚧、樟蚌圆盾蚧、糠片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等6种。

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

加强植物检疫:在自然情况下,介壳虫活动性小,其自身传播扩散能力有限,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生产的发展,花卉交换、调运频繁,人为和远距离传播病虫害的机会日益增多。检疫工作规定花卉不带危险性病虫(含各种繁殖材料)方可运输。如发现病虫,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消灭,防止进一步传播扩散。

人工防治:在栽培花卉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枝条或叶片有介壳虫,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要求刷净、剪净、集中烧毁,切勿乱扔。

药剂防治:根据介壳虫的各种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药。因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500倍液,或255亚胺硫磷1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3000倍液,喷雾。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寄生盾蚧的金黄蚜小蜂、软蚧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等都是有效天敌,可以用来控制介壳虫的危害,应加以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花卉介壳虫的防治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为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受为害的花卉有米兰、茉莉、山茶、含笑等。防治的办法有:

①用白酒兑水,比例为1:2 。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 ℃ 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 月中浇一次,此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连续4 次见效。

② 用食醋(米醋)50 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的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

③ 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用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彻底杀灭掉,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为害,此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④ 用柴油、洗衣粉、水按 10:0.6:6 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 ,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 药液后,对米兰、金桔、苏铁上介壳虫仔细喷洒。一周后,介壳虫大部分由原来新鲜橙色变成干瘪状态,说明此法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第3个回答  2021-02-02

第4个回答  2019-03-01
介壳虫是山茶最常见的害虫,常群聚于枝、叶、蕾上。成虫、若虫专用口器插入山茶叶、枝组织中吸收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病害,危害极大。
介壳虫是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形。雌虫无翅,雄虫有一对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棍。介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即形成介壳,营固定生活。介壳虫抗药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
危害山茶的介壳虫主要有吹绵蚧、红蜡蚧和糠片蚧。
吹绵蚧:雌成虫体长5~7毫米,椭圆形,橙红色。雄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橘红色。卵长椭圆形,初产时橙黄色,后变为橘红。
红蜡蚧:雌成虫体长1.5~5毫米,扁圆形,紫红色。背面隆起,覆盖一层白色蜡质介壳。雄成虫体长约1毫米,介壳较小,半透明。卵椭圆形,初产时浅黄色,孵化时紫红色。
糠片蚧:雌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圆形或椭圆形,紫红色。介壳长1毫米左右,长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雄成虫淡紫色,介壳细长,灰白色。卵椭圆形或长卵形,淡紫色。
吹绵蚧和红蜡蚧寄生于山茶叶柄和小枝上吸收树液。糠片蚧常黏附在顶梢新芽或叶子正反面,在叶芽片表皮中吸取养分。它们用口器插入枝叶吸取树液,造成枝叶枯黄,还排出较多糖液和蜡质,容易使山茶并发叶片呈灰黑色的煤烟病,严重的会造成整株山茶死亡。
吹绵蚧和糠片蚧一年繁殖2~3代,以受精成虫或介壳下的卵在枝叶上越冬。4月下旬生第1代若虫。孵化出的若虫群聚于叶背、嫩梢上危害。第2代在7~8月间移向花蕾、枝干。第3代,糠片蚧生于9月间,吹绵蚧生于10月间。红蜡蚧每年只繁殖一代,5月下旬开始孵化,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若虫群聚在嫩枝上危害。雄成虫8月中旬开始出现,并在叶片上危害。雌成虫多在枝干上危害,11月受精并爬到枝条上越冬。
防治方法:
(1)在介壳虫孵化初期,蜡质介壳未形成前,用40%氧化乐果乳剂加水1200倍稀释,喷洒于山茶枝叶正反面,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喷药要均匀。如果介壳已经形成,喷药难以见效。
(2)介壳已形成,可以用软刷刷除,用手指捏死,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集中烧毁。
(3)可用白酒、醋液、尿液治介壳虫。尿液要存放半月,待其腐熟后使用。60度左右的白酒加2倍清水混合使用。用棉花球蘸白酒、醋液内浸透,涂在叶片及枝条的介壳虫上,效果也很好。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