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心态指的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

从生物的角度讲,当鸵鸟遇到危险时,它首先将头埋到土里,对危险视而不见,希望以此来逃避。所以鸵鸟心态其实就是指当出现问题时,首先想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选择逃避,不敢正视问题的一种心态。

后来,人们把鸵鸟的这种生理应对策略引申为人类的处事心态,被称为"鸵鸟政策"。

扩展资料:

"鸵鸟政策"一语的来源

鸵鸟的目光锐利,听觉灵敏,能觉察10千米外的敌人,且善于伪装。人们有时看到,当鸵鸟遇到猎人追捕或者危险临头时,就会伸长脖子,紧贴地面而卧,甚至将头钻在沙中,身体蜷曲一团,以其暗褐色羽毛伪装灌木丛或岩石等。

这种现象,古代阿拉伯人就已有记载,人们把鸵鸟遇到敌情时,把头钻在沙中的滑稽行为形容为"鸵鸟政策",用以讥讽那些在危险面前看不到危险的人。

鸵鸟是世界上现存体积最大而又不能飞行的鸟类,体高2.5米,体重达150多公斤,有一双强有力的腿,奔跑速度每小时最快可达65公里。由于鸵鸟的生存环境缺水,而鸵鸟奔跑的耐力又差,所以,为了不让对手发现,鸵鸟有时便采取这种节约体能的自我隐藏方法。

人们已经知道,鸵鸟遇到危险时只顾把头埋入沙堆中的说法是不真实的;但以讹传讹,却把对鸵鸟错误的认识当成一种有趣的人世现象的比照,形成了"鸵鸟政策"这一成语。

鸵鸟政策是经济管理学中的名词,也常用于政治场合。鸵鸟政策指的就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的管理政策不能及时随之变化,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也可以指一种回避现实的主观逃避政策,与"自欺欺人"意义相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鸵鸟心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1

鸵鸟心态:

鸵鸟在遭遇危险时会把头埋入沙坑,蒙蔽视线自以为安全,是一种逃避现实、视若无睹、推卸责任、自欺欺人的心理。在心理学上,就把这种逃避现实的心理、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

心理学通过研究发现,现代人面对压力大多会采取回避态度,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去想对策,结果只会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把头钻进沙子里。

事实上鸵鸟的两条腿很长,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险的时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摆脱敌人的攻击,如果不是把头埋藏在草堆里坐以待毙的话,是足以躲避猛兽攻击的。“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是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

延伸:鸵鸟行为说

隐蔽说法:鸵鸟生活在炎热的沙漠地带,那里阳光照射强烈,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同低空的冷空气相交,由于散射而出现闪闪发光的薄雾。平时鸵鸟总是伸长脖子透过薄雾去查看,而一旦受惊或发现敌情,它就干脆将潜望镜似的脖子平贴在地面,身体蜷曲一团,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伪装成石头或灌木丛,加上薄雾的掩护,就很难被敌人发现。

迷惑说法:出于保持体力的需要,鸵鸟在遇险而逃的途中,也可能突然立定,把头插入沙堆,而将屁股翘得老高,摆出一副奇怪的姿势,使追“兵”迷惑,不知虚实,就望而止步了。鸵鸟则乘机歇息一会儿,继而又加足”鸟力“,箭步如飞而去。

伏击说法:沙漠考察队员还曾经目睹过另处一种情景:鸵鸟在遇敌而逃时,突然将头插入沙堆,颈子跟着钻进去;马上又把头向后变过来,并且把头从沙堆下面伸出,弯向腹部。这样就让双眼露在沙堆外,以便观察。穷追的猛兽扑到时,冷不防被它那“铁腿”踢得晕头转向,等到清醒过来,鸵鸟已不知去向。

其他说法:鸵鸟将头和脖子贴近地面,可听到远处的声音,有利于及早避开危险;可以放松颈部的肌肉,更好地消除疲劳;求偶过程中雄鸟追逐并接近雌鸟后会把头埋进沙子,此时雌鸟不再躲避;甚至还有说鸵鸟埋头进沙子是为了吃点儿沙子助消化;

总体来看应该是遇险前期伪装隐蔽、被追逐过程短暂休息、以及无路可逃时的”回鸟腿(回马枪)“这些解释的可靠性更高。

第2个回答  2021-03-19

第3个回答  2020-11-19

心理学通过研究发现,现代人面对压力大多会采取回避态度,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去想对策,结果只会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把头钻进沙子里。

第4个回答  2020-04-0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