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大名府的由来?

如题所述

大名府这个名词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建立以后,由于北方的辽国屡屡南下,成为了宋朝的心腹大患。因此,宋朝逐步设立了4个首都,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归德府和北京大名府。在《水浒传》中,卢俊义就是大名府的首富。

开封府是宋朝皇帝的所在地,属于宋朝的首都。洛阳、商丘和大名都属于陪都,其中,大名属于宋朝抵御辽国的前线和指挥中心。在随后的历史中,大名虽然不在是陪都,但仍然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

元朝统一天下以后,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在元朝统治下,大名府开始隶属于河北省,当时的称呼是中书省。元朝的行省制度存在各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在明清时期,行省制度进一步完善,也正是在明清时期,大名府成为了河北省最南部的一个府。当时,大名府下辖了1个州、10个县。10个县分别是开州、大名县、元城县、南乐县、清丰县、东明县、长垣县、内黄县、滑县、魏县、浚县。

按照现在的区划,黄河主要从河南省、山东省境内流过。但在明清时期,为了治理黄河的需要,河北省的最南部就像一块突出部,插入了河南省与山东省的交界地区。

扩展资料

清丰县、南乐县等地划入河南省之后,为了补偿河北省的损失,河南省把自己的临漳县、涉县等地区划分给了河北省邯郸地区。河北、山东、河南三个省在区划问题上,经常采用换地的方式。

在60年代,治理黄河、大运河期间,三个省再次进行了换地。对于河北省、河南省来说,大家似乎都没有吃亏,但是大名地区却无法继续存在了。

由于自己下辖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划给了河南省,大名地区已经无法在成为一个地级市。大名地区与邯郸地区合并,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的大名府成为一个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北大名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大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冀、鲁、豫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全县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110万亩。全县辖6个镇,14个乡,651个行政村,人口73万。
大名县属黄河冲积平原,黑龙港流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漳河、卫河、马夹河三条河流横贯全境,全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花生、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和各类干鲜果品的种植。 大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为发展大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宋真宗赵恒亲征时驻扎过大名府;宋仁宗赵祯把大名府称为“北京”。

从先秦实行郡县制以来。大名县先后数次与魏县、元城县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现在 的大名县境,是历史上大名、元城两县的疆域。
大名自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至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的1700年间,先后是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置阳平郡,北周为魏州;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田悦僭称魏王,改魏州为大名府。为京大名府,元为大名路,明、清为大名府,民国3年(1914年)建大名道,辖冀南47县。1928年改道为大名专区,辖13个县。1945年大名解放,一度将县城及郊区建市,不久废市并入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名“不乏、瑰琦、忠孝、廉节之俦”。历史上官于斯土者,如狄梁公仁杰,寇莱公准,韩魏公琦,文路公彦博,欧阳忠公修,苏侍郎辙等;乡贤有以死抗金的郭永,力排浮靡文风的柳开,人民喜爱的赋作家束皙,号称“殿上虎”的刘安世等。皆彪炳史册,为后人所称道。共产党建立后,则有郭隆真、冯品毅、平杰三、工从吾、赵纪彬、谢台臣、晁哲甫、解蕴山、李大磊等一大批革命家和领导人,或出生于大名,或执教、就读于大名,或工作于大名,为大名县人民作出过重大贡献,为全县人民所尊敬和称颂。
回顾历史,瞻望未来,大名人民清醒地认识到:振兴大名的关键在经济,经济腾飞的途径在农业。发展农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其一,上地平旷,土质良好,宜农、宜林、宜牧;具有发展农业的广阔门路和前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