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国时期秦国没有商鞅,秦国能统一天下吗?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随着时代发展,原本处在西边偏僻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直接变强大了,一度成为了诸侯们最大的威胁;而赵、韩、魏多次联军伐秦均以失败告终;到了这个地步,秦国已经成为巨无霸一样的存在,而六国人心也随着强秦的崛起和团结到了一起,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诸国对抗一国的合纵连横。

为什么叫合纵连横呢?那是因为秦国已经一统西方,而六国占据着东方的土地,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所以称之为合纵;秦国和六国是自西而东横向,所以叫连横;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合纵就是联合弱国共同抵制强国;连横就是联合强国制衡第三国;当然战国时代的合纵和连横大多都是针对秦国的,例如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攻秦,张仪游说六国联合秦国制衡其他国家;那么合纵连横究竟怎么样针对秦国呢?合纵连横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呢?我们来看看合纵连横的由来:

战国时代,平衡状态被打破,由此产生合纵连横的邦交策略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频繁,到了战国时期,剩下七雄并立,战国初期七国实力相当,彼此你来我往,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一口吞掉某个国家,而到了战国中期阶段,远在西方的秦国的军事、经济、政治、农业实力完全超越诸国,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战国中期,原本合纵连横是对抗齐、秦两国,齐国是东方强国,具有强悍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秦国就不用介绍了,最开始的合纵连横是赵、韩、魏对抗秦,楚、燕、赵对抗齐;在这个时候,提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们是最活跃的政治家。

而合纵连横也是变化来变化去,某一段时期,合纵主要对付齐国,某个时期又重点对付秦国,或者联合秦国对付楚国,联合楚国对付秦国,这种变化的战略方向非常的灵活,所以也称之为战国时期最为飘逸灵活的战略。

合纵连横是一种邦交手段,政治技巧

到了中期末阶段,合纵连横在张仪、苏秦、公孙衍的游说下,开始联合东方六国制裁秦国,而明面上是制裁秦国,背地里六国彼此心怀鬼胎,比如六国联军伐秦,韩国、魏国、齐国就偷偷派遣使者去秦国示好,以求能够偏安一隅。

而秦国稍微忌惮齐国,就与齐国联合,同时通过连横的手段把六国逐个击破,其实六国联军如果团结一心是可以打败强秦的,可惜的是六国彼此之间从未真正地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合纵连横也可以说是一种外交手段,一种政治技巧,其中蕴含了狐假虎威的感觉。

比如:魏国一直被楚国和齐国威胁欺负,自身实力又差,魏国的相国张仪就劝说魏王:“我们可以假借联合秦国,借助秦国的威名来让诸侯不敢欺负我们。”张仪的计策就是让魏国向秦国低头,不过魏王就是一个榆木脑袋,死活不干,这就有了秦国带兵进攻魏国,而楚国、齐国不帮魏国,由此可见合纵连横的成功首先得需要领导阶层的全力支持。

合纵成功次数不多,第一次勉强成功的合纵

那么合纵策略一直就没有成功过吗?并不是,在公孙衍的努力下,六国联军联合对抗秦国,以赵国为前线,六国全部带兵参加,可以说这是合纵之术第一次见到最大的效果,六国联军浩浩荡荡的进攻函谷关,不过秦国的连横之术玩得贼溜,还没到函谷关,六国联军就彼此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当前锋攻打秦国。

秦国函谷关上的守将看着乱作一团的联军,直接汇报给秦王,秦王直接派兵打出去,六国被击败,所以合纵成功的关键不仅是领导的支持,还得是领导之间团结互助的完全信任才可以成功;六国的失败彼此之间也是清楚得很,班师回朝后,六国的使节还一个个战后跑去秦国示好,就这样的联合从一开始就被秦王笑掉大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根本不可能。因为秦国没有经过变法之前,国家实力弱小,根本不可能统一六国。
第2个回答  2020-12-13
我个人觉得如果秦国时期没有商鞅,那么秦国就不能统一天下了,因为通过了商鞅治法,才找来了那么多强壮的兵力让秦国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一统天下。
第3个回答  2020-12-13
我觉得就算没有商鞅也能统一天下,因为统一天下主要靠秦始皇的雄才谋略,没有商鞅也能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