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何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7

“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这句俗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在解释这句俗语之前,咱们还得把婆家和亲家是什么意思讲个明白。

其实婆家和亲家是相对的两个概念,不是绝对的,以女性为参照物,她要嫁过去的人家就叫婆家,相对于婆家而言,自己这边就被叫做亲家。

所谓的婆家上门大似天是什么意思呢?在过去的封建 社会 ,女性没有什么地位, 社会 上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如果男方主动上门提亲,那自己家简直就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

男方家里要来人了,自己家肯定是要隆重迎接,黄土垫道,净水洗屋,房前房后整饬得干净一新,就好比是迎接皇帝一样。等到男方家里人一来,摆出水果点心,瓜果梨桃,然后恭恭敬敬坐在那里,听男方家里人说话。

男方来是要提亲的,而且准备好了所有的事项,从提亲到成亲,从酒席到彩礼,一项项一列列全部呈现给女方家里看。女方家只有听的份,不能表示反对,如果实在是觉得其中某些条件有些苛刻,可以大着胆子提一提,同意不同意修改还得看男方家人的脸色。

这就是婆家上门大似天,缘于过去女性地位极低,女性无法养活自己,必须依靠男性,所以男性的选择余地极大。你不愿意来,自然有愿意来的人,你愿意一直守着不出嫁,我们也没有意见,女性没有办法,只能是委屈求全。

相对于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那就不值钱了。亲家登门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女儿犯了错,需要大人来道歉,二是家里实在是遇到了困难,需要婆家来帮忙。亲家登门可没有好茶好酒招待,甚至连个座都没有,就站在厅堂里说,说完赶紧走人。

亲家说话还不能大声,毕恭毕敬,说完了事得看婆家人的脸色,好一点的,人家看在儿媳妇的面子上,给你帮帮忙,你得记婆家一辈子的好。不好一点的,找个理由说办不了,亲家就得灰溜溜地走人,还不能发脾气,更不能记仇。

因为女儿在人家家里呢,这万一婆家人要是不高兴了,再给女儿小鞋穿,女儿以后的日子就别过了。可怜呀!这就是旧时农村的现状,但是这已经成为过去式了,现在呢,情况完全翻转过来了。现在是有女孩的家庭开始当家作主了,有选择余地了,因为整个 社会 男多女少呀。

男孩子多,女孩子少,女方家里的选择余地就大了,女方家里对待婆家人就不客气了。开口就是多少多少彩礼,房子车子备好,没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你连门都不要进,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说吧。女儿一旦嫁进男方,如今也真的是翻了身了,家务不做,孩子不带,在家里就像个女王一样,享受生活每一天。

男人要赚钱,还得做家务,很多农村老人都不理解,如今这是怎么了?原来应该趾高气扬的婆家如今为什么要低下高昂的头呢?其实这都是自己造下的孽,谁要他们当初一心一意要儿子,导致现在男孩子比女孩子多出几千万,使得自己选择的余地被大大压缩了呢?

旧时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成婚易,有钱男人可以娶三妻女妾,男女极不平等,也造就了许夕连一带的不平等。女嫁到男家,称为婆家,婆家人(主要指家公家婆)到娘家登门拜访大似天,要当贵客上客敬。何为?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贵女贱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在作怪。娘家人父母不把婆家人招待好,当天大事看待,尊重敬重,怕女儿在婆家更被小看,抬不起头,被虐待刁难。所以形成了“婆家上门大似天”的习惯。

但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今强调男女平等,且男多女少,娶妻不易了,男多女稀,物以稀为贵,成了男贱女贵。男方父母登女方亲家不值钱,被刁难戏弄了,而女方父母登男方亲家门却大似天,贵似王候了。亲家男女不同,因时代不同,境况改变,贵贱也易位了。女方父母登临,再不好好招待,生怕怠慢了而坏了婚姻大事,那损失就大了。所以,现今多变成女方父母亲人来访变成大似天了。男女亲家贵贱易位了。

哈哈,农村俗语人俗礼不俗,隐藏着许许多多人生哲理,俗语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俗语虽说不能适应当今 社会 ,但细细品味,奥妙确实高深莫测。

俗语"婆家登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到底什么意思呢?

