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耕丈人田,富不娶活汉妻是什么意思 是否有道理

如题所述

穷不耕丈人田,富不娶活汉妻是什么意思?

真的是不能耕,也不能娶!

一直在农村生活的我,到了白露节气的时候,看到田里的小麦开始分蘖,经常听到老人们说这样一句话: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仔细地品味这句话,的确是非常有道理的。

它前半句的意思是说:人老了以后就要承受疾病的折磨,再加上身体抵抗力的下降,很多老人都经受不起这样的苦难,心情十分的烦躁和抑郁。

它后半句的意思是说:进入分蘖期的小麦十分的害怕干旱的天气,因为此时是小麦加速生长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干旱则意味着减产,甚至是绝产。

如此简单的一句俗语,既告诉了我们小麦需求水分的重要时期,又提醒我们到了此时如果天气干旱,就要及时地给小麦灌溉水分;而对于老年生活的总结,更是道尽了老年人的苦楚,提醒我们要善待家里的老人;确实值得我们把它铭记于心。

那么不犁丈人地,不娶活汉妻,这句老话,又是什么意思,是否有道理,值得我们铭记于心呢?

不犁丈人地?

作为一个女婿,给老丈人帮忙犁地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可不是这样说的,他指的是女婿在极其穷困的情况下,不得不靠种老丈人的地来维持生存的情况。

说白了也就是说:女婿是一个不争气的女婿,甚至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女婿,所以混到了如此的地步,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警告我们男人,一定要争气,不要混到那个份上,否则在村里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不娶活汉妻?

活汉妻指的是在古代被休掉的女子,对于这样的女子,由于是违背了三从四德等古代女子的行为规范所以才被休的,因此古人认为是坚决不能娶的。

对于这样情况的离婚,放到现代自然是说不通的,但是对于那些只贪恋钱财,完全拜金的女子,我们却也是万万不能娶的,否则就跟我那个朋友一样,女人结婚跟他要了8万彩礼,然后2个月后就跟他离婚,并且告诉他说,我可以退你2万彩礼,剩下的你值得了。

其实如果自己长的又不怎么样,又不再年轻,哪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又会真正看上你呢?有些事情真的自己心里要个谱!

综上所述,不犁丈人地,不娶活汉妻”这句话,前半句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后半句放到现在却是说不通了, 不过它依然可以作为一种提醒,提醒我们不要贪恋年轻貌美的女子,尤其是在自己条件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否则拿到钱后就跟你离婚,是肯定会发生的事。

生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那时如果是娶妻结婚的男人,恐怕没有多少人没有帮丈人犁过地。丈人同样也到女婿家帮女婿犁过地。

过去,农忙时,因要抢播种和收割时间,农村一般的家庭还很少用请工的方式解决问题,大多是亲帮亲,邻帮邻,或者相互换工(有的农村叫斢工”)。女婿去帮丈人犁地,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又说不犁丈人地”?

其实, 农村俗语如果死抠字面的意思,就会偏离俗语的真实用意,很难理解俗语想要给人们讲明的道理 。不犁丈人地,不娶活汉妻”, 此句俗与其他的俗语类似,采用一种比喻的手法,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男人不能只寄希望于种别人的耕地”,或者依靠别人种的耕地”生活。娶妻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娶他人之妻,也就是有夫之妇,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1不犁丈人地”的意思

这句话农村又说成是人穷不耕丈人地”。从字面上理解,女婿不能靠耕种岳父家的地,或者女婿再穷也不能靠耕种岳父家的地。

平时女婿帮助岳父家的种地,则不在这句俗语的意思内。

记得我刚结婚时,夫妻工作再忙,春耕生产季节,要请几天假给岳父帮忙犁田,秋收帮父收割。而我自己在第一轮责任制按累计法承包的责任田,因我夫妻在外无法管理,全由岳父打理,收获则归我夫妻所有。而我们去帮岳父耕几天地,收割几天稻谷,收获自然要归岳父家的粮仓。直到第二轮大田责任制延期,我的责任田被调整出去为止。但春耕和秋收,我们夫妻依旧到岳父家帮忙。

凡是熟悉农村生产生活的人都知道,女婿抽时间帮丈人犁地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女婿应该做的。过去农村农忙时,亲戚邻里农忙相互帮忙,是农村传统习惯,是一种常态。只不过现在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这种传统习惯少了,人们用请工的方式解决春耕和秋收问题。

因此, 这句话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不要理解成凡是丈人的田就不能犁,这与农村的现实是不符的。

丈人家是一个锅子吃饭,女婿家是另外一个锅子吃饭。在旧时,土地是私有制,即便丈人家里有多余的地给女婿耕种,归女婿收,所有权是依然是丈人家里的,女婿只有耕种权。一旦岳父家的孩子长大,人口增多,儿子分家时就要把土地作为主要财产分给儿子,旧时女婿是没有一份的,除非是上门女婿(与丈人的儿子没有区别)。不是自家的地耕种不会长久,人家说要收回就收回,这是没办法的事。只有自家的地,不仅自己能长久耕种下去,子孙也可继承。

