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工伤后要走哪些程序

如题所述

员工应首先报告工伤事故,接受工伤认定,然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根据认定和鉴定结果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一、报告工伤事故
受伤员工应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工伤事故,单位应及时向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等基本情况。
二、接受工伤认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接到工伤报告后,会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的,受伤员工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三、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认定为工伤后,受伤员工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果将决定员工的伤残等级和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四、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受伤员工可以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
五、处理劳动争议
如果在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或工伤保险待遇方面存在争议,受伤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综上所述:
受了工伤后,员工应首先报告工伤事故,接受工伤认定,然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根据认定和鉴定结果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在处理过程中,如遇到争议,可通过调解或仲裁解决。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规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一条规定: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条规定: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