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心理障碍

如题所述

缓解压力 - 真的很重要
缓解压力? 我是认真的,虽然对于当今每天都要面对几近疯狂的工作及娱乐节奏的人们来说,这确实象个玩笑。 压力可以有多种形式, 产生压力的不只限于负面的生活经历。 过于忙碌的日程安排(即使是参加大量的娱乐活动也不例外)会使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过量,使人疲惫不堪、情绪低落。 我们发现自己就象在交通高峰期从辅路驶入高速公路的汽车司机一样,正努力地加速以跟上当今快节奏的家庭生活。 缓解压力 - 实现有望吗?
当今的后现代文化诱惑家庭成员相互分离,鼓励各成员去追求各自的自我实现。 已经有裂纹的家庭前往世界各地的娱乐都会度假,努力去看个遍玩个遍,等回到家里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人们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支付那些充满诱惑的广告中所谓的“面向大众”的昂贵假期。 而在深层次上,人们普遍渴望回归到既简单又轻松的生活中去。 典型的后现代家庭很少能吃顿团圆饭。 父母都外出工作, 而很多孩子的课余时间被芭蕾舞课、俱乐部活动和学校的体育活动填得满满的。 等到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回到家,吃完晚饭,洗完澡,已经是睡觉时间了。 筋疲力尽的父母倒头便睡,因为他们第二天早上还得起床,再重新过一遍这样的生活。 他们自问:“有可望而又可及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吗?” 周末,这个通常属于休息和享受家庭生活的时间,现在也被更多的活动和事务所塞满。 快餐食品是家常便饭,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周六的早晨,家长们冲出家门,将孩子送到公园、体操学校和当地的曲棍球场,再按时接回。 还有下一周的菜和日常用品要买,有许多杂事也要去做。 “家”已经不再是一个联络感情、养精蓄锐的地方, 而成了重回工作和娱乐世界前匆忙进出的营地。 到了星期天,睡懒觉是很多家庭无可抵挡的诱惑,而家庭礼拜成了一周中唯一该做没做的事。缓解压力 - 怎样做?
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而时间又这么有限,家庭的功能在这种大环境中如何才能实现呢? 如何才能缓解压力呢? 专家顾问们现在意识到,有两个重要因素决定着一个家庭处理日常压力和焦虑的有效程度: 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间关系亲密,彼此分享爱与被爱的积极体验。 当家庭成员有意识地留出时间呆在一起时,压力就得到缓解。 那些由当今娱乐业提供的消遣所填满的假期,并不能取代全家宿营或者一起去海滩玩一天这样的活动。 恢复精力也是缓解压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造物主意识到他的子民在忙碌过后需要休息,于是造出一天专用于放松精神、休息身体。 神也知道,人并不能自己处理所有的紧张和压力。 因此,神在彼得前书5 章 7 节中要我们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他,因为他顾念我们。 祈祷可能是你我所能选择的最好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了。 下一次您感到正被生活所压倒而急需解脱时,不妨试试以下三种方法:召集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度一天。 不要去管其他事情,只着重找回彼此间的亲密联系,感受那种来自家庭的爱与被爱的归宿感。
把恢复精力放在第一位。 每周留出一天礼拜和休息的时间。 时下,压力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心理压力对身体的危害超出人们的想象: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影响健康成长;白领的工作压力很大,影响到身心健康;领导者的压力也难以承受,甚至会影响领导能力的发挥等等。35 岁的田先生是某企业的部门经理。他待人诚恳,勤劳能干,博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去年由普通职员提拔为部门经理。上任后,他对上级的各项指示千方百计地满足,保证出色完成任务;对同事和下属有求必应,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许多事情自己能干的就尽量自己干。为此,他经常加班到很晚,即使周末,也常带着没处理完的文件或需要写的报告回家,干到深夜。由此与妻子、孩子的交往越来越少,有时容易发脾气。尽管自己非常努力,领导和同事对他没有负面的评价,但他仍觉得没有达到目标,有时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自信心不足.偶尔因过度思考工作或未来而导致失眠。田先生的这种状况.足以提示工作压力过大了。压力过大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
事实上,压力本身并不全是一个负面的词汇。心理学实验证明,压力也有积极作用。一个人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他的工作业绩与压力是正相关的,即工作压力越大,工作业绩越好;但当超过一个人的能力限度时,就出现相反的情况,这时,工作压力就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人们会有担心、紧张、害怕、抑郁、易怒等情绪,或出现注意力难集中、频繁遗忘、不能摆脱地总想着目前的工作;严重者出现入睡困难或早醒、贪食或食欲下降、过度饮酒或吸烟、回避与工作有关的情境,或不愿与人交往、社会退缩等。这种情况就是工作压力过大了。找一找工作压力出自何处
面对过大的工作压力,怎么办?首先分析工作压力的来源。分析工作中,哪些关键因素是压力的主要来源。在明确压力来源的基础上,还要评估工作压力对自身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有多大、持续多久、处于什么状态等。有些人做事面面俱到,力求最好,但现实与愿望经常相违,所以有时“差不多”的原则还是可取的,这样会大大减少压力的产生。当“想通了”以后,我们就能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心胸放宽些,不计较一时成败,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和压力,使生活和工作处于更平和、从容、淡泊的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工作分解,化大为小
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将工作进行必要的分解,把一项大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几个小的部分,再分阶段地一项一项地完成。这种方法可谓化繁为简、化大为小,通过一步一步完成,以减轻压力,并有效地激励自己最终完成整个任务。当工作压力过大,出现抑郁、悲伤,或愤怒、焦急等情绪时,要敢于面对自己的情绪,同时,采取必要的方式和途径与别人讨论这些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另外,也要注意分析过去的经验对目前情绪的影响,消除过去所形成的不正确观念对工作造成的负面评价。不要陷于工作枝节
有的人反映,由于工作压力过大,限制了理性思维能力、行为和决策能力,使工作效率下降,许多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日积月累,工作负荷越来越大,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那么,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就要建立起自信、避免工作中的拖拖拉拉或完美主义倾向,不要陷于工作中的枝节,而忽略最终结果的实现。应采用符合实际的思维方式、有效合理地安排时间、充分有效的分工授权、制定明确的目标计划等。乐于接受或寻求别人帮助
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当自己感到工作压力过大时,要有意识去寻求帮助;当别人提供帮助时,要乐于接受。把自己工作中的体验或苦恼,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倾诉。为此,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培养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在你面对工作压力时,才可以从亲朋好友中得到帮助。拿出一定的时间娱乐与放松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缓解或减少工作压力。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平衡饮食结构,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和对压力的不良应对方式,如吸烟、酗酒等。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节奏,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娱乐与放松,听音乐,看电视,散步,聊天,跟孩子玩,欣赏你收集的邮票,读—册好书等,这些都可以放松情绪、缓解紧张。还可以制定休息计划,如午休、周末休息或度假,建立健康的娱乐消闲模式,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从而舒缓压力。什么是心身疾病?
随着科学水平和社会物质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心身疾病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是心身疾病呢?心身疾病是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的一类躯体疾病的总称。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并伴有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都需要采用心身统一的观点。哪些疾病属于心身疾病?
目前比较公认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如何预防心身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也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对于心身疾病而言,在了解了心身疾病的病因以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心理、生理、社会三个主要因素中,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都不是我们个人所能轻易改变的,唯有心理因素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而适当调整。由心身疾病的特点我们得知其高发年龄在青壮年到更年期之间的年龄组。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这一年龄组的人群承受的心理压最大,尤其是那些“如日中天”或距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奋斗者。由干他们认识到健康与事业同等重要,因而常常陷入“要事业还是要健康"的激烈的心理冲突之中。这时千万不能忽视选择自身的心理调整。因而建议:
①要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使疲劳的躯体得到适当的休息。放松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
②保持良好的情绪反应,对预防发病意义重大。对不良的情绪反应如愤怒、焦虑、抑郁、急躁等主动克制。
③改变精神上获得满足的方式。当事业受到挫折时,另寻精神寄托,发展业余爱好,如当心理平衡失控时,做些自己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从中找到快乐,缓解负性情绪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学会选择性的忽视,即有意识地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也可以向亲友、师长倾诉。通过宣泄,缓解心理压力,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接受心理治疗。同时注意克服人格易感素质中的不利因素。如知到自己是A型性格,遇事急躁时则应回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3

