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历史发展中重要政治人物

如题所述

萧何
萧何(?~前193),西汉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侯。采摭秦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卒。

韩信

韩信(?~公元前196),秦末汉初著名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本为布衣,家贫,曾求食于漂母,受辱于屠儿。始附项梁,继属项羽,屡次进言,不被采纳。汉王元年(前206),弃楚投汉。先为管理仓库的连敖,继因夏侯婴荐举而升治粟都尉。屡与萧何接谈,被视为奇才。自度不会被刘邦重用,乃不辞而别。旋被萧何追回,恳切荐于刘邦。七月,被拜为大将。受任伊始,即剖析天下形势,陈说刘项短长,为刘邦定下东征方略。二年五月,收集彭城之战后大败而归的汉军余部,与刘邦会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率兵阻击楚追兵,汉得以重振旗鼓。其后,独当一面,开辟北方战场,为灭楚兴汉做出巨大贡献。八月,以佯作正面进攻、实则翼侧偷袭的战法,破魏军,俘魏王豹(见韩信破魏之战)。后九月击代,擒代相夏说。三年十月井陉之战,背水设阵,歼灭赵军,杀代王陈馀,获赵王歇。其“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大胆决策,是“知己”而用兵的典范。四年十月,袭齐,进克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继在潍水之战中,采取壅堤堵水、佯败诱敌、半渡而击等战法,大败齐楚联军,杀楚将龙且,擒齐王田广。平定齐地后,自请为齐王,致刘邦疑忌。犹一心侍汉,断然拒绝项羽使臣及部下谋士劝其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游说。五年十二月垓下之战,指挥汉军聚歼楚军。是月,被刘邦夺去兵权。一月,由齐王改封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南)。汉高祖六年,被诬谋反,械缚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因无实据,贬为淮阴侯。从此怏怏不乐,称病不朝。十一年一月,被人告发与谋反的陈?相勾结,为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
韩信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实则“择人而任势”(《孙子.势篇》),因势用兵,以兵造势,故能出奇制胜,战必胜,攻必取。谙熟兵法,娴于军务,曾与张良一道整理古代兵家著述,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
陈平
陈平(?- 前 178)西汉名相。阳武 ( 今河南原阳东南 ) 人。少家贫 , 好黄老之 术。陈胜起义 , 他投魏王咎 , 为太仆。后从项羽入关 , 任都尉。 旋归刘邦 , 任护军中尉 , 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 , 并以 爵位笼络大将韩信 , 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 , 封曲逆 ( 今顺 平 ) 候。曾随刘邦出击匈奴 , 在平城 ( 今山西大同东北 ) 被围 ,他出计厚赂匈阏氏 ( 单于之妻 ), 始得出围。惠帝、吕后时任右相 , 以吕氏专权 , 不治事。吕后死 , 他与周勃定计 , 诛杀吕 产、吕禄等 , 迎立文帝 , 任左相。顺平县 ( 旧称曲逆 ) 曾建祠纪念他。
张良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东方朔
东方朔,字曼倩,山东平原人(今德州陵县神头镇),自幼好学,性格诙谐。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被征为贤良方正,入朝事汉武帝,为太中大夫,政绩卓著。因多著述,为我国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东方朔之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田氏。因其出生三天丧母,由邻母拾朔抚养,故名日"朔";时东方天色始明,故以"东"为姓。东方朔自幼聪慧过人,成年人朝后,常以滴谏事汉武帝。建元年间,汉武帝不顾国困民穷,欲大兴土木,建上林苑。后武帝采纳东方朔的谏正,收回御命,使人民少受赋税与徭役之苦。东方朔还屡陈农战强国之计、兴利除弊之策,多为武帝所采纳。
汉武登基,召天下贤良,东方朔自荐于朝:“臣朔年二十有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若此可以作天子大臣矣。”武帝见其书而“大伟之,命待诏公车”,从此开始了五十余年伟帝智臣同兴汉室之喜怒哀乐生涯。东方朔为西汉武帝时代的一个杰出人物,他在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多建树。武帝太始四年(前93年)东方朔卒,享年62岁。
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著名的大儒,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贾谊出生于汉高帝七年(前200年),这个时代正是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年代,它既给贾谊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坎坷和痛苦。
贾谊18岁时便以能诵诗书擅写文章而闻名于郡中。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即位。贾谊在老师吴廷尉的推荐下,被征召入朝,先后召为博士、太中大夫,后被派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贾谊辞别了京城,来到了地处偏远的长沙。因为是被贬谪,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于是将他召进皇宫,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仍对政事十分关注,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了如《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入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深为自责伤心。翌年因伤感过度而死,年仅33岁。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
桑弘羊
桑弘羊是西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公元前88年)名臣,洛阳(今中国中部河南洛阳东北)人,生于公元前152年,有的则说是公元前141年(第一种比较可信),死于公元前80年。桑弘羊出身商人之家,少年时就很善于心算,所以在十三岁时就进了宫任侍从。
汉武帝即位之后,一方面改革制度,强化中央集权,一放方面连续对匈奴、越、西南夷发动战争,国力消耗很大,加之政府安置流民及武帝的浪费,致使西汉初期文景之治时积累的国力大衰,财政危机严重。此时的大商人们却趁机牟取暴利,并不想对国家做什么贡献。
武帝为了缓解财政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卖武功爵,还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加强了国家对重要经济的控制和垄断,由国家经营一些重要经济物资,以此谋利,增加国家收入。
桑弘羊不但是政策的决策者,还是具体负责实施的大臣。从公元前120年开始,一直到武帝去世,他先后担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搜粟都尉、御史大夫等国家要职,和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同受武帝信任,为增加国家收入尽心尽力。在桑弘羊的领导之下,西汉政府将盐、铁、酒全部实行官营,同时,均输令、平准令,以及算缗和告缗令,统一铸币等政策也逐步实施。
