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里的石棺是如何防止尸臭漫出棺的?

如题所述

我们都知道尸体的腐烂是一个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间会产生氨气,二氧化硫和水,而这些气味都比较难闻,为了防止放在教堂石棺中的尸体腐烂的气味漫出来,主要是两种手段可以延缓和避免,一个是通过技术手段延缓尸体的分解,另一个是延缓气味的释放。

我们都知道,再好的密封也无法绝对不溢出,因为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从物理学角度讲,如果时间足够长,气体还是能从石棺中溢出的,这一点无需置疑,而延缓尸体的腐烂,是一个抑制无氧环境就可以了,我们都知道生物死掉后,首先是从血液中开始分解,因为这里的氧气消耗殆尽后,里面的厌氧微生物便开始活动,其实我们活的生物体内都有这种微生物,一旦身体出现缺氧的时候,出现腐烂的原因就是这些厌氧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所以有人说,生物死掉后,才开始进入另一种生命的延续,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微生物的最终目标是把生物体分解成游离态的各种元素,达到真正的回归自然。

微生物分解也是有条件的,就是温度、湿度、弱光,如果这两个条件不合适,分解速度会慢很多,那么通过改变尸体的周边环境,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比如在棺木中放置大量的石灰,就可以让尸体快速脱水,这样微生物就很难进行分解,还有一个就是温度,我们知道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范围比较窄,教堂中的温度都比较低,所以这也是导致其分解缓慢的一个原因,当然在棺木中,由于采用全封闭,是不会有光线进入的。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弱光,可以延缓它的分解速度,也就是气体释放的速度要低很多,接下来就是如何保证它缓慢地从棺木中释放出来,这就要从棺木的材料上动脑筋。

教堂里的棺木一般采用整体特殊石材打磨,由于是一个整体,这样做出来的不仅没有任何缝隙,在棺盖接口的部位再密封住,打造一个近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即使有气体能够出来,那个量也是非常小的。

其实我们经常会从一些老人身上闻到气味,以为老人不讲卫生,其实不是的,由于上了年纪,人体的很多毛细血管坏事,这样在身体的局部就开始出现这些厌氧微生物,它们已经开始工作,导致人身体会有比较难闻的气味,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由于摄取过多的蛋白质,如果胃肠道吸收不彻底也会出现这样的显现,在肠道中进行分解,然后通过废弃的形式释放出来,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氨气和二氧化硫,只要不是量特别大,一般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31

是因为石匠们会用松香、石膏以及其它一些材料封住石棺的缝隙。这样一来,臭味就不会从缝隙中散发出来了。后期封住缝隙只是防止尸臭漫出棺木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尸体的腐烂进度。 

欧洲很多身份尊贵的人,都是葬于教堂下面的墓室。

首先,所有欧洲国家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在一些国家中,国王通常是兼职教宗、大主教或红衣主教的。由于他的社会地位极高,所以在他们死后是会被埋葬在教堂下面的墓室里。

为了不让尸臭漫出石棺,石匠们在前期和后期都花费了不少的功夫。

在历史中,石棺是由石灰岩制成的,石灰岩可以更好地吸收尸体所发出的臭味和液体,所以这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个缘由。尸体中的硫化物不能直接与碳酸钙产生化学反应,但可以与石灰岩产生碳酸氢钙反应,这样就能够对抑制气味产生很好的效果。这些石匠们因为职业的缘故,每年都会接触到许多高度腐烂的尸体。

据他们回忆,一个人死后,由于蛋白质的腐败和尸体的腐败,氨气混合着硫化氢的气味就形成了一股恶臭味。这种味道是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记忆非常深刻。闻到这种气味后,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干呕,但却真的很难描述的清楚。

在棺材盖上后,石匠们将会用松香、石膏等一些材质将石棺的缝隙给封住。这样一来,别说气味了,就连一只蚂蚁都不可能再爬到石棺里面去了。从那以后,石棺内的尸体即便会发臭,但气味也不会被散发出来了。由此可见,石匠们真的在防止尸臭漫出来这方面花费了很多心思与功夫。

第2个回答  2020-06-04
因为尸体腐败产生的腐败血水可以浸透木材,石棺通常是一块石头整体凿制,尸体腐败产生的腐败血水也不会浸透,石棺上面的盖板也与石棺整体严丝合缝,所以尸臭味不会跑出来。
第3个回答  2020-06-04
教堂里的石棺在将尸体放进去之前会给石棺做特殊的处理,要经过硫磺熏等一系列非常繁琐的操作。
第4个回答  2020-07-30
歇了吧,这些人真的去过那些教堂么……事实是根本就没挡住啊…老教堂恶心的味道就是尸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