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是叫永什么?是十几阿哥?

最好不要是永琰噢!!!

嘉庆皇帝原名叫永琰,后改名为颙琰[yóng yǎn],清朝第七位皇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个儿子,也就是十五阿哥。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

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

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

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历”)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

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5

嘉庆皇帝,即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拓展资料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5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弘历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

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

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庙号清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爱新觉罗·颙琰生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颙琰自六岁学于兵部侍郎奉宽,从工部侍郎谢墉学今体诗。颙琰七岁的时候,到盘山行殿拜谒孝圣宪皇后,当时就很受乾隆帝的宠爱。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

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颙琰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嘉庆皇帝在乾隆众多皇子中排行第十五位,要不是机缘巧合,恐怕皇位终究不会属于他。深谙权道、老辣持重的乾隆皇帝把他立为太子二十多年秘而不宣,直到晚年的时候,才把皇位恋恋不舍地禅让给了他,自己做起了权名一手抓的太上皇。嘉庆帝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立为太子,它既克勤克俭有担惊受怕的奔走在那条通往皇位的崎岖的道路上。
前半生一直生活在乾隆犀利目光下的嘉庆,虽然受到正规严格的教育,却没有像他的祖宗们那样在疆场受过血与火的洗礼;也没有像顺治、康熙诸帝那样幼年便在与王公大臣周旋中磨练政治斗争的能力;他甚至都没有像雍正帝那样有过兄弟相残而靠阴险手段登上皇帝宝座的体验。把这样一个“品行端方”、恭谨勤奋的好人,放到那个烫屁股的皇帝宝座上,去体验那种独特的烈火油烹滋味,也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了。
嘉庆登基以后,大清王朝表面上还延续着一片歌舞升平的“康乾盛世”,但实际上就像被虫蛀空的苹果,吏治败坏,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民间起义此起彼落。嘉庆接手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此时,大清王朝急迫地需要一个雷厉风行而头脑睿智的君王。嘉庆帝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自己能担当此重任,把大清王朝几代先皇的奋斗成果发扬光大。
乾隆死后不久,嘉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掉了和珅及其党羽,令满朝文武为之一振,政局也一度好转,大有中兴之势。可惜的是,嘉庆一直在乾隆皇帝的耀眼光环下生活,养成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因此,对弊政多是惩而不杀、戒而不绝,直到他死前,吏治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整饬。嘉庆帝亲政后采取的一些措施,虽然对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他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的中衰之势。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地背着治国无方而导致国势中衰的黑锅,猝死于避暑山庄,带着满腹遗憾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15
叫永琰,第十五阿哥。
第4个回答  2013-06-28
14阿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