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营业执照经营怎么处罚

如题所述

无营业执照经营的处罚如下:

从事无照经营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明知属于无照经营而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场所,或者提供运输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以下不属于无照经营情况:

1、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 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

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从事无须取得许可或者办理注册登记的经营活动。

对于没有营业执照经营的举报方法:

直接到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举报。也可拨打消费者申诉电话12315。

根据《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查处部门举报无证无照经营。查处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并安排人员受理举报,依法予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查处部门应当告知处理结果,并为举报人保密。

查处部门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应当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具备办理证照的法定条件、经营者有继续经营意愿的,应当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证照。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隶属本办法限定的无照经营做法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要求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做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金。

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胁迫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做法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要求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金。

营业执照办理流程:

1、核准名称

时间:1—3个工作日

操作:确定公司类型、名字、注册资本、股东及出资比例后,可以去工商局现场或线上提交核名申请。

结果:核名通过,失败则需重新核名。

2、提交资料

时间:5—15个工作日

核名通过后,确认地址信息、高管信息、经营范围,在线提交预申请。在线预审通过之后,按照预约时间去工商局递交申请材料。

结果:收到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

3、领取执照

时间:预约当天

操作:携带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办理人身份证原件,到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正、副本。

结果:领取营业执照。

注册营业执照需要注意的是:

1、公司名称核准通过后准备好各类表格、申请书、证件、证明等相关资料(材料下载可以通过中讯财务网站下载或咨询获取)。

2、所有材料准备好由相关当事人亲笔签字盖章,签字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字迹工整。

3、将所有注册公司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后提交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注册登记窗口的办理登记人员。

4、办理营业执照(如经营项目有涉及许可审批的需要按照许可审批要求办理登记)。

5、领取营业执照核对营业执照信息是否正确。

6、看让提醒其他需要提前准备的信息:如果成立的公司有特殊要求需要验资报告的,需要拿到名称核准通知书后到银行开设验资账户,然后把注册资本以投资款的形式存进银行,并索取对账单、进账单、询证函等,然后出具验资报告。

7、工商登记方式:

(1)公司注册登记方式:通过网上登记注册系统提交相关资料,然后审核通过后领取营业执照

(2)公司注册登记方式:准备好以上需要提交的材料后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办事窗口申请公司注册登记办理。

8、工商登记时间:根据每个区域及审核人员等的不同,时间从1天到10天的都有(有时候当场就可以领取),一般时间为3—5天左右。

9、工商登记注意事项:办理公司注册登记容易出现材料错误、签字错误、经营范围填写不规范、身份证有效期过期、注册场地有问题等相关问题、为节省大家的时间、请务必多检查、多咨询、自己没时间去办理的可以委托创业伙伴专业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第四十三条

未经设立登记从事经营活动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关闭停业,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

第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统称查处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密切协同配合,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发现不属于本部门查处职责的无证无照经营,应当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第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查处部门举报无证无照经营。

查处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并安排人员受理举报,依法予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查处部门应当告知处理结果,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十条

查处部门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应当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具备办理证照的法定条件、经营者有继续经营意愿的,应当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证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