现在有些人把不犁丈人地”这句话解理成丈人靠不住,甚至理解成丈人看不起女婿。这种想法是很偏颇的,冤枉了丈人。

试想想,如果农村一个家庭分家后,兄弟各自有各自的耕地,哥哥的地让弟弟种几年,不等于送给了弟弟,到时还是要收回的,这不就与丈人的耕地是一回事?再比如说,哥哥有空房子,弟弟没房子住,哥哥让弟弟临时住一下,但房子产权还是哥哥的,当哥哥的小孩长大需要房子住,就要把房子收回,弟弟就得搬出去。这就是过去所说的亲兄弟明算财”,不仅指钱上的账目清楚,也指财产的账目要清楚。

丈人的耕地,在过去时代,说到底以后还得归妻兄弟,自己兄弟都得明算账,与妻兄弟之间就更得明算账。因此不犁丈人地”中的丈人”,只不过是用来打比方而已。 不管是哪方面的亲戚,千里土地各有主”,别人的耕地再好也是别人家的。种别人的耕地,哪怕就是丈人家的耕地是不靠本,还是自己拥有所有权耕地才是最靠本的。这就是像农村一句老话说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2、不娶活汉妻”的意思

农村又把这句话说成穷死不娶活人妻”。关于生妻”、活人妻”,我在2021年1月8日的头条悟空问答《古人为何说宁穷死,别娶生妻”?生妻”是什么意思?》已详细给予了解答,这里就不想再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我的账号,查看此答题。

这里还需进一步值得探讨的是, 现在网络上把活人妻”说成是被男人或婆家休妻的女人,这种说法,在古代典籍和文献找不到任何依据,而农村明确说法是:丈夫还活着的有夫之妇。按现在的法律名称,娶活人妻叫重婚。

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既然被男人或婆家休妻的女人已解除了夫妻关系,如何还以生妻”和活人妻”之名?用现在的话说叫前妻”、前夫”,男可娶,女可嫁,于法于理没有任何障碍。

现在一些人认为,古代休妻是封建男权思想对妇女的迫害,反对封建男权思想,这种观点是对的。但是,这些人又把被休的女人说成是犯了七出之条”,把这种女人的品行作文章,把她们说得一无是处。其实,他们在不经意间就贬低或伤害了离婚”女人,给人一种对离婚女人有偏见的感觉。像这种说法,似乎被男人或婆家休妻的女人,都是被休妻女人的错,男人不会有错;似乎只要是离婚的女人,都是女人的错,男人不会有错。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说法,说明封建男权思想还残留今天某些男人的思想里。

现在夫妻离婚不一定是女人的错,旧时被休的女人也不一定是女人的错。 古代休妻制度是封建男权思想对妇女的陋习,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定了七出之条”,公公、婆婆、丈夫随便找个七出”中的理由就可把女人休掉。比如,婆婆看儿媳不顺眼,可以把儿媳妇休了,古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就是这样做的,没有征得儿子的同意,就把刘兰芝给休了,结果造成了女投河,男的自缢的悲剧。古代一些男人,为了把外面相好娶回家做正房夫人,只得找个理由把结发妻子休掉,其阴谋就可得逞。

也就因为如此,古代为了堵塞法律的漏洞,定了一个三不去”律条,合起来叫七出三不去”。七出”是休妻的理由,三不去”是不得随便休妻的规定。

因此, 现在有人把生妻”和活人妻”强加给旧时休妻女人或离婚女人,既是对史实不尊重,也是对不民俗的不尊重,是用现代的思维,去贬低那些早已作古的旧时女人,实在是不应该。

活人妻”在旧时就是有夫之妇,娶活人妻”是重婚,不仅现代法律有重婚罪,古代法律同样也有重婚罪,都是不允许的。 古今律法禁止重婚,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唐宋时期的律法对重婚要治罪,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的律法,要把重婚的女人判定返还给原来的丈夫。这样娶了活人妻”的男人,一方要被官府治罪,一方面娶回家的老婆”依然不是自己的,这不就是鸡飞蛋打了吗?旧时有一句农村谚语:不是自己的老婆过不长久”,或者说:别人家的老婆过不了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 俗语不犁丈人地,不娶活汉妻”前半句和后半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比喻,后半句才是重点要说明的道理。

犁丈人的地,是给别人犁地,地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家的地,人家要的时候随时收回去;娶活人妻”,娶的妻子是有夫之妇,不可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妻子,一旦有人报官,自己被治罪,妻子也要退给原来的丈夫。这句俗语就是要提醒人们,切不可做类似这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事。今天,这句俗语依然有积极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