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钢筋摆放方式

我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员将横向钢筋置于纵向钢筋之上,捆扎成钢筋片后置于碎石上,两片钢筋网片中有5公分间距。其后浇注混凝土。(该钢筋混凝土路面作为施工便道)
问题有以下几点:
1、我在观看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时发现单片钢筋网应该距混凝土顶面的1/3~1/4的地方,而且纵向钢筋应该位于横向钢筋之上。
2、规范还说,钢筋之间要有直径的35倍连接距离。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钢筋网片不应该单独放,而且间距5公分咯,而应该是纵向钢筋交错放,交错距离为35倍的直径?那位于重叠的纵向钢筋部分,是只要放一份,还是也需要重叠放两份?
3、我记忆中另一本技术指导书上说,钢筋网片应该位于混凝土底面向上5公分。到底哪个对呢?是不是我记忆除错了?
4、目前施工地点为市区内,那如果使用混凝土路面,参照的是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吗?还是有城市道路的混凝土规范?规范编号是多少?便道使用也需要参照规范吗?

针对你的一系列问题给出以下解析:

1、 首先钢筋的排列问题,道路的受力钢筋是垂直于道路,而分布钢筋平行于道路。

2、受力钢筋设置于下层,分布钢筋在上层。

3、问题的第二点理解是错误的,35d指的是钢筋的搭接长度。

4、问题的第三点指的是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对于道路来说,5公分是最小值,施工中是大于它的。

5、问题中的另外一个5公分指的是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垂直距离,施工时用马凳筋垫起来(提示:马凳筋在设计图纸中是不出现的,属于施工措施)。

6、道路混凝土的标号应该在C30~c50之间,小了不抗压,容易损坏,太高造价高且脆性大。

扩展资料:

施工放样及模板安装

在制作钢筋网之前,首先要进行的是施工放样,并安装模板。

根据设计图纸定出路面边缘线、端部胀缝的位置,并检查模板顶面标高(即路面顶高)、路拱横坡、整度和模板平顺性。为了保证摊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不变形、不移位、不下沉,安装模板时在外侧用钢钎锚固。

模板安装工序按几何尺寸准确性、施工中是否变形和稳定性3个方面检测验收,具体方法为: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每50m设一固定桩,直线段纵向每10m设一中桩,曲线段每5m设一中桩,两侧采用钢模支档,保证摊铺厚度和高程都符合要求。

实际上,虽然有些文献要求模板应在绑扎钢筋之前架立好,根据施工现场的经验来看,不?一定非要这样做,架立模板的目的是为了摊铺混凝土,与钢筋网的安装关系不大。

完全可以通过拉线定位钢筋网,先进行钢筋网的制作,再架立模板。这在模板数量有限而施工路面又非常长时有很大的优点,可以把处于终凝状态的混凝土模板拆下,安装到后续施工段内。

钢筋制作

在施工中对钢筋进行了抽验,试验和抽验数据都符合规范要求。根据钢筋混凝土裂缝开裂机理,裂缝的间距和宽度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

由于钢筋的锈蚀状况对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有影响,施工中需对重锈钢筋进行除锈处理,以保证钢筋表面洁净无杂物。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预先调直,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弯制和末端弯钩。根据规范要求,采用冷拉法时,I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2%,II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

先将纵、横向钢筋加工成设计尺寸后,再运至工地焊接、绑扎成型。端部的矩形地锚梁和工字梁枕梁的钢筋网也是先在钢筋制作场地加工成钢筋骨架片,在工地就位后焊接或绑扎成型的。

钢筋网的安装

在路面基层检验合格、模板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钢筋网的安装。安装时首先将横向钢筋按设计尺寸布置于底层,然后布置纵向钢筋,确定钢筋在板厚方向的高度后,再焊接、绑扎成钢筋网。钢筋网及钢筋骨架的焊接和绑扎的精确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纵向钢筋接头采用电弧单面搭接焊的方法,搭接长度为16Cm,纵筋与横筋的交叉连接采用钢丝绳绑扎。纵筋的焊接接头应错开布置,焊接点连线与路面纵向夹角大约为45度,布置第一排纵筋时,可采用一组共99根不同长度的钢筋以错开焊缝。

浇筑前应检验绑扎或焊接安装好的钢筋骨架,不得有贴地、变形、移位、松脱和开焊现象。路面钢筋网及钢筋骨架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支架

钢筋标高采用支架固定,钢筋支架不仅要能够保证钢筋网的稳固,其自身也要足够稳定,以防摊铺混凝土时被推倒。

另外,钢筋支架不得嵌人基层,以避免钢筋支架阻碍cRcP面板的自由伸缩,或防止面板伸缩造成支架钢筋破坏基层。为此,采用中16钢筋弯拉制作成“厅’形,并且高度符合要求的支架。

钢筋支架横向间距约为150cm,纵向间距为120Cm,即每隔一根横向钢筋下设置支架。施工时将部分钢筋支架点焊在横向钢筋下方,然后将已焊接好的纵向钢筋绑扎在横向钢筋之上,从而形成稳固支撑的钢筋网。

只点焊部分支架主要原因是:在摊?铺混凝土时,其它部分的钢筋网会受到一定的推力,点焊在横筋上的支架较少,钢筋网受到基层表面的阻力也较小,比较容易产生滑移,可以避免产生翘曲变形。

实践证明,该钢筋支架在摊铺混凝土时,确保了钢筋网的稳固定位,而且该支架还具有加工简便、施工方便、牢固可靠与经济实用等优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2
你的问题很细,但也很简单!
1、 首先告诉你钢筋的排列问题,道路的受力钢筋是垂直于道路,而分布钢筋平行于道路;
2、受力钢筋设置于下层,分布钢筋在上层;
3、你问题的第二点理解是错误的,35d指的是钢筋的搭接长度,至于什么是钢筋的搭接长度,你去百度下;
4、你问题的第三点指的是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对于道路来说,5公分是最小值,施工中是大于它的;
5、问题中的另外一个5公分指的是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垂直距离,施工时用马凳筋垫起来(提示:马凳筋在设计图纸中是不出现的,属于施工措施);
6、道路混凝土的标号应该在C30~c50之间,小了不抗压,容易损坏,太高造价高且脆性大;
7、你所问的具体规范可问百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17
道路的受力钢筋是垂直于道路,而分布钢筋平行于道路;受力钢筋设置于下层,分布钢筋在上层。
钢筋混凝土路面【JRCP】指的是配置有钢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钢筋混凝土,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为加劲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按施工方法不同分:
1,现浇式,
2,装配式,
3,装配整体式
4,现浇钢筋砼楼板
现浇钢筋砼楼板在施工现场通过支模,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等工序而成型的楼板。
优点: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形状可不规则,可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方便。
缺点: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预制装配式钢筋砼楼板 。
在预制厂或施工现场预制 。
缺点:楼板的整性差,板缝嵌固不好时易出现通长裂缝 。
装配整体式钢筋砼楼板 。
部分构件预制→现声安装→整体现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