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你看那万里长城的雄伟,长度,多叫人不可思议啊!

万里长城的实际长度是超过2.1万千米。

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扩展资料:

长城建造过程的传说:

1、冰道运石

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

2、山羊驮砖

放羊的孩子来到长城放羊玩耍,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

参考资料: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4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2009年测定的明长城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6350多公里.

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

扩展资料: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同义词 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军事工程)一般指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5

国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

长城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扩展资料: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二个朝代:一是秦始王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河西走廊,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1万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谈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畔。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国家文物局2012年6月5日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而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明代长城的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20-05-04
目前的长城长度标准还是以6300公里为官方对外数字,具体的可能要今年末或明年,得看他们的测量进度。

京华时报2006年1月12日讯,中国长城学会宣布,“明长城航空遥感综合调查项目”方案制定完毕并通过专家论证,该项目将通过航空遥感技术准确地测量出明长城的长度,确定长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追踪已淹没的长城位置。目前该项目正等待国家文物局的批复。
据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张骥介绍,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山海关,但其长度、分布和现状等情况至今没有确切答案。以前受测量方法、设备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公布的7300公里可能有出入,无法准确测量长城长度。

2亿巨资测量长城准确长度

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2005年完成了珠峰测高科考活动后,今年准备测量明代万里长城的精确长度和准确走向。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张骥透露,测量明长城长度之后,双方还准备联手将明长城原貌制作成三维立体图像,放在互联网上,供网民观看。
��
��尴尬
��长城有多长至今不知道
��我国历史上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都修筑过长城,其中明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长城,也是修建规模最大、工程最坚固的长城。
��张骥介绍,目前中国长城学会对外介绍明长城长度为大约6300公里,这是根据明代文献资料的记载统计出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方政府也曾进行长城测绘,但是由于区域划分不明确,比如某两个相邻的省市把一段长城都算做自己行政区域内,结果导致统计出长城长度为7000多公里,整整比明代文献记载多出1000多公里。从那以后,再没有进行过有组织的全国范围的长城长度测量活动,所以后来人们还是以明代文献记载为准。

秦代长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占据河套,并修筑长城。“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史记·蒙恬列传》)秦长城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汉代长城
汉朝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从汉文帝到汉宣帝,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的长城。汉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北朝及隋代长城
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对长城进行了修筑与增建。其中以北齐年间修建规模最大。隋文帝时,为防范突厥,多次于冬季征发丁壮修筑长城。隋炀帝时,两次于夏季大规模征发劳力修筑,此时防御的对象还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浑。隋长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将东起紫河,经朔方、灵武直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

金代长城
金朝为防御蒙古,开始大筑长城。金朝所修长城,史称金界壕或金边堡。

明代长城
到了明朝,从洪武至万历,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长城。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份长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20
长城是一种将彼此相望的城堡由城墙联结起来的漫长的军事防御(yù)体系。一个“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使许多人以为长城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修建。其实,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sù)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长城有两类,一类是各国之间的互防长城;一类是北方各国为防御(yù)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骚扰的边防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帝国之内拆除了原先六国之间的互防长城,与此同时,为了防御(yù)匈奴,又将原有的北方边防长城加以修缮(shàn)、连缀(zhuì)和增扩,使之形成一条横贯秦王朝整个北部边地的长城,总长度有五千余里。这条秦长城的修建,前后约花了9年时间。

  到了汉朝前期,为防御(yù)北方游牧民族,维修了秦长城,而且还修建了塞外长城,使西汉长城的总长度在10000里以上,远远超过了秦长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东汉初期,又修建了万里长城的内层防线。接着,在西晋(jìn)、东晋、南北朝和隋(suí)朝时期都修缮(shàn)过长城。

  到了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主动进攻制服北方民族的策略,才没有修缮(shàn)被动防御的边防长城。

  明朝推翻北方蒙古族建立和统治的元朝后,为防御退回到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后裔(yì)南下骚扰,又极为重视长城的修筑,前后共分三个阶段修缮(shàn)了长城,使长城发展成一道更为完备的防御体系。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pàn),西迄(qì)祁(qí)连山麓(lù),总长约6350公里,由城堡、城墙、城台、烟墩等部分组成,比历代长城更为坚固,更为完善。

  清朝没有修建长城,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修建长城的历史。但是长城依然存在,它不仅是宏伟的古代建筑,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的见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