婆家登门大似天

婆家登门大似天,在过去封建 社会 ,婆婆那可是皇太后,得罪不了。妇女所谓的三从四德,道德礼仪,在家从父母,出嫁从夫,十年媳妇熬成婆。婆家也就是闺女出嫁后的家,婆家登门,那是媳妇的荣幸,一点待慢不得。一是闺女在婆家全丈婆婆罩着,二是闺女有什么不到位还指望婆婆能一手遮天,高高手过去。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生活和睦幸福离不开婆家,是一脉相连的。

婆家登门大似天,在过去还是行得通的,如今婆婆不值钱了,媳妇是天,婆婆是地,娶了媳妇如果不忘了娘那就Ok了。 社会 的改革,尊老爱幼还是不能丢失的,婆媳关系也是家和万事兴的关键。很多婆婆无比感叹!为了儿子的幸福,做牛做马也心甘,管她是天还是地,这要家庭和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聋作哑全是为了这个家。

亲家登门不值钱

常言"亲家登门,不是想钱就是想人"。亲家就是两家孩子结联姻之好,两家结为亲家。人们常说:"做了亲,换了心"。"不是一家人,不登一家门"。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可亲家在古往今来就是没有血缘关系而结合成亲戚关系。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亲家还是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不要动不动上门为难儿女,这样也让人家瞅不起的。礼上往来注重的你来我往,人家不待见你,你热脸何必贴人家冷屁股。只要儿女过得幸福,也不必操那闲心。

很多人都说"婆婆登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意思反了,笔者认为一点没有反,敬人者人敬之。婆婆也是媳妇的妈,感恩婆婆,就是为了自家闺女铺好幸福之路。亲家登门不值钱,古往今来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去操那门子闲心,无事不登三宝殿,你来我往,亲家亲家亲热才是一家,人家对你不冷不热,何必去笑脸相迎呢?真的是一文不值吗?儿女的脸面何存?

这俗语是癔造的,没有任何意思。

婆婆家上门看是为了什么事,但不论什么事情,她们去媳妇的娘家,大部分都是求人家或说事情,有些时候是低声下气的,怎么能和大似天联系在一起?

亲家登门去闺女家不值钱,这话正好说反,这样的亲戚才是贵客,是女婿女儿家的座上宾,女婿家一点也不敢怠慢。不但招待高规格,而且还要找有头有脸之人相陪。

所以这样的俗话没有什么道理。

这话你说反了,是亲家上门大如天,婆家蹬门不值钱,我们这里就是这么说的,因为儿媳的娘家人来了,婆婆忙里忙外做一大桌子菜,但是有几个婆婆到亲家去吃饭的,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在转变了,现在大部分亲家关系都很好,你就不在乎你去我家我去你家了

见识少,没听过这种俗语,为什么婆家上门就大似天?都是孩子的父母,当互相敬重,同意是亲戚,不同意就是陌生人。把婆家当天,婆家能干啥?能挡房顶漏雨?还是能给娘家普降甘霖,让娘家父母老有所依?没一点用处哪里像天?有天的胸怀吗?天生万物,天养万物,有天的胸怀也只是敬重你。也谈不上大似天。自视大似天,只是自高自大而已

“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 乍看这句俗语有点前后矛盾,“婆家”和“亲家”不是一个意思吗?

所谓的“亲家”就是儿女双方父母的互称,男的互称“亲家公”,女的互称“亲家母”。

这句俗语为了区分“亲家”一词,于是采用了“婆家”和“亲家”两种称呼。

俗语中的“婆家”指的是出嫁女儿的公婆登门拜访,这时女儿的父母要热情招待。

“大似天”是指女方的父母对这件事很重视。

这里面难道仅仅是热情好客吗?

