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内容

如题所述

(一)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文学、历史、公共关系、哲学、经济学、法律学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理论知识和素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有道德,有思想,对社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具备工科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
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础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应用领域和前景。
(三)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及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普通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地质学基础,并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技能,建立地学思维观。
(四)掌握水文学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具备水文学、环境科学相关知识基础,掌握水力学、水文学、污水处理、环境学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知识,培养水文及环境监测评价的基本能力。
(五)系统掌握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的理论及工作方法
系统掌握水文地质学基础、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污染原理及防治、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土力学与土质学、工程地质学概论、岩土工程勘察、环境地质学等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具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评价的基本能力。
(六)具备综合防灾减灾意识及能力
了解全球自然灾害现状及防灾减灾体系研究发展趋势,掌握地震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增强综合防灾减灾意识,具备开展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 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基础、地下水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水文学原理及水文测验;
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矿物岩石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力学、水力学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水文与工程地质勘查技术、地下水水质模拟基础及应用地质灾害与防治、GIS原理与应用(专业选修)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本专业的必修集中实践课,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该实习在了解北京市区域地层形成演化的基础上,以周边历史地震与断裂、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为线索,通过认识了解断裂带、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基本特征;山前倾斜平原蓄水地貌等地质、水文地质现象;调水蓄水、取水工程及地震地下流体观测项目、设备、观测环境,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拓宽学生专业思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初步建立学生地学思维观、方法论的目的。
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本专业的必修集中实践课,实习主要内容为认识三大岩类及其区分方法,认识常见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产出状态与分布特征;初步建立地层层序、地层系统及地质年代的概念;认识褶皱、断裂构造现象及其特征;掌握一般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方法与要求,熟练使用罗盘测定方位与测量地层产状要素的方法;通过野外地质实测剖面、野外填图等手段学会野外地质测绘,以达到系统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夯实地质基础的目的。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本专业的必修集中实践课,主要内容包括校内抽水试验及秦皇岛生产实习两部分。抽水试验部分要求完成统测地下水位、进行抽水试验,观测流量、水位、水温,现场记录整理数据,熟练掌握抽水试验步骤及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秦皇岛生产实习由水文地质路线实习及水文地质调查和填图两部分内容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的形成、赋存及变化特征、地表水主要水文特征及其计算方法及野外水文地质现场调查的方法、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独立完成水文地质填图、水资源及水环境调查工作。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是本专业的必修集中实践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运用、提炼并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习的方式包括生产单位集中实习或校内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实习进一步加深对水文地质工作方法与原理的理解,学会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管理与保护,学会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与防治方法,学会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数据的分析与综合处理等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工作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该专业从业适应面广,可在国土资源、水利、城建、环保、煤炭、冶金、交通等部门的相关单位(如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电力设计研究院、煤炭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地热开发设计院及各种工程施工单位等)以及中外合资企业、教育部门、部队的相关领域从事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科研、教学、管理、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等研究生专业继续深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