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的神舟七号

如题所述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2008年9月28日17时40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
飞行时间/圈数:68小时30分钟/ 45圈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与“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不同的是,“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飞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假如没有气闸舱,那么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因此要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的飞船来讲,必须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一定有一个大气压。”
“神舟七号”攻克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加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神舟七号飞船,不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将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还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神舟七号在2008年9月25日升空。而26、27日两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适合出舱的时间,2名航天员会进入轨道舱。由于航天服非常重,要另外一个人帮助才可以穿上。出舱活动时,航天员身上将会连接着2条生命线。航天服是以俄式航天服为基础研发的,提供氧气、压力、电源和通讯等设备,出舱以后航天员身边还会有摄像镜头,全程直播。是中国航天科技当中一个突破。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发射升空。
21时30分:飞船正常入轨。
22时07分:神七升空后第一次在轨和出舱活动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平静,对飞船的在轨运行是安全的。
23时19分:在神舟七号飞船飞行第二圈过程中,航天员翟志刚首次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开展工作。  2008年9月26日4时04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变轨,由椭圆轨道变成近圆轨道。
10时20分:航天员开始组装测试舱外航天服。
21时47分:“飞天”和“海鹰”两套舱外航天服均组装完成。
21时59分:航天员翟志刚与飞控中心试验天地对话。
22时25分,航天员开始穿个人装备。
23时36分:翟志刚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2008年9月27日13时57分:返回舱舱门关闭,航天员开始进行出舱前准备工作。
15时30分:舱外服气密性检查正常,气压阀检查正常。
15时48分:指控中心批准轨道舱开始泄压。神七轨道舱开始进行第一次泄压。
14时:神七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刘伯明在轨道舱支持配合翟志刚出舱,景海鹏值守返回舱。
16时17分:神舟七号和北京飞控中心对话,飞船运行正常,航天员表示感觉良好,航天员吸氧排氮结束。
16时22分: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
16时24分:出舱活动重要步骤均已结束。航天员吸氧排氮、泄压工作准备完毕。
16时26分:轨道舱开始第二次泄压,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时可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
16时39分: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16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
16时5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16时59分:翟志刚进入轨道舱,并完全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太空行走。
17时01分:轨道舱关闭正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