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的各个名称

求所有的头发的称呼,像“青丝”之类的,是用来形容女生的

云鬓、青丝、乌发等。

1、云鬓

云鬓(yún bìn),形容妇女浓黑而柔美的鬓发,泛指头发。

北朝佚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古辞》:“当窗理云鬓,挂镜帖花黄。”

译文: 当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2、喻指黑发(青,上古的时候指黑色。

周朝先秦诸子《尚书》中的《禺贡》篇中说:“厥土青黎。”

译文:那里的土是黑色的。

后来,人们就用“青丝”比喻头发,也就是黑头发。

扩展资料:

头发的简单护理:

(1)洗发护发。在洗发时挑选质量较好的(碱性低的)洗发水洗发,然后用护发素加以维护,以保持头发质地柔软,疏松亮光,添加发花的结实性。

(2)定时焗油。每隔一个月最佳对头发做一次焗油保养,在焗油保养时将焗油膏均匀抹在头发上,并使发花坚持疏松天然状况,

(3)烫染分隔。烫发、染发最佳不要一起进行,由于烫发剂和染发剂都富含较多的化学成分,两层损伤,对头发损伤更大。在非染不行的情况下,将染发剂倒在头发上用手悄悄搓弄,切勿用梳子重复整理头发。

(4)时刻距离。对新烫的发型不满意,有人会重烫一次或需求发型师帮她康复原样,这样对头发的损伤极大。若实在想重来一次,两次烫发的时刻最佳距离半个月以上;而初次烫发的人,烫发时刻应尽能够缩短,一起与第2次烫发的时刻间隔半年以上为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头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1
童年到老年的各年龄段在我国古代都有特定的称谓,这些雅称符合古代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貌特征及身体状况,形象贴切,如今品味起来依然令人口内生津满脑留香,别有一番感受.

童年,古代称之为总角.<诗经.齐风.甫田>中形象的做了注解,“总角, 兮”,角,就是指小发髻; 是指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礼记.内则≥中把儿童解释为“拂髦,总角”,意思是把儿童额前的短发扎起来称为总角.东晋著名经济学家郑玄为总角做了注释,“总角,收发结之”.由此可见,总角是古代儿童特有的发型装扮,童年正是天真无邪浪漫快乐的季节.因此古人把童年时代称之为“总角”.

青年 青年是指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
古代男子长到十五六岁至二十岁的时候,被称为“束发”.这个年龄,男孩子都要“系结头发”,代表男孩即将成人.明代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句子,即说明他到十五六岁时就扎起头发在轩中发奋图强了.

女子十五岁,古代称之为及笄.笄,是指古代盘头发的一种簪子.在古代,女子十五岁的时候就必须把头发盘成特有的发髻,用笄扎住,表示已经到出嫁的年龄.≤礼记.内则≥中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就是这个道理.

男子二十岁称之为弱冠.弱,指年少;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戴“冠礼”,表示男子已经成人,同女子“及笄”之礼相同.“弱冠”一词源于≤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故用此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古代诗人左思的≤咏史诗≥中有“弱冠弄柔翰,单荤观群书≥的诗句,表达了二十岁的年轻人风流潇洒,勤勉好学的态度.

三十岁 古代称之为而立,我们常说的“三十而立”是也,语出≤论语.为政≥篇.后人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大概是说,人活到三十岁就到了应该做出成绩,事业有成的年龄吧.
四十岁 古代称为不惑.何谓不惑?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四十岁正是能够明辨是非,有自己思想和主见的年龄.“不惑”出自于≤论语.为政≥“四十不惑”一句,后来便用作了四十岁的代称.

五十岁为知命,命指天命.≤论语.为政≥中说“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说,到五十岁才懂得了命运是上天注定的,人不能改变了.潘岳的≤闲居赋序≥中“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阶”一句就有“知命”一词.

六十岁 古代称之为花甲,花甲是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的,从甲子起60年为一周.≤唐诗纪事≥卷六十六中就有“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的诗句.

七十岁 古代人称之为古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曲江≥诗中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句子,于是,后人就渐渐的用古稀代表七十岁.

八九十岁古人称之为“耄耋”(音 冒碟),是衰老的意思.≤礼记.曲礼上≥说“八十九十曰耄”,≤诗经.秦风.车邻≥文中有“逝者其耋”,“毛传”注释说“八十为耋”.
第2个回答  2013-07-01
三千烦恼丝,绾青丝
第3个回答  2017-12-09
前面的叫刘海,耳朵旁边的叫鬓发、刘海与鬓发连接的地方叫鬓角、后面的直发、燕尾
第4个回答  2013-07-01
乌黑靓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