我们都知道,女儿出嫁后就成了人家的人,过去女人都遵守“三从四德”的传统观念,即“女孩子小时从父,嫁后从夫,夫死从子”。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为了使女儿在夫家不受气,有一定的地位,当亲家登门拜访的时候,女儿的父母自然热情招待,也可以看成是娘家人帮助女儿提高在婆家的地位, 敬人者自敬

假如是儿媳妇的父母登门拜访,对方和男方的父母也属于亲家关系,这时候男方父母不欢迎对方,也就是 “登门不值钱” 。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面有几个原因:一是如果热情招待对方,无形之中提高了儿媳妇在家中的地位。

在古代儿媳妇是没有地位的,一家都是公婆说了算,这和现在有点儿不同。

现在是公婆哄着儿媳妇儿,儿媳妇在家的地位很高。

过去则不然,古代是打压这种风气的,古人讲究“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也就是老有老的样,小有小的样。基于这种想法,男方父母就会冷淡亲家,做样子给儿媳妇看。

第二就是亲家上门没好事,不是给女儿要东西,就是数落女婿。

一家之主岂能容忍亲家染指自己的家庭,你的女儿出嫁了就应该听夫家的话。“娶来的媳妇儿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轮不到你们两个来教训。

这时亲家来访,被看作是侵犯主家的权力和权威,也可以看作是“ 一山不容二虎 ”的意思。双方都想表现出强势,男方父母表现出鄙夷不屑的样子,努力维护自己的权势,最低在气势上保持绝对的优势

因此这样的亲家关系在民间往来很少。

不过随着 社会 的发展,男女平等改变了这一切,新的人际关系取代了陈腐的观念,双方父母都会平等相待。

我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我和我的亲家公,亲家母经常在一起吃饭喝酒谈天说地,彼此很和睦。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没那么多的讲究?

文/秉烛读春秋

这都是过去的观念。

在古代,女人的地位很低。因此,就有了“小媳妇”的说法。一般情况下,古代的媳妇都需要每天给公婆请安,都需要极小心的伺候老公。如果哪一点“礼数”没有做到,轻则遭到公婆或丈夫的斥责;重则就有可能挨打。因此,在古代的媳妇都是很难当的。

正因为如此,媳妇的爹妈为了免使自己的闺女在婆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便处处给婆家“陪着小心”,生怕招惹了闺女的公婆,从而使公婆迁怒于自己的闺女而使闺女受气。

但作为亲家来说,如果到了媳妇的娘家,则会倍受“尊崇”,媳妇的娘家人是不敢随便“造次”的。否则,自己的闺女就有可能成为“出气筒”或“替罪羊”而遭受不公的待遇。其实,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这样。

不过,这句俗语到了现代 社会 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意义。因为,现在的妇女地位都提高了,大部分都成为了家庭中“地位最高”的“主人”。天天“陪着小心”的基本上是公婆和丈夫,就根本不存在俗语中所说的情况了。

不过,老胡认为:应该尊崇男人平等的思想观念。应该将家庭中男人的地位适当提高,不能使“大男子”一下子变成了“小男人”,从而使公婆也很难在媳妇面前“抬起头来”。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部分女士不乐意。其实,如果想得开的话,没有什么不乐意的。因为你总有一天也会成为婆婆,你也不希望将来在媳妇面前变得“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所以,做为今日媳妇的你,应该为你的儿女做出表率,尽力抬高公婆和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免儿女学会了你的“不良习气”,从而为你的将来埋下“祸根”。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农村的这句俗语都是“过去时”,而不是“现在时”,是一种过时的观念。因此,不要再把这句俗语挂在嘴边,以免给人以“不合时宜”的印象。

农村俗语:“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这是什么意思?

