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 什么扛过枪。什么放过羊...... 那句话怎么说

如题所述

这是句顺口溜:逃过荒,放过羊,当过兵,扛过枪,赶过马车,运过粮,砍过人,站在马路接过吻,当过兵,站过岗,耍过流氓入过党,上过班,下过岗,打过领导评过奖。

顺口溜在中国非常盛行。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许多人都能随口来上几句。比如表现自己或他人在餐座上的英雄气概,酒徒们振振有辞: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个够;感情铁,喝出血。

扩展资料

顺口溜主要特色表现在遣词造句上,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1、用词精当,鲜明的形象色彩跃然纸上

穿着料子,挺着肚子,拖着调子,画着圈子。

2、句式整齐,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从上面所举的众多例证看,新民谣在组句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讲究句式排列整齐,语句与语句之间多用相等的字数、相同的句式,甚至连词性的对应都注意到了,如:花大笔大笔的钱,流大把大把的汗,毁大片大片的田。

3、搭配异常,看似不合规范其实自有奥妙其中,顺口溜中,有些句子按照逻辑语法标准,是有毛病的不能搭配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逃过荒,放过羊,当过兵,扛过枪,赶过马车,运过粮,砍过人,站在马路接过吻,当过兵,站过岗,耍过流氓入过党,上过班,下过岗,打过领导评过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4
一起上过山,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一起放过羊
第3个回答  2018-03-30

这是句顺口溜:逃过荒,放过羊,当过兵,扛过枪,赶过马车,运过粮,砍过人,站在马路接过吻,当过兵,站过岗,耍过流氓入过党,上过班,下过岗,打过领导评过奖。

关于“顺口溜”的知识延展:

    简介:

    这种语言现象,老百姓一般唤作“顺口溜”。顺口溜源于生活,最常见的是卖货小贩使用,物品卖的好坏和顺口溜编的好不好有很大的关系。顺口溜使用得当甚至可以达到货卖清场的目的。

    何谓“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我们以为把当代流行的这种语言现象称作“民谣”可能更为贴切一些。所谓“民谣”,即“民间歌谣,多与时事政治有关”。如此称说,有如下理由:

    一是它来自民间,又在民间广为流传,实乃“民”之家族成员;

    二是现今的这些“顺口溜”主要是反映讽刺社会的诸多不良现象,多与时事有关,在褒贬意义上有鲜明的倾向性,与“民谣”定义相吻合。

    所不同之处突出在一“新”字上。由于这类民谣主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是伴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兴起,是新时期的“语言产物”,且方式上有其独特性——人们只是口头说讲,而不以音乐的形式唱诵——因此,我们冠以一“新”字,谓之“新民谣”,以示区别传统民谣。

    当代中国“新民谣”所以如此“发达”,除了深刻的社会原因之外,其载体——语言——形式的特点也是“功”不可没的。从上述所举的众多例证来看,新民谣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正因为如此,新民谣传播起来快速、广泛。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新民谣从语音、语法到修辞都表现出一套完善的系统特色。

    反映了民族特点。

    顺口溜的示例:

    (1)词汇方面:用词精当,鲜明的形象色彩跃然纸上。

    例子:穿着料子,挺着肚子,拖着调子,画着圈子。

    (2)语法方面:

    句式整齐,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从上面所举的众多例证看,新民谣在组句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讲究句式排列整齐,语句与语句之间多用相等的字数、相同的句式,甚至连词性的对应都注意到了。

    例子:花大笔大笔的钱,流大把大把的汗,毁大片大片的田。

    (3)语音方面:

    新民谣在语音形式上的最大特色是“押韵”。由于民谣非一般的口头说话,因而同诗歌、曲艺和唱词等一样,或多或少要讲究一点韵辙,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悦耳和谐,念起来才顺口易记。如新民谣“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同一个韵母,是极标准的押韵形式,加上句式排列整齐,念起来觉得特别响亮动听,如果换成无韵的同义手段表达相同意思,比如说成“50年代全民炼钢铁,60年代全民度荒灾,70年代全民下农村,80年代全民做生意”,效果就会差得多。

    例子:(五字句,或二二一式,或二三式)

    嘴里/没有/味,开个/现场/会;家里/伙食/差,下乡/去检/查;要想/加个/餐,办个/训练/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