均输令即由国家负责运输贩卖各地的土特产品,从中渔利,平准令即在丰收之年粮价低时,由国家高价收购,第二年粮价高时,国家再低价卖出,目的是平抑物价,维持社会稳定,也打击商人的投机。算缗即按照财产数额来向商人们征收财产税,但商人们都隐瞒不报,或者少报。于是又颁布了告缗令,鼓励百姓告发隐瞒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被告人家产的一半。上述措施基本缓解了经济危机,在增加国家收入的同时,也减轻了百姓负担。但这种抑商政策也打击了商业经营,告缗令执行后,中等的商人几乎有一半破产了。
公元前87年,桑弘羊由搜粟都尉升为御史大夫,和霍光、上官桀等四人受武帝遗诏,辅佐昭帝。公元前81年,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到长安,商议盐、铁等国家经济要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贤良文学派人士激烈攻击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认为这是与民争利,不符合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所以主张改变这种政策。而桑弘羊则坚持继续执行这些政策,双方发生争论。最后,除了废除酒类专卖政策,改成征税以外,盐铁官营等经济措施没有改变。
第二年,桑弘羊和权臣霍光在国家政策方面发生分歧,后来又和燕王旦、上官桀父子策划废昭帝,立燕王,最后失败被杀。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枣强)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传》。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所采纳。后任江都易王国相、西王刘端国相,晚年辞职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开创儒学为正统之先声,以儒家宗法思想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学以儒为体,杂以阴阳五行,思想中心为“天人感应说”,提出“君权神授”,宣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假借天意把封建统治秩序神对化。立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五常(仁、义、礼、智、信),政治上主张德、刑并用。
董仲舒著作很多,据《汉书.董仲舒传》称:“凡百二十三篇”,外加说《春秋》的《玉杯》等数十篇十余万言。著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等。
司马迁
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字子长,他的《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03篇,五十多万字。
  司马迁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他的进步思想在《史记》中从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对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暴政的反抗;热情赞扬和肯定了一系列下层人物;描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
  《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竭力做到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他还非常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
  《史记》的叙事简明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场景的描写,更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
司马迁极少用排比铺张的骈文,而形成了自己朴素简炼、通俗流畅,既疏缓从容、庄谐有致,又富于变化的语言风格。《史记》的语言历来被奉为“古文”的最高成就。
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 。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掣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 。用兵敢于深入 ,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
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善骑射。17岁即为汉武帝侍中,同年随卫青出征匈奴,任嫖姚校尉,率领800精骑长驱数百里,突袭匈奴后方,斩杀匈奴兵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候。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他6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接着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歼敌近9000人,杀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同年夏,霍去病再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越过居延海,在祁连山麓与匈奴激战,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马,威望超过了卫青,许多卫青部将纷纷转投霍去病。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在长安病逝,年仅23岁。汉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墓前陈列“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远征匈奴的丰功伟绩,并谥予他景桓侯的封号。出葬之日,命归降的匈奴将士身着黑衣黑甲,在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两旁列成几十里军阵,为霍去病送葬。
霍去病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后人对霍去病备极推崇。
周亚夫
周亚夫(?─前143),沛人。绛侯周勃次子,嗣爵。文帝时初任河内守。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长安告警,文帝任命他为将军,屯军细柳(在长安西南)。有一次文帝车驾至营门,为军吏所阻,派使者持节诏亚夫,亚夫令军吏开壁门,车驾才得入营,且需减速。亚夫以军礼拜见,文帝也成礼而归。文帝对从臣说,到其他将军的军营,车驾可径自出入,就像儿戏,而细柳营则不能,军纪如此严肃,敌人怎敢侵犯,亚夫才是位真将军。不久迁亚夫至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嗣位后,任他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年),亚夫以太尉统兵,不到三月就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五年后升任丞相。后因谏废栗太子等事忤旨,梁孝王又屡次说他坏话,致遭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年)被免去丞相职务。后元元年(前143年),其子被人告发私买官物拟为亚夫作葬器,事连亚夫,召诣廷尉对质。廷尉逼其供认谋反,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李广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人,自幼勇武善射。文帝时从军击匈奴,有功为郎。景帝时,历任北部各边郡太守。武帝时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6),以骁骑将军出击匈奴,惜负伤被俘,后佯死再乘机夺胡马驰还。回汉后出任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畏服,誉其为「飞将军」,数年未敢进犯。元狩四年(前119),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深入失道,引咎自杀。李广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毕生大小七十余战,阻止匈奴南侵,功劳极大。