好像这句俗语说反了?而我们这里流行的俗语是“ 亲家上门大似天,婆家登门不值钱”。 这其中意思是说,亲家上门的时候对于婆家是隆重的,而婆家登门时候是有求于亲家的,自然是不值钱了。

但是来说,老祖宗留下的俗语是博大精深的,即存在就有道理。而上面这句俗语 “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 自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自然是有他的的道理的, 因此来说这句俗语并没有说反,只是适合于古代的封建 社会 ,也是千百年来沿袭的风俗习惯。 至于这句俗语怎么解释,我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首先了解一下农村俗语:“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的意思:

而这句俗语也是很好解释的,也是古代老祖宗留下的俗语。而在古代的时候,古人提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特别是这里的“夫为妻纲”,丈夫是要给妻子指定规则的,不许妻子这样做、更不许妻子那样去做,要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行。

因此在古时候,男女之间则是很不平等的,在“男尊女卑”的古代 社会 下,只有妻子只有相夫教子,才会是一个好的妻子。 但是这妻子自嫁到丈夫的家里就能享福了吗,非也非也!

在古代,妻子遇到疼爱自己的丈夫还好,如果遇到一个脾气不好的丈夫,以及有封建教条的婆婆,那么这妻子在以后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了。而俗语“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自然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在古代的封建 社会 下,这句俗语“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其意思自然也是很明了了,是说:

平常的时候婆亲两家自然是不来往的,如果来往必然有事情发生,而这事情就算是婆家的不是,他们认为这也是媳妇的不是,因为这是古代的封建 社会 的思想。

“婆家上门大似天”的意思: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而婆家到亲家来自然也是有要事来处理的,更不是去求和,去兴师问罪的情况倒是比较多 。比如这媳妇又在婆家做错了什么事情,不好好伺候男人、不守妇道等等,反正这婆家都是一副有理的模样。

而这时候,亲家对婆家的到来除了双手欢迎以外,其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不安。他们怕自己的女儿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而让娘家人丢脸,特别是当婆家休书一放后,让娘家人也是抬不起头来,丢尽了脸面。 因此在期间,亲家除了好酒好菜招待婆家之外,还要时时的听婆家的说话,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这句俗语“婆家上门大似天”!

亲家登门不值钱”的意思:

同理,也是这样的,在古时候娘家的地位是很低的,不管娘家有没有钱。而当亲家如婆家登门的时候,也是有要紧的事情处理的。比如这女儿又在婆家惹下了什么祸端,不上婆婆家省心啊等事情。

而这些事情虽然是小事,倒是在封建 社会 的思想下,这女儿做错了小事,也就是当大事来处理,因为只有这样,古时候的丈夫才能有根有据的束缚女人。 所以来说,当亲家到婆家登门的时候,除了赔礼道歉,就是有求于婆家,而也就应承了些句俗话“亲家登门不值钱”。而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 社会 的那种“男尊女卑”制度下造成的。

那么农村俗语:“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适用于现代吗:

笔者认为,刚开始的时候我已经说过,这句俗语用于现代就成了“ 亲家上门大似天,婆家登门不值钱” 。而这和原来的俗语是相反的,自然这亲婆两家在对待这个问题上也是互相换位了,就好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样: 亲家去婆家登门的时候就像是兴师问罪,对婆家总是咄咄逼人。而婆家去亲家的时候,大礼物小礼物不断,总是低声下气的让儿子给媳妇赔不是,就算是媳妇做的不对,在婆家嘴里也是对的。而儿子也像傀儡一样,进入丈母娘家以后,除了哀求就是挨批。

而造成这样的情况也是有原因的:由于一些特殊情况造成,很多男人在娶妻的时候彩礼从“万里挑一”,也变成了“一动一不动”,但是这样彩礼还是要增加的,谁让现在女人能顶半边天呢。 因此来说,古时候的这句俗语“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拿到现在来说自然是不适用的。

综上所述:

一些俗语能应用到古代,但是到现代来说自然不实用了。就像这句俗语“婆家上门大似天,亲家登门不值钱”一样,如果把它照搬过来,用到当今的话,估计如果男方不是有很大财力,必定是要吃瘪的。因此来说,一些俗语虽然说有道理,可是不适合现代的发展。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婆家掏高价把你娶回来,你就成了婆家的人。在未出嫁前,婆家人上门是送钱的,自然笑脸相迎。女方家上门是要钱的,自然不是太欢迎。是这个意思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