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的北京城,这些老照片值得收藏

如题所述


上图为天安门,其实它本来不叫这个名字,它叫承天门。

1417年,明永乐15年,承天门由江苏苏州府蒯祥设计建造,由五座木牌坊构成。1456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烧毁。

1465年,蒯祥重新设计和建造承天门,由原来的木质牌坊式改建成砖瓦宫殿,1644年,李自成一把火又把它烧了。

1651年,顺治帝下令在承天门原址上重新修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老照片#

也就是我们照片中这样的外形。

老北京旧城,有这样的说法,“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内城九门指的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而皇城四门指的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在老北京,有上九流和下九流之说。

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做工”、六“庄田”、七“馋”、八“懒”、九“耍钱”。

下九流则是“一流“勤行”、二流“艺”、三流“鹌鹑”、四流“猴”、五“修脚”、六“剃头”、七“春”、八“典”、九“吹手”。而这些民间艺人则属于下九流

在满清那些时间里,八旗子弟享有有特权,他们不仅定期有旗饷拿,清廷还给他们发粮食,所以旗人不事生产,也被严禁从事工商、贸易等等行业。

即使在清亡后,民国的《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还规定,“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

但实际上这些旗人几乎全部遇到了生活贫困的问题,并且越来越难。因为旗饷慢慢取消了,粮食也早不发了。

1920年时,很多旗人沦落到要饭的地步,并且是数十万旗人,成群结队去要饭。

1920年时,老北京城中几乎全是四合院,有诗道: “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里“百万家”便是老百姓居住的四合院。

这要是留到今天,北京城里人个顶个的都是亿元户啊!

不敢想,不敢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