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礼仪怎么理解的

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礼仪怎么理解的

  一、奴隶社会的礼仪: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奴隶主将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并专门制定出了一套礼的行式和制度。在我国的周朝是礼仪逐步趋向完善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的《周礼》、《仪礼》、《礼记》(简称“三礼”)被后世称道为“礼学三著作”。这样礼仪的内涵也由单纯的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的形式,跨入了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

  二、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时期的礼仪: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过渡期。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急剧变革,我国当时的传统礼仪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思想家,系统地阐述了礼的起源、本质和功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礼的学说体系,并进一步整理了一批珍贵的礼仪典籍和文献资料。

  例如:

  1、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礼仪思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荀子提出以“礼法论”,他认为对士大夫“以礼乐节之”,而对庶民百姓则“以法数制之”。

  三、封建社会的礼仪:

  宋代将封建礼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以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理、学为代表的天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自然界天地万物无不体现天理,而人性的本质就是天理的体现。“家礼”的兴盛是宋代礼仪的又一特点。“三从四德”成为这一时期的道德礼仪标准。

  明、清二朝延续了宋代以来的封建礼仪,并有所发展,家庭礼制进一步严明,将人的行为限制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范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