李广利
李广利,西汉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号贰师将军,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元封末年,武帝派期门郎车令携带千金和金马,前往大宛国交换汗血马。大宛拒不交易,而且杀车令、是郎将朝及身毒使者,隔绝了东西方之间的交通。太初元年(前104),率兵伐大宛,同敦煌,纵穿塔里木盆地,过葱岭,兵锋直达今费尔干纳,但因军粮不济,无功而还,损失士兵约十之八九。太初四年(前101),又以6万人之众第二次出击大宛,终于攻下大宛王都外城,杀大宛王毋寡,得汗血马及其他良3000余匹。因功封为海西侯。征和三年(前90),往击匈奴,深入漠北杭爱山一带,因兵败而降匈奴。被匈奴单于所杀。
吕雉
吕后(前291─前180),名雉,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又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称吕后,吕后大封吕氏诸侯为王,政策上仍继续与民休息,由是社会经济得以不断恢复发展。吕后专制不断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强烈反对。吕氏专制八年后,病死。诸吕阴谋作乱,被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迅速扫灭。
卫子夫
卫皇后,字子夫,西汉武帝之后。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歌妓,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武帝幼年时戏言要藏于金屋的阿娇无子,所以平阳公车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平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觉得都不满意。在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又让歌女起舞助兴,汉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来服侍,一见倾心。这样,平阳公主送子夫入了宫。入宫一年多来,子夫却不能得到汉武帝的宠幸,正好汉武帝释放一批宫女,子夫才又见到他,并哭泣着请求放她出宫。汉武帝怜惜她,便把她留下来,同时,又把她的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召入宫中为侍中。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卫后所生之男刘据被立为太子。由于他是汉武帝长子,汉武帝特别宠爱他。除了专门派人辅导他学习《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还为他建了一座苑囿,称为博望苑,让他学习接待宾客。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卫星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卫氏一门的封爵封侯。然而,宫廷生活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斗争。况且,作为宫廷妇人,随着容颜的衰老,卫皇后尊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她在汉武帝面前的宠幸地位被李夫人和勾弋夫人所代替。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蛊事变,不能自明而自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7
1.霍光
霍光,字子孟,约生于汉武帝元光年间,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他跟随汉武帝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一。
霍光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其父霍仲孺先在平阳侯曹襄府中为吏,与平阳侯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霍去病,后归家娶妻生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将后,方知他的生身之父为霍仲孺。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19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以骠骑将军之职率兵出击匈奴,路过河东,方与其父相认,并为其购买了大片田地房产及奴婢。当时,霍光仅十多岁。霍去病得胜还京时,遂将霍光带至京都长安,将其安置于自己帐下,任郎官,后升为诸曹侍中,参谋军事。两年后,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享受光禄大夫待遇,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所谓“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在跟随汉武帝时期,他谨慎小心,受到汉武帝的极大信任,同时,他也从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到锻炼,为他以后主持政务奠定了基础。

2.呼韩邪单于
?~公元前31 西汉后期匈奴单于。前58~前31年在位。名稽侯珊。虚闾权渠单于子。父死,未能立,逃至妻父乌禅幕处。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被乌禅幕及左地贵人等拥立,发兵击败握衍朐鞮单于。五凤二年(公元前56)秋,击败右地屠耆单于。四年夏,被其兄郅支单于击败,引众南近塞,遣子入汉,对汉称臣,欲借汉朝之力保全自己。甘露三年(前51)正月,朝见宣帝于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西北),受特殊礼遇。数年后,鉴于郅支单于西迁,内患已消,力量渐强,乃率部重归漠北。竟宁元年(前33)正月,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娶汉宫女王嫱(昭君)为妻,号为宁胡阏氏。此后,汉与匈奴40余年无战事。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在汉宣帝时期并很不出名.

此答案经过百度检验,是正确的答案希望提问者能够及时解决该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望采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8
当然是刘邦,没有他怎么会有汉朝;其次是萧何,没有萧何西汉朝没有初期的安宁和繁荣。再后就是吕后吕雉,在刘邦死后对汉的稳固起来重要的作用。到中期,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共十一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