正确对待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

    建立理解和同情:心理障碍是一种病理状态,不是个人的缺陷或弱点。努力理解和同情患者,避免指责、歧视或贬低。

    尊重个人隐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要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公之于众。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尊重,让他们决定何时和谁分享他们的困扰。

    避免刻板印象和偏见:避免将心理障碍视为标签或对患者进行负面的刻板印象。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代表他们的全部。

    提供支持和鼓励:表达对患者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孤单的。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并提供实际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面对挑战。

    消除歧视和社会排斥:努力消除对心理障碍的歧视和社会排斥。教育自己和他人,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尊重治疗选择:尊重患者在治疗和管理心理障碍方面的选择。每个人的需求和偏好可能不同,尊重他们选择的治疗方式,并支持他们的决策。

    培养同理心和理解:努力理解患者的感受和体验,倾听他们的故事,以同理心和理解的态度回应。避免对他们的感受进行无效评判或简单化。

    传播正面信息:积极传播关于心理健康的正面信息,促进心理健康的预防和自我照顾的文化。宣传心理健康资源和服务,鼓励人们寻求帮助并提供支持。

    记住,正确对待心理障碍需要包容、尊重和理解。通过教育自己和他人,消除偏见和歧视,我们可以共同建立一个支持和关爱心理健康的社会。同时,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你或他人需要帮助,请寻求专业心理健康专家的建议和支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05
轻微的强迫症啊。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留给自己一扇自内打开的窗。你自己不打开心窗,又怎么你能看到阳光呢。学会放弃,放下该放下的,放下了心就宽了。心累了,就给心灵放个假吧。眼睛要多看些美丽的风景,耳朵要多听些动听的声音,最重要是要多用心来体会美好的事情。我们的心才不会累。愿你天天有个好心情。
第3个回答  2019-08-05
如果你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无法克服,比如胆小自卑、敏感脆弱、过分在意别人看法等,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投入到一件工作中去,就好比骑自行车,动起来了你就不会思考身体是怎么平衡的,骑到了终点你就会有你的获得感。当你不再多想自己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
相似回答