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是什么时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如题所述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

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截至2008年,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文物价值

福建土楼是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福建土楼现存圆楼、八角楼、纱帽楼等三十多种各式土楼,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汉族五大传统样式住宅。福建土楼的结构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内有环,通风、采光、抗震、隔音、保温、防卫等功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2

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因其大多数为迁徙至福建的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这一独特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体现了人文造诣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享。

土楼的形式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地区是永定县的东部、南 靖县的西部和龙岩县南部的接壤地区。华安 县、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平和县也有很 多,但不如永定县集中。

土楼一般是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

以上内容参考 新华网——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11-22
北京时间2008年7月7日晨,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46座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听到这盼望已久的消息,土楼导游林日耕黝黑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对他而言,这意味着更多的游客会来,更多的钱可赚,但绝不止这些。“我为我的祖上骄傲,”他说,住在现存3000多座福建土楼里的居民将与他共享这份骄傲。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即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以其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和深邃的土楼文化,令世界瞩目。”福建省建筑设计院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说。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土楼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土楼建造最紧要处是基础、夯实和整墙。”出生在初溪土楼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徐松生说,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我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深挖土楼的文化内涵。”林日耕说,“振成楼建筑很美,可用眼观察,但振成楼的文化更美,要用心体会。”

藏在深山里的土楼“天生丽质难自弃”。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专家和游客不惜跋山涉水来看土楼,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林日耕惊讶不已。他秉持“来者就是客”的祖训,带客人参观,请他们吃客家菜、喝客家酒。

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土楼,林日耕愈加认识到土楼的珍贵。他只念过小学,但他秉承土楼人家的好学传统,不断向专家和游客学习,逐渐形成了编印成册、备受欢迎的导游词--《振成楼探秘》。如今,他成了“行走的土楼”,每走一处,都能讲出一段掌故,一段历史,一段哲理。

拥有四分之一振成楼的林日耕还在楼内开小商店、小饭馆和小旅馆,见过来自30多个国家的游客。如今,振成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他又有了新打算。“我要让女儿去学英语,这样才能更好地介绍土楼文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21
2008/7/7/ 中国参加世界遗产会议代表、永定县县长余德辉从加拿大魁北克市传来好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2届大会于加拿大当地时间6日下午6时30分(北京时间7日早上6时30分)全票通过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福建土楼成为我国第36处世界遗产,也是继武夷山之后我省第二处世界遗产地,标志着我市实现世界遗产项目“零的突破”。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的艺术杰作,其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备受国内外关注。目前,我省还保留有土楼建筑3000多座,主要分布在永定县、南靖县、华安县境内,其中,永定县是土楼群最多的区域之一。为了使这一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土楼所在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重视保护土楼,有一大批土楼先后申报并获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5-18
2008年7月7日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当时我们中国福建全部人民都未他们土楼而骄傲,这是邻居了,客家人的智慧与结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